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与质控方式论文_冯江涛 曾庆

城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与质控方式论文_冯江涛 曾庆

(河南锦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在城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比较常见,对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均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首先指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然后阐述了施工质控措施,最后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要点;质量控制

和普通混凝土工程相比,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如下:第一,对混凝土的需求量大,施工工序更复杂;第二,施工难度大,受人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裂缝;第三,养护工作要求高,养护工艺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城建工程施工期间,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加强质量控制措施,成为从业人员的关注重点,以下结合实践进行探讨。

1.城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

1.1 混凝土配制

混凝土主要是砂、石、水泥、水、外加剂组成,配制的前提是准备好各种原材料,按照规范标准开展性能检验工作。以水泥为例,进场时检验细度、强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标准稠度用水量等指标。配制作业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进行,准确控制原材料的用量;结合砂石含水率指标,对用水量进行调整;合理选择外加剂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1.2 混凝土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主要采用分层分段浇筑、斜层分段浇筑、全面逐层浇筑等工艺。如果混凝土结构的横向面积不大,可以全面逐层浇筑,通过分层施工,确保浇筑的流畅性,第一层浇筑完成后,达到凝结强度即可浇筑第二层。如果混凝土结构的横向、纵向面积均比较大,可以分层分段浇筑,能减轻一次浇筑作业的压力,提高施工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浇筑施工期间,要根据工程规模、质量等要素,合理配置人力和机械,避免工期延误。

1.3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浇筑期间,同时开展振捣作业,其原理是利用振动加速度,促使混凝土颗粒发生液化反应,破坏了初始颗粒之间的不稳定状态,基于重力作用下促使颗粒变得稳定。经过振捣作业,混凝土中的多余水分溢出,从而提高密实度指标,满足承载力要求。具体到振捣作业时,应该合理选择振捣设备,以常用的振捣棒为例,要求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为55-60cm,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避免发生离析现象。直至不再有气泡出现,说明振捣施工完成,可以满足振捣要求。

1.4 混凝土养护

相比于普通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难度大,由于浇筑时大多是分层浇筑,因此要把握好凝固时间点、凝固程度。结合实践,养护要点如下:①针对表层变形情况,应该进行二次振捣、抹压,确保表面平整,避免形成气泡、裂缝。②最佳养护时间是浇筑完成后的12h左右,整个养护时间持续4周,委派专人定期洒水湿润,必要时覆盖一层薄膜。③对于特殊部位,可以延长养护时间,调整养护方法,终凝前不能在混凝土结构上行车或行人。

2.城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控措施

2.1 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成本,一般分为四个阶段:①计算初步配合比计算;②确定基准配合比;③确定实验配合比;④调整施工配合比。在大体积混凝土中,配合比设计要注意几点:第一,严格控制水泥、用水量,一般将水灰比控制在0.5-0.6之间。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可以减少水化热,避免出现裂缝等质量缺陷。第二,试配混凝土后,开展抗压、抗拉、应力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实现最佳配合比。第三,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发生收缩变形,在配合比设计中,可加入一定数量的膨胀剂,来抑制收缩变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施工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应动态监测温度变化,并将温度记录提交给管理人员,对施工效果进行评价 分析,具体包括大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养护温度等。在温度监测频率上,如果混凝土温度提高,间隔3-4h测量一次;如果混凝土温度降低,间隔6-8h测量一次。布置温度监测点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中层测温点,预埋长度为600mm的测温管,材质是DN20铁管,将底部封死,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为550mm,外露50mm;二是表面测温点,预埋长度为200mm的测温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为150mm,外露50mm。测温时,使用棉花封堵测温管,测温仪在孔内的停留时间为3min,及时记录测量数据。结合温度监测结果,技术控制措施如下:①混凝土入模时,将温度控制在30℃以内,内部和外部温差值控制在25℃以内。②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水泥用量,或者掺入粉煤灰,可以减少温差。③浇筑施工时,减缓浇筑速度、减小浇筑层厚,并采取人工降温措施,均能实现温度控制目标。

2.3 消除质量缺陷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针对常见的质量缺陷,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第一,蜂窝麻面。浇筑前清理模板,要求表面干净、整齐,重点是清理模板表面粘附的水泥块;然后加水湿润,对缝隙部位进行封堵,避免浇筑过程中漏浆爆模;涂抹隔离剂时要均匀,可以尝试使用色拉油,能保证脱模后表面光滑;振捣时分层作业,每个点位振捣30秒,提高密实度指标。第二,露筋。钢筋绑扎期间,依据设计图纸复核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钢筋密集的部位,可以使用粒径较小的石子,避免大石子卡模引起的露筋;振捣时,振捣棒不能接触钢筋,会导致钢筋位移;严格控制拆模时间,避免出现掉角、粘连等情况。第三,表面不平。一方面从模板选择入手,对于有条件的施工企业,优先选用钢模板,对破损的模板及时更换,支设完成后进行复核,确保位置准确。另一方面从养护作业入手,提高养护人员的责任心,制定科学的养护计划和方案;尤其是定期洒水湿润,避免混凝土干裂、脱皮,以提高外观质量。

3.工程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以某城建工程为例,包括3栋住宅楼、1栋商业楼,建筑面积共计5.61万m2。其中,2号住宅楼的长度为67m,宽度为20m,混凝土浇筑量超过1800m3,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期间,采用全面逐层浇筑法,从两边向中间同步浇筑。为了满足连续浇筑要求,必须精心组织、规范施工,以保证施工质量。

3.2 施工技术

第一,准备工作。在技术准备上,主要是和商砼站签订合同,明确混凝土的技术要求;预埋温度测量装置;支设底板部位的钢丝网片;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等。在生产准备上,主要是三通一平,合理配置人力、机械、材料。

第二,施工方法。以底板混凝土为例,施工流程如下:机械布置→混凝土运输→测量放样→底板浇筑→表面处理→养护→测温。为了降低水化热,使用PO42.5水泥,配合比设计中加入适量粉煤灰;养护期间注意温度变化,将内部、外部温差控制在25℃以内。

3.3 质量标准

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标准如下:①原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具有完整的质量证明资料,配合比设计要满足实际施工需求;②混凝土拌制完成后,制作标准试件,检验抗压强度指标;③复核预埋件的位置,拆模后不能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④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进行控制。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在城建工程中比较常见,具有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养护要求高的特点。文中从混凝土的配制、浇筑、振捣、养护四个方面,介绍了施工技术要点;从配合比设计、温度控制、消除质量缺陷三个方面,介绍了质量控制措施。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推动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兵.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浅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8,(24):244.

[2]张玉箫.超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对策分析[J].安徽建筑,2018,24(6):91-92

论文作者:冯江涛 曾庆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  ;  ;  ;  ;  ;  ;  ;  

城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与质控方式论文_冯江涛 曾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