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精神对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意义论文,精神论文,高职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批判精神”特指一种以“批评、判断、自省及回应”为教育研究手段的思想,它既不同于非理性的自然主义批判,也不同于纯政治化的社会性批判,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批评、判断、自省及回应等手段对教育现象作出批判性考察的精神。依据“批判精神”对高职教育进行研究可以分三步来进行:一是高职教育批评;二是高职教育判断;三是高职教育自省及回应。
一、高职教育批评对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教育批评的涵义和特征
“高职教育批评”是指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评价和判断,是现代社会中高职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具体互动状态。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丰富性和多样性。高职教育活动的丰富性决定了高职教育批评的丰富性,而批评者自身的素养及对高职教育活动的理解和表达的多样性导致了批评的多样性。第二,民主性和开放性。教育批评是一个反映教育民主化进程和人们对教育的参与状况及程度的概念。如果关心高职教育、参与高职教育改革的仅止于少数人,那么高职教育批评很难引人注意,只有当高职教育走进大多数人关注的视野,高职教育批评才能真正起作用。高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只有向社会各界开放,听取来自外界的批评之声,才能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自身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教育批评的开放性特征。
(二)高职教育批评对高职教育研究的意义
1.高职教育批评能给高职教育研究注入活力
任何批评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高职教育批评也不例外。合理有效的批评首要的功能就是发现问题,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有利于高职教育研究者及时发现矛盾和问题,推动高职教育研究的深入进行。尤其是来自企业界的批评将给高职教育研究注入活力和带来启示,使高职教育避开那些没有研究价值的“伪问题”,直接指向高职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对高职教育进行批评是社会广泛参与高职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途径。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之声能够给高职教育研究者施加压力,并促使他们开阔思路、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研究的深入进行。
2.高职教育批评有助于认清高职教育的本质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并不认同,认为高职院校办学缺乏特色,学生质量远不如普通高校学生。正是对高职教育的批评之声将这些信息反馈到了高职教学中,于是一场关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讨论广泛开展了起来,通过这一场大讨论,使得研究者能更加深入细致地认识、分析、反思高职教育的本质,从而使得对高职教育本质的研究更快地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高职教育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从高职教育的发展进程来看,它基本上还属于“新生事物”,如果批评之声太盛或者批评过激,都可能引起人们对高职教育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
二、高职教育判断对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教育判断的涵义和特征
“高职教育判断”是指在合理的“高职教育批评”的基础上,否定其不利于高职学生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进步的一面,肯定其以积极的批评促进高职学生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进步的一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各类批评意见,得出结论,用于解决高职教育研究中的具体问题。
高职教育判断的主要特征是“去伪存真”,人们对高职教育现象及其批评意见的判断只有两种结果:①真实的判断,即判定结果与客观实际相符合。②虚假的判断,即判定结果与客观实际相违背。只有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人们才能进行真实的判断。
(二)高职教育判断对高职教育研究的意义
1.引导高职教育批评发挥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推动高职教育研究顺利进行
高职教育批评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而在高职教育批评基础上产生的高职教育判断必须是理性的,不能以直觉、情绪甚至牢骚代替思考。虽然高职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均存在一些严重问题(例如:高职教材才刚刚突破“零”的空白,教材建设时间紧迫,质量难以保障),但不能全盘否定其建设成果。有些批评者把高职教育批评得“一文不值”,这时就需要教育研究者运用科学的判断工具,以事实和数据来据理力争,及时消除不良批评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推动高职教育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
2.通过高职教育判断,区分现象和本质,能真正理解高职教育,净化高职教育研究,引导研究者的思维和行动
要实现对批评意见的正确判断,单纯的肯定和否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高职教育追根溯源,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的判断才具有说服力。我们迫切希望关心高职教育的人都能对高职教育“指手划脚”,但不希望看到众多的无谓的重复。目前,高职教育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高职教育判断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引导高职教育研究者正确地思维和行动,通过对批评意见的深入分析,先研究“高职教育内涵”等本质问题,再研究枝节问题,不能舍本逐末。同样,通过真实的判断,向人们揭示高职教育广阔的前景,消除普通专科院校对高职教育的疑虑,促进“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高职教育自省及回应对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教育自省及回应的涵义和特征
高职教育自省是指高职教育工作者依据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批评和判断,对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作出检查和反思。回应是自省的深入,是指高职教育工作者通过反省,对批评及判断作出的反应,包括具体的意见和行动等。
高职教育自省及回应应具备的主要特征是时效性。自省得愈及时,回应得愈早,高职教育改革的效果愈显著。只有当高职教育工作者对这些批评意见高度重视并及时作出回应,适时地检查自身缺点,高职教育研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功效。
(二)高职教育自省及回应的意义
高职教育研究可分三个层面来进行:一是宏观层面研究,研究高职院校的定位及其整体发展策略等内容。二是中观层面研究,研究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内容;三是微观层面研究,研究具体的教育现象和事实,如高职生个性化教育研究。相应地,高职教育自省及回应也能够从这三个层面对高职教育研究产生影响。
1.从宏观上对高职教育批评和判断作出自省及回应,有助于把握高职教育研究的正确方向
积极回应教育批评和判断,及时作出反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研究方向的偏离。任何改革都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高职教育改革也不例外。但只要把握住总体改革方向,高职教育研究者所做的一切尝试,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有意义的。
2.从中观上对高职教育批评和判断做出自省及回应,有助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研究的顺利进行
到目前为止,高职教育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尚不完善,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意见和建设意见,高职教育研究需要适时地反省,做出调整。尤其是当社会出现了新的产业,需要培养出具有某一“崭新学科”知识,掌握某一“高新技能”,适应某一新的职业岗位的合格高职生的时候,高职教育应能及时作出回应,研究开发出实用配套的学科计划、课程规划和教材系列。
3.从微观上对高职教育批评和判断作出自省及回应,有助于尽快实现各项具体研究的实际应用
从微观层面上讲,教育批评和判断所发挥的作用如何,最终要通过具体的改革实践来实现,也就是说,要通过高职教育自省和回应来实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高职教育的研究也逐渐细化、具体化,对高职教育的批评也越来越具体,这些具体的批评已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反思自身工作失误的依据,及时有效的回应加速了教育研究由理论应用于现实的进程。
总之,无论从哪个层面(宏观、中观、微观)开展高职教育研究都要依据“批判精神”三思而后行,既不能照搬普通高教模式,又不能全盘吸收西方高职教育模式,需要通过接受有益的批评和正确的判断,时刻进行自我反省,及时作出回应,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