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宁联合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观察论文_杨柳慧

杨柳慧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1)

【摘要】 目的:探讨肝胆宁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肝胆宁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十二指肠镜治疗。结果:两组临床主要症状有改善,胆红素、血淀粉酶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宁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在临床主要症状有改善,在TBiL(总胆红素),AMY(血淀粉酶)指标方面均优于单纯十二指肠介入治疗。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肝胆宁;介入治疗;纤维十二指肠镜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215-02

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可导致胆道梗阻而引发腹痛、发热、寒颤、黄疸等,重则发展成化脓性梗阻胆管炎,出现休克、精神症状,威胁到患者的生命。采用本院经验方肝胆宁汤剂联合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08年6月—2014年6月胆总管结石行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患者,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61.63±14.74)岁;病程平均14个月。对照组80例,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59.53±15.80)岁;病程平均1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包括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症支持治疗。

对照组:采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方法:在纤维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通过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插入导管至乳头开口处,打入造影剂后进行造影,根据结石小,用取石网蓝和透视导管将出胆总管结石套出和拖出。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手术前15天及手术后15天予肝胆宁汤剂每日1剂口服。肝胆宁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利胆排石功效。方药组成:柴胡15g,栀子12g,海金沙20g,鸡内金15g,山楂15g,虎杖15g,大黄12g,黄岑12g,木香10g,郁金10g,青皮12g。辨证加减:肝气郁结证,加川楝子20g;肝胆湿热证,加延胡索20g,茵陈45g;热毒壅积证,加金银花、生地黄各30g,黄连12g,大黄用量增至20g;肝郁脾虚证,去大黄,加茯苓30g,白术、焦三仙各20g,黄芪50g,当归12g。每日1剂,分2次口服,每次200ml,15d为1个疗程[1]。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于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恶寒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等进行评分,观察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检测TBiL,AMY。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P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实验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 组内比较

两组手术后与手术前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1) 组间比较:治疗组床症状积分与手术后3月及手术后6月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x-±s,分)

组别例 数手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

治疗组805.93±2.180.93±0.88▲▲△△0.83±0.85▲▲△△

对照组805.72±2.081.62±1.01▲▲1.58±1.14▲▲

注:与本组手术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同一时点比较,△△P<0.01

2.2 组内比较

两组手术后与手术前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1) 组间比较:治疗组胆红素术后3月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总胆红素、血淀粉酶手术后6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随着内镜技术逐步发展,尤其是取石器械的发展,经十二指肠镜胆总管取石已成为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主要手段。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易恢复等优点,对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而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患者,可避免再次手术,并被公认为是治疗胆总管残余结石的首选方法;对于缩窄性乳头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该技术不仅取出了结石,而且解除了胆总管末端狭窄[2];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经十二指肠镜胆总管取石为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LC)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创造了良好条件[4]。经十二指肠镜胆总管取石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40%胆总管经内镜治疗可达到治愈,但术后高总胆红素、高血淀粉酶的发生率较高,其病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分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行胰管造影时,注入造影剂剂量过多,压力过大,引起胰管压力过高,造成毛细胰管属支一旦破裂,则可引起高淀粉酶[3];本身及oddi 括约肌功能的紊乱;碎石或取石后残留结石造成的梗阻;内镜及附件消毒不彻底;术者操作不熟练等。术后护理注意观察有无胰腺炎、胆管炎、消化道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研究表明,栀子清热解毒,与大黄相配,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柴胡中的有效成分柴胡皂苷能促进酶的分泌作用,柴胡皂苷能明显促使大鼠胰腺腺泡消化酶的分泌,从而防止或减轻由于分泌受阻而引发的细胞自消化;大黄不仅具有抑制胰蛋白酶作用而且能刺激胃肠道动力增加,松弛oddi 括约肌。本观察结果表明,肝胆宁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在改善临床及降低并发症方面有较为显著作用,疗效优于单纯ERCP,显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易新平,罗学文.肝胆宁对ERCP术后胆红素、血淀粉酶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2,(1):41.

[2] 白凤军.利胆排石合剂治疗胆石症56例[J].河南中医,2005,25(5):40.

[3] 汪芳东,王多成.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举例[J].河南中医,2005,25(2):63.

[4] 孙振兴,许国铭,李兆申等.ERCP和EST在LC术前和术后的应用价值.肝胆胰外科杂志,2003,14(2):80-81.

课题来源:广西柳州市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2009021516)

论文作者:杨柳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5

标签:;  ;  ;  ;  ;  ;  ;  ;  

肝胆宁联合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观察论文_杨柳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