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开栅镇开栅小学 032104
摘 要:在当今社会,“德才兼备”成为综合型人才的必备标签,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必须发挥其育人作用,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帮助他们养成为人处世的习惯,从而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生活化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一门必修科目,主要涉及到社会生活、变化及其规律等内容,它的教学宗旨为“促进学生崇高品质的形成,为其认识——参与——适应社会等活动奠定基础”,最终目的即为让学生从小就成为富有爱心与责任心以及社会集体意识的合格公民。然而就目前的统计情况而言,很多恶劣行为仍在小学生群体中频频出现,这足以证明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思想意识。为了让《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稳定到正确轨道上,教师必须采取“亡羊补牢”的方法,本文即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切入,提出了三点建议,以期能够引领品德与社会课堂走上康庄大道。
一、精心设计教学情节,促成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乃是成功的一半”,此话应用于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也十分恰当。试想如果教师的课堂导入足够精彩,那么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全部集中于学习内容中,这样一来不仅教学活动可顺利进行,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所以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如何精心设计导入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与重要的教学内容合二为一,设置出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情节,让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就达到稳定的水平,从而渐入佳境。例如,在教学《欢欢喜喜过春节》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用“请说出你一年中最喜爱的节日”这一互动话题切入正题,相信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会选择“春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后教师便可向学生提问:最喜欢春节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问题的设计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学生具有很大的发言权,有人会说是因为可以穿新衣服;也有同学说是能拿压岁钱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学生享受一家人吃团圆饭时的感觉……当学生的讨论越来越积极时,教师可趁热打铁,将提前制作好的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开屏是一张“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景物图,课件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春节名称的由来;二是各地的春节风俗习惯;三是春节期间所要注意的内容。对于本节课而言,前两部分都是铺垫,最后一部分的“注意点”才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中之重。因为在春节期间,由于人流的剧烈流动,很容易出现一系列事故,如:诈骗、诱拐等,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警惕心理,教师必须利用这一时机向学生讲述春节期间的注意点,借机引入生活新闻中报道的诱拐儿童、通过网络途径或电话诈骗的案例,以此让学生形成坚定的防范心理。这样一来,课堂就营造了一种教师所需要的“谨防生活中的危险”的生活化情境,也使得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现如今,运用电教的呼声此起彼伏,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渗透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成为一大趋势。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有言:“最好的学习动因就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而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融入恰好给学生的兴趣提供了一个契机口,也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抛出了橄榄枝,让生活与课堂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场。除此以外,品德与社会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够大大减轻自己的教学压力,同时课件也可以循环使用,如果有细节问题也可以直接修改,实现了多渠道信息传递的目标。
三、揪住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体验实践
众所周知,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核心目标为促进小学生自我素质与道德辨析能力的增长,这也是当今社会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拔高全民的素质,教师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就必须从教学内容的设置、问题的设计、方法的使用等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彻底明白在生活中的何种场合下说何话、办何事。所以,教师必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底部,挖掘人性中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化解心中的疑问,便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从而起到活化知识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平安回家》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到校外的公路上了解课本中讲解的交通指示灯、标志、标线等,当学生熟悉了红绿灯、斑马线等后,就会完全遵守交通法则,确保“平安回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更将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生活化,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学的内容是与生活直接挂钩的。可见小学生品德思想的形成有一部分原因是在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与实践的,若学生一味地沉浸于课堂学习中,他们的目光便受到了局限,也斩断了与生活的联系,这种教学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将想法付诸实践,亲自去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
总而言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学生道德学习生涯中的启蒙课程,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教师必须善于利用课堂与生活来塑造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唯有如此,小学生的品德才能够符合社会的发展,而社会才会迎来崭新的发展时代。所以,教师有义务将品德与社会教学落到实处,使之发挥真正的德育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小辉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J].《学周刊》,2015。
[2]易先兰 谈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
论文作者:闫建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学生论文; 品德论文; 社会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生活化论文; 小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