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的作用分析论文_张利萍

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的作用分析论文_张利萍

上海闵行区七一花圃

摘要:为了保障生态环境,人们更加重视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绿化,而且在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园林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花卉栽培具有其特殊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花卉栽培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对其重要作用及栽培技术展开了研究,对城市绿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栽培技术;作用

花卉栽培在现代园林绿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园艺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在城市园林中种植各种花卉,不仅能够提升园林绿化的建设质量,还能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对精神文明越来越重视,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日常园林建设的而言,在保障花卉搭配合理性的同时还要提升花卉存活率,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居民生活环境。

1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的作用

1.1实用性能

花卉栽培的主要目的为供人观赏,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应用时应该注重美学原理。现代人无论是娱乐还是休闲都会去公园,通过观察可以看出,不同园林在人们观赏需求下也会呈现不同的设计理念。比如,一些公园会给人一种凉爽舒服的感觉,其中种植了很多郁郁葱葱的植物,还有一些公园给人一种春暖花开、香气四溢的感受,走进里面可以看见月季、牡丹等花卉。此外,一些地区通过冬青、小叶女贞的种植能够遮挡墙壁,起到空间划分的效果,不仅具有空间感,而且还增加了美感。如桃树、苹果树、核桃树等植物,自身不但具有观赏价值,还会结出很多果实,种植时既能群植也能单独种植,给人带来了实用美体验。

1.2群体美感

花卉的组合种植会呈现出群体美,该种栽植方式不但能够体现出花卉的个体美,而且还能发挥花卉的群体美感。上中下形式的立体绿化,能够增加绿色效果,通常情况下会采用灌木、花草等集体构成群体自然花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花卉群体的视觉冲击性[1]。此外,该种配置不仅能够减少园林绿化占地面积,还能不断改进园林生态效益。为了能够达到园林绿化的稳定状态,确保群植方式的成功,要认真遵守自然法则,了解自然群落特点及当地花卉类型,将花卉作为构建群落的主体,科学应用宿根花卉、地被植物等,体现出根本价值。

1.3环境空气美

花卉自身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有效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释放氧气,从而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花卉还会散发香气,对社会中具有污染的气味、气体予以覆盖,如工厂排放气体及汽车尾气等。

2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技术

2.1种子处理技术

在园林绿化中种植花卉时,种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①机械擦伤,该种技术重点适用于外皮不透水的坚硬种子,在经过机械擦伤技术处理之后,种子外皮的物理特性会发生给改变,进而增强种子外皮的透性。②酸碱腐蚀处理是增强种子外皮透性的化学方法。③浸种催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控制水温是最关键的,要根据种子外皮厚薄程度、种子所含水分多对水温进行调节,一般来说,坚硬的种子能够通过升温浸种方式。④层积催芽。在相应的时间内,做好种子和湿润物的分离、混合工作,促进发芽生长。⑤灌溉。实际上,灌溉的方法包括喝多种,如果是大面积园林,通常会采用地面灌溉的方式,不仅能够提供充足的水,还能节约成本,但是也会具有使土地变硬的不足。与地面灌溉方式相比,喷灌在节水的同时还能保持土地的湿润度,防止土壤盐碱化,是今后灌溉的重点研究方向。对于幼期的花卉而言,经常会采用小孔型的喷壶进行浇灌,防止水力过大对幼苗造成伤害。⑥施肥。在植物、花卉生长期间,应该适期追肥,实现植物营养的合理搭配[2]。

2.2整地育苗技术

整地育苗在园林花卉栽培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①在花卉实际情况下进行整地工作,秋冬季节需要将土地深翻后整平,而且对于不同的花卉而言,对土壤深度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部分花卉只需要浅耕,深度大约在25cm左右,部分花卉需要深耕,深度大约在45cm左右。②换土清理。在园林绿化中进行花卉栽培时,要认真清理需要栽培花卉范围内的垃圾,及时将其清理掉,填埋干净的土壤,使其符合花卉种植条件。③栽培及灌溉。一般来说,花卉栽培会采用畦栽的方式,但是所取得的灌溉和保水效果不是特别好,极容易出现土层板结的现象。所以经常会采用喷灌、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④处理盆栽土。在花卉盆栽之前要对盆土进行提前处理,土壤消毒后晾干备用,通常会采用高压消毒、化学消毒的方式。

2.3间苗技术

该种技术适用于一年、两年的种植花卉以及无法移栽的花卉,要在叶发生后进行间苗,需要控制时间,太迟会导致苗株拥挤,容易引发病虫害。一般情况下,会在灌溉后、雨后进行间苗,这个时期的土壤松湿,能够连根拔除。间苗之后还要马上浇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苗株的正常生长。完成间苗到播种出苗之后,一旦发现幼苗拥挤,不利于后期成长的现象,要采取分苗的手段增大苗株间距,有效改善幼苗的生长空间,加大光照面积,进而促进幼苗的茁壮成长。分苗还有利于提升幼苗的抗虫害能力。大部分花卉在栽培过程中还要进行移栽,将其种植在花盆中,幼苗只有在发育出2、3片真叶后才能移栽[3]。

2.4花期调控技术及其他技术

花卉栽培期间,花期调控手段主要包括:①温度处理,该技术具有春花作用,促进花芽发育和分化。②光照处理。③药剂处理。④栽培措施处理。除上述栽培技术外,重点还包括以下内容:①修剪,早菊的晚花种类于7月1号~5号修剪,而早花的种类于7月15号~20号修剪。荷兰菊在3月份上盆后修剪3次左右。②施肥。追加适量的氮肥、钾肥等,能够促进花芽的快速生长。③控制水分。对水分进行控制,能够保证植株落叶休眠,在适当的时候基于充足的水分,可以解除休眠,正常生长、发芽、开花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花卉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中是非常重要的景观,会对园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造成一定影响。合理规划花卉栽培技术,能够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增添色彩,具体可以从种子处理技术、整地育苗技术、间苗技术、花期调控技术等入手,体现出花卉栽培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进而促进我国园林绿化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彦.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技术的分析与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06):223.

[2]张连操.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与养护[J].北京农业,2015(26):85-86.

[3]孙静波.花卉栽培在园艺中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286.

论文作者:张利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的作用分析论文_张利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