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嘉木样四世的内蒙古弘法之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蒙古论文,之旅论文,清末论文,嘉木样四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67(2010)04-0010-07
藏传佛教甘南拉卜楞寺与各地蒙古部族之间建立并保持着供施关系。自从寺主嘉木样二世于清代乾隆中期东赴内蒙传教以后,它与内蒙古部族之间相互往来频繁,关系日趋紧密,为该寺日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清朝末期,嘉木样四世噶藏图丹旺秀(bskal-bzang-thub-bstan-dbang-phyug 1856-1916)继往开来,再次前往内蒙古地区施教弘法。他此次东行的目的有二,一是朝游佛教圣地五台山,继而进京觐谒光绪皇帝;二是在内蒙古开展宗教活动,以期推动双方供施关系继续发展。他决定东行之前,在先辈嘉木样时与拉卜楞寺建立了供施关系的蒙古诸旗的王公首领或亲自到达或遣派代表不断朝礼大师,供养僧众,请受经法,延续传统法缘关系。1894年3月,鄂尔多斯贝勒(aor-du-su-pe-li)和阿鲁科尔沁贝勒咱格德(a-ru-hor-chen-le-li-bdzr-ki-rti)朝供拉卜楞寺,嘉木样安排僧众迎接款待。阿鲁科尔沁贝勒恳切敦请嘉木样往驾内蒙古弘法宣化。嘉木样道:“此前曾有多个部旗施主前来邀请,但时机不够成熟,未能启行,此次就按你的意愿来办。昔日,你的祖先们迎请嘉木样二世往赴蒙古,成为主要施主,所以这次你来是个吉妙征兆,我一定前去。”① 双方议定次年动身,并就途中路线、物资、差役等具体问题作了详细协商。第二年春,阿鲁科尔沁的人马到拉卜楞寺迎接,献银900两作为路途资助,但不巧在甘青一带发生“河湟事变”② 和内地战乱不息,寺院会议一致劝请嘉木样大师暂缓动身。是故,这次东行一推便拖延了3年。1897年正月,阿鲁科尔沁贝勒再次派来使者,联系迎请之事,双方做了次年启程的决定。
一、在内蒙古境内的行程
嘉木样四世进京时,在内蒙古经过阿拉善旗、鄂托克旗、达拉特旗和土默特旗,由京返回途中由于时间紧迫,顺道直径察哈尔、呼和浩特、乌审、鄂托克等旗,而未能前去几经邀请并与拉卜楞寺有着传统供施关系的呼和浩特以东的苏尼特、喀喇沁、乌珠穆沁、巴林、阿鲁科尔沁、奈曼等地区,留下无奈遗憾。
1898年正月25日,阿鲁科尔沁的迎请队伍依约抵达拉卜楞寺,拜谒嘉木样,转交了贝勒的致敬信函和慰问礼品。3月27日,嘉木样起驾上路,取道河州、兰州、天祝而进入腾格里沙漠。此前闰3月中旬到达与内蒙古交界的甘肃天祝境内松山堡时,阿拉善王和鄂托克贝勒分别派来驼队接应。闰3月28日进入腾格里沙漠,主仆一行遭遇风沙,一面做法祈祷,一面艰难行进。此时阿拉善旗僧俗上层选派图萨拉齐带领数百人马前来朝拜、迎接。4月7日到达阿拉善的嘉赛寺,受到僧众仪仗恭迎,在经堂参加接风仪式,为佛僧传赐教敕,摸顶赐福。9日上路,受到当地王公德斯仓的迎接招待,应求为其已故家人举行超度仪轨。11日,受邀前往嘉赛贡·噶丹旦吉琅寺(rgyal-sras-dgon-dgav-ldan-bstan-rgyas-gling),受到寺院传统仪式的隆重迎接,留住数日,讲经说法,满足僧俗愿望。15日,在阿拉善王及王子亲自率领官民隆重迎接之下抵达王的衙门,留住休整多天,接受财物供养和食宿款待,其中17、19日两天,应邀前往王的宫邸与王进行深入交谈。20日启程,抵达“宗德海”或称勒珠琅的寺院(tsong-te-hevm-legs-grub-gling),受到僧众仪仗设灶迎接,下榻吉仲活佛宫邸(rje-drung-bla-brang),参加在经堂举行的洗尘仪式,讲经传法,受献供养;特意向该寺高僧拉然巴(lha-rams-pa-ts-hang)赏赐护身结和哈达,动员他前往拉卜楞寺留学。27日,鄂托克旗的人士和曼巴扎仓寺(sman-pa-grwa-tshang)的代表前来奥尔格斯塔(aor-gea-su-tha)接应。4月27日东渡黄河到达曼巴扎仓寺,在经堂接见僧众,传授教敕。5月2日,由扎西华达尔琅寺(bkra-shis-dpal-dar-gling)僧众列队仪仗及“鄂托克大贝勒(ao-thog-ta-pe-li)之无数臣民”欢迎,抵达寺院,住锡几日,参加在经堂举行的欢迎仪式,与贝勒夫妇会见交谈,接受僧俗信众的朝拜顶礼,应求传授相关教法。12日在额尔德(aur-ste)住宿时,由乌审贝勒恰多策绒(ao-shang-pe-li-phyag-rdor-tshe-ring)夫妇带领僧俗代表五十多人前来恳切邀请,大师告诉日程紧迫,返回之际一定前去该旗。17日抵达扎西群琅寺(bkra-shis-chos-gling),为僧众传法,接受供养;19日抵达群科尔绕吉琅寺(chos-vkhor-rab-rgyas-gling),为经堂举行安住仪轨,给僧众传赐长寿灌顶,接受酬谢供养;20日抵达达拉特贝勒的寺(ta-lan-pe-livi-dgon-pa),参加欢迎仪式,受献供养,次日会见贝勒遗孀才让卓(dpon-shul-tshe-ring-sgrol-ma),传授三怙主教法,应求解答未来事宜,为已故贝勒举行超荐仪轨,受献答谢供养。25日渡过黄河抵达土默特小寺(thu-med-dgon-phran),在经堂传授几种教法。
6月中旬抵达山西五台山,朝寺礼圣,留住3个月,期间次第受到扎萨克大喇嘛(ja-sag-ta-bla-ma)、甘珠尔大喇嘛(bkav-vgyur-ta-bla-ma)等五台山各寺蒙古僧众热情承侍,应求传授诸多教法;接见苏尼特右旗、乌审旗、苏尼特左旗、阿鲁科尔沁、喀尔喀、察哈尔等旗僧俗上层派来的邀请、慰问人员。9月初,会见亲自前来拜谒的苏尼特右旗王公之福晋巴雅尔,与之座谈交流,应求对该旗政教前景做了卜算预测;福晋敬献财物供养,提出往驾苏尼特宣教的恳切邀请,并应承要为拉卜楞寺喜金刚学院捐献基金。9月10日,从五台山启程直赴北京,直至次年3月留住京城,朝礼大小各处寺院,受到在京蒙古佛僧的承侍,迎请讲经说法,其中在雍和宫为2000余僧传授了红黄文殊随许和《现观庄严论》、《赞云海》的教敕,在赞丹寺(tsan-dan-zi)为上万各族信众传授尊胜佛母随许和白绿度母教敕;接见前来邀请或朝拜的扎鲁特旗福晋、奥顿王夫妇、察哈尔哈洛、阿鲁科尔沁大贝勒(a-ru-hor-chen-ta-pe-li)、喀尔喀图(hal-ha-thvu-shud-han-rgyal-po)等蒙古僧俗上层,传授教敕,受献银两、坐垫等财物供养。应邀前往京郊“下花”(sha-he)会见传程前来邀请的苏尼特王南嘉旺秀夫妇(su-hyid-wang-rnam-rgyal-dbang-phyug-nyab-yum),并为王夫妇传赐长寿灌顶,受献马匹、银两。大师前往喀尔喀寺(hal-ha-dgon-pa)朝礼。12月30日除夕,阿鲁科尔沁贝勒、乌审贝勒、喀喇沁王等蒙古王公朝拜嘉木样,敬献礼品,祝岁贺年。旋于1899年正月至3月期间,分别向喀喇沁王为首的官民僧俗上千之众、阿鲁科尔沁大贝勒夫妇传赐事部三怙主教敕、长寿灌顶,受献酬谢供养;会见来自乌珠穆沁、察哈尔的邀请团队和前来朝拜的苏尼特旗的图萨拉齐、土默特旗贝子、阿巴嘎旗小王、阿鲁科尔沁大贝勒的公子夫妇等蒙古王公,应承护佑官民信众,传授长寿灌顶,受献财务供养;应邀前往嵩祝寺做客,受献蒙古族生活器具等财物供养。
嘉木样四世在北京实现觐见皇帝、请授名号的计划,于1899年3月17日离京启返,逐日朝着察哈尔方向进发,途中宿于下花(sha-he)、巴彦寺(pa-yan-zi)等处。24日由察哈尔寺(cha-har-dgon-pa)僧众设灶迎接抵达张家口(kyang-ky-khu)。4月3日抵达察哈尔境内的哈雅珠哇寺(ha-ya-gri-wavi-dgon),受到“汉蒙传统礼仪”的隆重迎接,官民僧俗在道路两旁仪仗夹道,中间铺设画着八吉祥图案的地毯。在寺院经堂举行欢迎仪式,饮食招待,寺院执事和当地官员参拜大师,上献曼札、像经塔和白银。大师留住该寺半月期间,接见僧俗信众,逐一摸顶赐福;多次举行法会,传赐教敕,讲经说教;诵经作法,请雨消灾;向寺公赠赐释迦牟尼立体佛像1尊、唐卡10幅、经典3部、僧裙1件、骒马2匹、毛哔叽4卷等等,为僧众各赐哈达1条;先后接见来自萨丹图寺、鄂尔多斯寺(aor-du-suvi-dgon-pa)等寺院和苏尼特右旗王的代表,或应承予以护佑,或允诺前去传法,并收受所献财物供养。4月18日,前往萨丹图寺(sad-dam-thuvi-dgon-pa),③ 受到僧众列队仪仗恭迎,在殿堂举行欢迎仪式,次日于经堂传赐中观论教程,向僧俗信众传授《香巴拉祈愿文》(sham-bha-lavi-smon-lam)等经文教敕,受献曼札、像经塔等供养,应请又为时轮学院经堂举行吉祥仪式,20日离开该寺。21日抵达噶丹扎西群培琅寺(dgav-Idan-bkra-shis-ehos-vphel-gling),受到寺院执事和清朝官员为首的僧俗民众的马队接应和列队欢迎,会见善男信女上万之众,传授教敕和灌顶,分别走访该寺粤阔吉尔(yo-ko-jur-bla-ma)、曲杰喇嘛(chos-rje-bla-ma)、甘珠尔哇(bkav-vgyur-ba)等活佛,畅谈交流,互赠礼品,其中向粤阔吉尔喇嘛赠送1幅彩缎刺绣空行佛母唐卡像作为法缘留念。26日行路,宿于一官员的宫邸,受到款待和财物奉献;会见前来朝拜的远近僧俗信民三千余众,传法摸顶。28日,在僧众列队恭迎之下抵达扎西噶丹琅寺(bkra-shis-dgavr-ldan-gling),住锡该寺呼图克图活佛的府邸,会见聚集等候的僧俗教民千余,传赐教法。5月初在格洛汗旗阿勒坦乌贝寺(ku-lo-han-ho-shod-al-than-bu-povi-dgon)传授长寿灌顶,受献财物供奉;接见乌审贝勒派来的拜谒代表。5月7日行抵巴颜恰噶苏木(pa-yan-cha-ka-su-mo),为僧俗民众传授灌顶、教敕,受献曼札、像经塔、银两、绸缎等财物供养。此前,杜尔伯特(dur-bed)等各地派人一再诚恳邀请往驾,大师因行程紧迫,无法答应他们的请求,是故依照各方愿望在德赛尔地方(deb-ser)逗留数日,接见专程赶来朝拜的僧俗上层,其中包括“大王·拉旺闹日”(ta-wang-lha-dbang-nor-bu)夫妇、达尔罕贝勒云丹旺秀(dal-ban-pe-li-yon-tan-dbang-phyug)、曲杰东珠的转世活佛夏冒尔格甘(ehos-rje-don-grub-rin-po-chevi-skye-sprul-shar-mor-dge-rgan)、多布钦台吉(stobs-chen-the-ji),分别传赐灌顶或教敕,受献财物供养。14日启程,次日抵达呼和浩特,住锡艾穆济鸠布扎仓寺(aem-chi-jo-bovi-grwa-tshang),休整10天,期间为该寺释迦牟尼佛殿举行吉祥祝愿仪轨,为官民僧俗讲经传法,朝礼多处圣迹,收受信众供养;应邀前去就近的夏日苏木的鸠布扎仓寺(sha-ru-su-movi-jo-bovi-grwa-tshang)朝礼、传法。25日离开呼市上路,27日途中接受迈智寺(mee-td-dgon-pa)僧众的朝拜,28日在黄河岸畔为班噶尔群琅寺(pad-dkar-chos-gling)千余朝拜僧俗传赐教敕。29日渡过黄河,住锡鄂尔多斯达莫图萨拉齐(da-mad-thu-sa-lag-chi)的府邸,应求为官民僧俗传法;6月1日为前来朝拜的巴绕公(乌拉特公?pa-rod-gung)等千余信众传赐教法。遂于前来接应的乌审旗人马一同行进,住锡夏日召寺(sha-ru-jo),④ 为僧俗三千余众传赐教敕。6日行至察甘布拉(cha-gan-po-rag)时,鄂尔多斯王夫妇及其臣僚前来朝礼大师,奉献银两、马匹等致敬礼物。7日,由乌审贝勒恰多策绒(ao-shing-pe-li-phyag-rdor-tshe-ring)和寺院僧领图萨拉齐亲自率领部众前来接应,9日在僧俗隆重恭迎之下抵达乌审旗寺院(ao-shing-dgon-pa),被盛情留住10天期间,大师造访僧俗首领,深化彼此情感;传法信民大众,收受虔诚供养;欣赏民间娱乐节目,体验蒙古族传统文化;考察寺院讲习活动,观看指导宗教法舞。19日上路,20日抵达乌审贝勒的府邸做客并传法。26日抵达先前由当地王公巴多济鸠奉献的夏尔勒寺(sha-lu-dgon-pa),下榻自己的行宫,多日期间举行一系列法事活动。7月5日与鄂托克贝勒派来的接应人马一同上路,9日抵达该旗境内的觉霍寺·扎西彭措琅(jo-hwo-dgon-bkra-shis-phun-tshogs-gling),10日抵达鄂托克察噶柔其(ao-thog-tsa-ka-rig-chi)的牧场。11日在僧众恭迎之下抵达图萨拉齐寺(thu-sa-lag-chi-dgon-pa),在经堂为僧俗大众传赐教敕;12日抵达麻夯城的寺院(ma-shing-mkhar-gyi-lha-khang)。至此,顺利返回甘蒙交界地区,与送行的蒙古僧俗话别,圆满结束东蒙弘法之行。
二、在沿途各旗的教务活动
嘉木样四世在其整个行程期间,传经弘法,请雨消灾,收受供养,满足广大官民僧俗的热衷愿望,同时交结王公、接纳子寺、定立活佛、颁册授号,等等,进一步扩大了拉卜楞寺在蒙古草原宗教影响。
顺应民意,做法请雨,缓解旱情,消除天灾。1898年春季,甘肃、内蒙古等地雨雪甚少,有些地方数月未降滴水,尤其内蒙古西部狂风肆虐,沙尘弥漫,旱情持续蔓延,人畜饮水发生危机,也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嘉木样四世所经之地,应承朝廷各级官府、蒙古王公及各族群众的一一启请,不惜耽误行程,举行仪轨,诵经祈祷,祭供神灵,在各地不同程度地请降了雨水,致使官民感恩,敬信愈增。如在甘肃永登至内蒙古阿拉善一带连续多次应请举行诵经请雨的宗教法事。在阿拉善至鄂托克途中的奥尔格斯塔地方,应民众一再启请而在一处泉眼旁举行求雨仪轨,于是雷声轰隆作响,大雨瓢泼降落,百姓敬信油生,叩首谢恩。应鄂托克贝勒启请,作法降雨,致使官民“欢喜雀跃”。在达拉特旗,贝勒遗孀请求作法降雨,“当时该地多月未降滴雨,正值旱情蔓延之际。”大师目睹“众生深陷煎熬痛苦,”宏发慈悲,竭诚祈祷,举行胜乐金刚法门的请雨仪轨,于是“云团密布,电闪雷鸣,连降三日大雨,满足众生渴盼。”⑤ 这年河北一带同样遇到旱情,大师于12月在北京赞丹寺举行佛事仪轨,当夜天降鹅毛大雪,神州银装素裹,僧俗信众称赞是嘉木样大师的恩德所致。从北京回归途中一经抵达察哈尔的哈雅珠哇寺,大师向僧俗大众征询最想得到哪些教法传授的意见,得到的回答是:“能为我们作法请雨则是最大的恩泽,其次启请佑护当地政教事业发展兴盛,至于教法就请大师选择传授即可。”当地清朝钦差大臣(am-ban)为主的各族官员集体也来提出同样的愿望。钦差博德多尔吉(am-ban-bo-dhi-rdo-rje)恭请大师前往他的官府做客时,献银100两,殷勤款待,再次恳切要求做法请雨。⑥ 大师多次做法祈祷,连降雨水,消除了官民僧俗对于旱灾的恐慌心理。在扎西噶丹琅寺,大师体察当地旱情,做法诵经,召请了一场连绵细雨。返程留住乌审旗期间,“目下阶段,干旱严重,地方首领等敦请请雨,于是祈祷三宝,迎来一场昼夜降雨,民众欢喜不尽,表达至诚谢恩。”⑦ 在鄂托克旗,大师一行做法祈请,同样天降了民众盼望的雨水。
说理引导,教化官民,行善积德,谋求福祉。大师途径兰州时,官民启请作法降雨。大师借此机会,劝诫权贵阶层,教化广大民众,对于久旱无雨的自然灾害现象,从宗教角度作出解释,要求人们好自为之,慈悲为怀,他告诫陕甘总督:天无雨,地大旱,这是因为连年兵燹、涂炭生灵而激怒了神祇所造成的结果,是因果报应,若战事不息,必将导致更大的干旱灾难。威慑一方的总督为稳定人心浮动、祸患四伏的局势,不由接受劝导,立即张贴布告,借助“嘉木样呼图克图训示”,严禁一切邪恶之举,请盼降雨,恢复生产。此事虽然发生在甘肃境内,但是通过官方和民间的信息渠道传播各地,对于蒙古族官民起到教化作用。在阿拉善王的衙门,对于该王请求对其臣民的未来命运予以卜算并指教解难措施时,大师安排具体要做的宗教消灾经忏法事项目,并且劝解:务必弃恶扬善、敬奉三宝、救济穷困,如是努力行善积德,表里如一地祈祷三宝,必然获得真实善报,我也为此托靠三宝予以相助。⑧
交结王公贵族,深化供施关系。嘉木样四世沿途会晤各旗僧俗首领,又在各地接见前来朝拜的王公贵族,传授教法,座谈政教,加深情感交流,密切双方关系。如上所述,这些王公当中包括阿拉善王、乌审贝勒、鄂托克贝勒、达拉特贝勒福晋、扎鲁特福晋、奥顿王夫妇、阿鲁科尔沁贝勒、喀尔喀图实汗、苏尼特王、喀喇沁王、土默特贝子、阿巴嘎小王、大王·拉旺闹日、达尔罕贝勒、多布钦台吉、鄂尔多斯王,等等。接触交谈当中,大师对各位王公承做拉卜楞寺施主、慷慨布施僧众、解囊捐赠财物、为弘扬佛法所作贡献深表赞赏。如在阿拉善逗留期间,与阿拉善王进行了“话题广泛”的座谈。返程在乌审寺住锡期间,应邀前去乌审贝勒恰多策绒的府邸做客,并被盛情留住几日,传授“圣母如意轮”教敕,为其新建的佛堂举行开光仪轨,与贝勒家族缔结了深厚情谊。贝勒奉献供养,表达心愿:日后条件成熟,他与部众将做拉卜楞寺的直属教民。乌审贝勒对嘉木样恭敬承侍,热忱迎送,直至亲自陪伴到达甘蒙交界地段,告辞之际,启请大师保佑他的部众,还说以往得到的香甜饮食,都是嘉木样和拉卜楞寺予以加持带来的福分,首先为之献新供养,至诚谢恩,再次表示乌审旗抱有将来承担拉卜楞寺主要施主或成为嘉木样统领的属部的真诚愿望,并敬献他祖父时由朝廷赏赐的汉式伞盖、马旗等器具,邀请大师日后再次光临他的牧地。
在乌审旗与鄂托克旗之间,大师还走访了察噶柔其·策绒多尔吉(tsa-ka-rig-chi-tshe-ring-rdo-rje)、巴多济鸠公爷(gung-ye-ba-to-ju-rgyug)、察噶柔其·都噶尔嘉(ts-ka-rig-chi-gdugs-dkar-skyabs)、默仁洛吉尔(me-rin-lo-jur)等贵族,传赐灌顶,增进了解,受献供养,其中策绒多尔吉祈祝大师康健长寿,奉献银两和马牛羊骆驼。巴多济鸠公爷先前曾经朝拜拉卜楞寺,产生无比敬信,将其夏尔勒寺(shar-lu-dgon-pa)献于嘉木样大师,由嘉木样指派高僧掌管寺务,并于该寺创建了研修天文历算的喜金刚学院(kyee-rdor-grwa-tshang),此次朝拜并求受教敕,又向大师奉献白银11秤、马13匹。会见夏尔勒寺所在地贝子恰多尔策绒,为其传赐长寿灌顶;将贝子之胞弟妥云(gcung-tho-yon)任命为自己在哪里牧场的管家,授权管理牧场牲畜和寺院政教事务,并且亲自前往妥云的牧场视察,交付此行收受的牲畜,做客留住几日,传赐随许,吩咐事务。⑨
应请讲经传法,宣扬佛教文化。嘉木样在所经寺院都要举行讲经传法活动,并且授旨随行高僧与当地学者进行辩论切磋,旨在交流研修心得,加强教务关系,普及佛教文化。在阿拉善嘉赛寺,传赐拉卜楞寺高僧所作关于宗喀巴“圣道三要”(lam-gtso-rnam-gsum)释解著述的教敕。在嘉赛贡·噶丹旦吉琅寺,为嘉赛活佛等佛僧大众传赐《格鲁派教法兴盛祈愿文》(dge-ldan-bstan-vbai-ma)等的教敕和“狮子吼佛”(seng-gevi-sgra)随许。在阿拉善勒珠琅寺,讲授“兜率天众”(dgav-ldan-lha-brgya-ma)经典,传赐《往生香巴拉祈愿文》(sham-bha-lar-skye-bavi-smon-lam)教敕。在鄂托克的扎西华达尔琅寺,应官民僧俗之情,举行大悲观音灌顶法会和无量寿佛灌顶法会,并为寺院新建经堂举行了开光仪轨。在五台山期间,接受察哈尔阿朵沁王公(cha-har-a-to-chin-dpon)的朝拜、供养,为其传授《香巴拉祈愿文》、《事部三怙主》等的教敕。在察哈尔的哈雅珠哇寺,除了向部分僧俗、各个学院(扎仓)分别传授各自提出请求的教敕和随许、举行亡灵超度仪轨之外,还向僧俗大众传赐了长寿灌顶,为寺院经堂举行了安住仪轨。在(察哈尔?)噶丹扎西群培琅寺,举行僧俗万人法会,传赐珠嘉派传规的长寿灌顶和《菩提道次第祈愿文》(1am-rim-smon-lam)、《佛教兴盛祈祷词》(bstan-vbar-ma)的教敕,另外还向部分佛僧分别传赐了各自所求之法。在呼和浩特,为土默特默尔甘王(thu-med-mer-gan-wang)为首的蒙汉两族3000之众传赐教敕,为默尔甘王及其幕僚传授长寿灌顶。返程在乌审旗,乌审贝勒恳切提出保佑他的属民来世降生香巴拉成为大师的侍从并于3天连续每日为其旗民讲经传法请求,对此大师一一答应,传赐长寿灌顶、《往生香巴拉祈愿文》教敕和金刚手大轮等的随许。在自己所属夏尔勒寺,分别在大经堂和喜金刚学院经堂,为僧俗官民讲授经文,传赐教敕随许,举行祈愿仪式。
接受信众朝礼,收受财物供养。嘉木样四世往返蒙古所经之地,都要应请接受朝拜和求法愿望,或为牧民举行亡灵超度法事,或为百姓摸顶祝福,或为信众传赐灌顶,或为佛僧讲授经典,而作为满足了信仰精神需求的官民僧俗则以虔诚胸怀奉献供养,表达由衷敬意。这种情况诸如:在阿拉善的嘉赛贡·噶丹旦吉琅寺,该寺作为受法答谢敬献了像经塔、衣饰、银两、绸缎、马匹、骆驼等供养;在鄂托克的扎西华达尔琅寺,该地举行专门祈寿供养仪轨,由两个旗的官民集体敬献曼札、像经塔、白银1100两以及绸缎等等,另外作为传法酬谢而敬献白银2秤、马70匹等等;在达拉特旗,寺院为之举行祈寿仪轨,敬献曼札、像经塔、白银450两、马40匹及锦缎多卷;达拉特贝勒遗孀觐谒,奉献家族珍藏的“康熙皇帝御用的真实无疑、价值白银千两、缀饰珍珠之四色龙纹缎袍”及一套裘皮服饰、银盘银壶银盆等银质器具和银两等。在五台山期间,察哈尔阿朵沁王公噶勒达·闹日桑培(cha-har-a-to-chin-dpon-po-ka-le-ta-nor-bu-bsam-vphel)前来拜谒,敬献白银1000两,并向拉卜楞寺喜金刚学院捐置举行“大轮自入仪轨”(vkhor-chen-bdag-vjug)的法事基金。返途经过河北宣化时,一位巴林旗名叫默仁旺佐(me-rin-bang-mdzod)的蒙古教民前来朝拜,敬献铜制鎏金八大如来佛佛像(sman-bla-bde-gshegs-brgyad)和“相伦”护法神像(bkav-srung-zhang-blon),大师向其传赐密宗事部三怙主教敕。在察哈尔的哈雅珠哇寺留住期间,阿巴嘎旗的珠钦呼图克图转世活佛发愿保证从此每年要向拉卜楞寺提供白银100两的经费资助;格尔雅活佛赠献一具银制高级马鞍,并发愿保证从此每年要向拉卜楞寺捐助白银100两、次年要向大师捐赠1尊人身等量的铜制鎏金红黄文殊菩萨像;乌珠穆沁噶海寺堪布嘉央丹增嘉措(mkhan-po-vjam-dbyangs-bstan-vdzin-rgya-mtsho)拜谒大师,表示担当嘉木样上年接管的五台山甘珠尔寺的施主,敬献白银100两;阿巴嘎旗扎萨克为拉卜楞寺奉立宗喀巴主供像而捐赠白银1000两;医僧曼巴·西绕奥赛敬献1条琥珀高级念珠;哈雅珠哇寺及当地官员为就大师传法表达谢恩,集体敬献白银1000两;达格堪布(rta-dge-mkhan-po)派人前来邀请并赠献1尊人身等量的珍贵喜金刚铜制鎏金像;当地一位信民捐赠白银150两作为拉卜楞寺举行阿莽活佛圆寂纪念日仪式的法事基金;一位叫做曲杰·德勒彭措的活佛(chos-rie-bde-legs-phun-tshogs)应承要为拉卜楞寺奉立1尊宗喀巴大师铜制鎏金像;苏尼特王派人赠送一对玻璃器具,为拉卜楞寺新建的喜金刚学院经堂捐赠一对大型铜制鎏金幡幢,并为驮运幡幢赠送了5峰骆驼;苏尼特右旗僧侣智华启请为其父母举行荐亡法事,奉献白银1000两。在噶丹扎西群培琅寺,寺院就大师传赐长寿灌顶表达酬谢,敬献像经塔、白银1000两等“数量丰厚”的供养;察哈尔格鲁夏尔旗(cha-har-ku-lu-shar-ho-shod)作为差役派遣而赠送白银300两。离开上述寺院第二天的住地,苏尼特右旗察甘布夏仲活佛拜谒大师,求受珠嘉传规的长寿灌顶,奉献“白银20秤等酬谢供养。”在扎西噶丹寺,一叫德佩(bde-vphel)的妇女拜谒大师,敬献一部金汁手工书写的精美《般若八千颂》,托付保佑,期望来世再能供养佛教。在德赛尔朝拜大师的王公当中,大王拉旺闹日敬献玉雕无量寿佛像、银写长寿经、银制佛塔、金刚玲杵、全套法衣及银两,告别时再献白银10秤,提供驮畜30头;大王的胞弟朵布钦敬献纯金制做的精致酥油灯盏;达尔罕贝勒拜谒和告别时两次合计敬献白银12秤;夏冒尔活佛敬献像经塔、印制供水杯一组7个、大型铜制酥油灯盏及白银4秤。在呼和浩特,噶钦堪布依照先前与嘉木样四世会见时的许愿承诺,将其施资建造完成的藏传佛教各派贤哲及长寿三尊⑧ 等约20尊铜制鎏金佛像献于大师,大师喜悦,向其赠送礼物致谢。在返途黄河南岸,额鲁特公求受长寿灌顶,奉献白银8秤;在乌审旗,作为受法酬谢,乌审贝勒官民集体奉献曼札、像经塔、缎制坐垫背靠、全套衣饰、绸缎布褐、白银1200两等丰厚供养。在夏尔勒寺,僧俗教众奉献曼札、白银500两以及价值白银500两的牲畜。
受献寺院,接管教权。拉卜楞寺在内蒙古地区应请创建和受献接管了多座寺院,其中嘉木样四世在五台山和察哈尔地区接管了两座寺院。这些寺院通过嘉木样任命高僧掌管教务、主持讲修,是拉卜楞寺在内蒙古开展弘法活动的基地,也是该寺在内蒙古地区与各个部旗之间的联系平台。1899年正月中旬,一位五台山的大喇嘛专程赴京拜谒嘉木样,他说他在五台山创建了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决定献于大师掌管,敦请大师为该寺制定规章制度,并请选派一位高僧前往执掌寺务。大师同意接管,赠送一套“宗喀巴八十功德”唐卡画(tsong-kha-brgyad-cuvi-zhal-thang),并当即作出相关安排,任命然卷巴·荞珠(rab-vbyams-pa-mchog-grub)为该寺主管,同时以皇帝授封自己的“禅师”名义致函内蒙古各大王公施主,要求尽快从财力、僧源等方面对该寺提供支持。⑨ 在察哈尔的噶丹扎西群培琅寺,应邀前去该寺甘珠尔哇活佛的“个人小寺”做客并留宿一夜,与之“广泛进行政教二规的交谈,”该活佛激动不已,当即将其寺院及其所属牧场(dgon-pa-dang-gzhis-ka)献于大师。⑩ 嘉木样四世自传《珍宝鬘》没有说明该寺名称,根据其后的记载以及活佛名号分析,寺名叫做“甘珠尔寺”,因为传记随即记到:大师“赏给甘珠尔寺喇嘛白银100两。”这位喇嘛可能就是当时该寺寺主即甘珠尔哇活佛,赏给白银则是作为管理寺院的经费。在呼和浩特的艾穆济鸠布扎仓寺,该寺主持大喇嘛洛桑金巴表达无限敬信,将其府邸奉献于大师作为行宫。
剃度授戒活佛,颁文授封名号。作为名扬藏蒙地区的拉卜楞寺寺主活佛和被清朝皇帝授封“呼图克图”的高层活佛,历世嘉木样都在应请为各地寺院的已故活佛定立转世灵童、削发出家和授戒取名,但是向各地寺院的活佛、高僧颁文授封名号则是始于嘉木样四世。在全民信教的藏蒙社会,各个层次的活佛数以千计,地区教主活佛和大型寺院寺主活佛,都要争取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名号,而对大量一般寺院的众多中低层活佛,即便得到嘉木样的授封也是莫大的荣耀。所以,嘉木样四世一路满足了几位蒙古族活佛的请封要求。在五台山,应请为专程来自察哈尔的17名佛僧授予比丘戒,传赐教敕,其中为察哈尔甘珠尔转世活佛(cha-har-bkav-vgyur-sprul-bavi-sku)易取法名噶桑丹贝坚赞(skal-bzang-bstan-pavi-rgyal-mtshan)。在察哈尔的哈雅珠哇寺时,为阿巴嘎旗的珠钦呼图克图活佛(a-bag-grub-chen-hu-thog-thuvi-sprul-sku)转世灵童举行削发剃度仪式,取名噶桑丹贝坚赞(skal-bzang-bstan-pavi-rgyal-mtshan),该活佛发愿保证从此每年要向拉卜楞寺提供白银100两的经费资助;鉴于前世察哈尔甘珠尔活佛从嘉木样二世时起完整继承了大藏经佛语部即《甘珠尔》的教敕法统并在蒙古地区予以传播弘扬,现世活佛又对他的此次蒙古之行提供了诸多帮助,于是向上年他在五台山赐取法名的察哈尔甘珠尔转世活佛噶桑丹贝坚赞颁发诰书,授封“堪布”名号;为苏尼特旗的执事高僧噶藏群培(skal-bzang-chos-vphel)、噶藏桑培(skal-bzang-bsam-vphel)和然卷巴·丹增嘉措(rab-vbyams-pa-bstan-vdzin-rgya-mtsho)三人分别颁册授封了“堪布”名号;应请卜算定立了知名高僧俄昂宗哲的转世灵童。在德赛尔地方,为前来朝谒的夏冒尔格甘活佛举行削发出家仪式,赐取法名噶藏南喀坚赞(shar-mor-sprul-sku-skal-bzang-nam-mkhav-rgyal-mtshan);在鄂托克旗,应请还为鄂托克贝勒的公子授以居士戒,取名噶桑旺杰嘉措。
注释:
① 《黄帽僧噶藏图丹旺秀自传·珍宝鬘》,藏文,上卷,1913年成书,拉卜楞寺木刻板,第153页。
② 指光绪二十一年发生在甘肃河州、青海循化一带的圆族、撒拉族人民掀起的反清斗争,史称“河湟事变”。
③ 依藏文记载,该寺亦称班玛贡寺(pad-ma-dgon),汉语意即莲花寺。
④ 该寺藏语称之“贡巴赛尔布”(dgon-pa-ser-po),意为黄寺。
⑤ 《黄帽僧噶藏图丹旺秀自传·珍宝鬘》,藏文,上卷,第215页。
⑥ 《黄帽僧噶藏图丹旺秀自传·珍宝鬘》,藏文,上卷,第243、244、245页。
⑦ 《黄帽僧噶藏图丹旺秀自传·珍宝鬘》,藏文,上卷,第252页。
⑧ 《黄帽僧噶藏图丹旺秀自传·珍宝鬘》,藏文,上卷,第212页。
⑨ 历史上,拉卜楞寺在内蒙古草原拥有多处牧场及众多牲畜,都是蒙古族施主奉献所得,托付当地王公代管代牧。
⑧ 长寿三尊:是无量寿佛、尊胜佛母和白度母的合称。
⑨ 《黄帽僧噶藏图丹旺秀自传·珍宝鬘》,藏文,上卷,第237-238页。
⑩ 《黄帽僧噶藏图丹旺秀自传·珍宝鬘》,藏文,上卷,第2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