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论文_王飞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论文_王飞

北京兴电国际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8

摘要:混凝土作为人工石头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适应性强、使用方便,其优良的特性为人们提供了施工用材的最佳选择,预拌混凝土更具有实现了高效集成、绿色环保、资源最大程度节约的特点。作为就常见的也非常重要的材料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设。文中针对预拌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利于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有利于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绪论

在当今建筑施工领域中,混凝土质量一直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北京大兴两起混凝土质量事故引起业内高度重视,政府及时颁布政策并列入京建法体系。经济的迅速增长,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建设也在迅速发展,预拌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物构造物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部分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安全性、使用性、耐久性以、功能性与此同时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势必在行。

一影响质量的因素分析

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资质及人员技能控制

随着建筑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对混凝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出现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技术和管理水平低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企业须有相对应的资质许可证并在有效期及范围内。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试验室应配备不少于满足生产要求的技术人员且不少于8人,其中工程类相关专业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不少于3人,总工须高级工程师。针对试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和不定期学习,不断提高技能。技术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经过考核合格后担任。对于向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项目实行驻场监理的,监理人须持证上岗。操作工、运输司机持证上岗,定期体检和培训考核,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2生产原材进搅拌站的检查控制

清水混凝土根据生产配比对六大原材的质量加强控制。原材如果不合格,那么搅拌后的混凝土就不会合格,工地上出现的离析、坍落度损失大、和易性差使用性差等等现象都与原材有很大的关系。严格落实规范检测要求,对于合格的原材方可使用。水泥检查项目包括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须符合检验要求。粗细骨料的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须符合要求。矿粉的细度、需水量比、活性指数、烧失量须符合要求。原材进场后应按照检验项目和频率取样复试,对于不合格原材不能使用。进场后原材须及时进行封样留存,信息记录完整有效。进行见证取样试验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检测,驻厂监理抽样检测,原材巡检相结合的控制措施。

3搅拌机械和设备

搅拌机械和设备要在有效合格期内,并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并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须按时到法定部门校准合格后使用。日常管理建立检查检测台账,根据隐患排查表填写检查记录。安排专人负责,运输车辆搅拌车辆要满足生产要求,保障运营能力,机械车辆无故障。满足供应要求。

4配合比方法与过程

未认真进行优化配合比,试验人员提供水化热反应资料、数据有误。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混凝土内外形成较大温差,而产生温差应力,因此应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升高。配合比须满足强度设计的等级,施工中的和易性,使用要求的耐久性,成本考虑的要求。严格执行四个阶段,初步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的确定,实验配合比确定和施工配合比的确定,杜绝一个配比固定不变。实行动态调整,根据试验数据及时调整配合比,指导规模生产供应工程施工浇筑。

5环境影响

根据特殊环境,指定不同的方案。冬雨季生产混凝土要考虑天气温度的影响及时采取保温防雨措施。雨期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根据骨料实际含水量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事前控制

生产前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明确搅拌站公司法人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为质量技术责任人,生产各级也同时建立质量责任制,真正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其次要实施质量否决权,通过有资格的监理公司委托培训合格的专业监理人员进行驻站监督管理。加强搅拌站混凝土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是放在原材进场把关、第三方见证复试、混凝土出场检查、7d和28d强度检查监督上。一旦发现其有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规范,可以根据问题的轻重程度分别采取口头通知、工作联系单、监理通知、暂停令等形式杜绝或者减轻质量后果。通过预拌混凝土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改进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性运作,规范所有主体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控制,实现规范要求的质量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事中控制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每立方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子、水、矿粉、外加剂等原材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见证取样后,送至国家认可资质的实验室做复验试验,合格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工程上,一旦发现未经检验或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工程上,监理人员应立即制止,强行纠正,对不听劝告的,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责令其停止施工。

(2)配合比设计

配比必须满足以下步骤(1)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相互间关系,用水胶比计算方法,水量、砂率查表方法以及砂石材料计算方法等确定计算初步配合比(2)实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材料质量的可能波动调整配合比。(3)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确定每立方混凝土的材料用量。(4)施工配合比阶段,根据实测砂石含水率进行配合比调整,提出施工配合比。

(3)开盘鉴定

首次使用的配合比应当进行开盘鉴定并报监理确认,搅拌站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试验人员和质检人员参加,并至少留置一组标养试件用于验证配合比。其主要内容包括1)预拌混凝土生产的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原材料一致性。2)测定混凝土坍落度、坍落拓展度,观察黏聚性和保水性。3)制作检验混泥土强度用抗压试块。4)大体积混凝土、冬施混凝土测定出机温度。5)有凝结时间要求的测定拌合物的凝结时间6)填写开盘鉴定记录。

(4)运输与浇筑

运输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达成。不因机械原因导致断灰,从搅拌运输到浇筑完成时间不能超过初凝时间。

3事后控制

对于不合格产品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专题会议,成立QC小组采用鱼刺图分析法,逐层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并采取措施。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相应处理不放过,相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采取措施不放过。结论

综上所述,对预拌混凝土质量的控制,需要从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其影响因素基础上,针对诸如建混凝土的裂缝、工作性能差、坍落度偏大、和易性差、耐久性差、强度不足、抗渗性差、抗冻性差等问题,采取具体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5)

[3] 《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驻厂监理工作手册》

论文作者:王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论文_王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