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 近10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增多,小肠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小肠内镜检查进行活检,患者非常痛苦,常规开展有困难。超声无创、无辐射是可接受的一种检查方法,但是它有对检查者的依赖性强、敏感性低的缺点;X线及CT检查可用广泛用于小肠肿瘤性病变的检查及评价。
【关键词】 小肠肿瘤;X线;CT检查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100-02
X线及CT检查是目前小肠肿瘤性病变检查的主要手段。
1.小肠肿瘤性病变从X线检查向多排螺旋CT的发展与变迁
原发性小肠肿瘤在临床不多见,其发生率仅占全身各部位肿瘤的0.2%,占胃肠道肿瘤的3%到6%。小肠肿瘤可以来源于小肠上皮、肠肌、淋巴组织、血管、神经等。小肠肿瘤的检查方法一直以消化道钡餐X线造影为首选,但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和三维重建技术的出现,CT已经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和认可,成为目前诊断小肠肿瘤最主要、最有价值的可靠检查方法。
2.X线和CT小肠造影的检查方法
2.1常规小肠X线钡剂造影检查方法
先口服150毫升浓钡剂(150%至200%w/v)检查胃与十二指肠,再服100至 200mL稀钡,然后定期观察小肠。此法简便易行,但费时较长,一般要三到四个小时。钡剂易凝絮且小肠充盈不连续,对小肠不全梗阻及小病变易遗漏。
2.2 GE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方法
肠道准备:检查前一天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检查前12h开始禁食。扫描前1h开始分次口服甘露醇稀释溶液共2000ml,使肠腔充分扩张。扫描技术:(1)扫描前15min,肌注山莨菪碱(654-2)10mg。(2)采用GE128层螺旋CT进行全腹部平扫,(3)平扫结束后,经肘静脉注射300mg/ml碘海醇对比剂,用量为90ml,注射速度为3.5ml/s。(4)全部病例均行动脉期,静脉期,延长期的3期扫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原发性小肠肿瘤CT检查表现
3.1 恶性肿瘤
腺癌:腺癌起源于肠粘膜层,好发于十二指肠,占50%,远端小肠少见。CT上腺癌最常见的表现为肠腔内孤立圆形肿块伴相邻肠壁局限性增厚,肿块直径多小于8cm,平均6.5cm。少数腺癌表现为肠壁环形增厚,厚度多大于1.5cm,且常伴有溃疡形成。
淋巴瘤:原发性淋巴瘤起源于肠粘膜下淋巴滤泡,好发于远端小肠,十二指肠罕见受累。本病CT表现为肠壁环形不对称性增厚,受累的肠段较长,平均9.5cm,可见溃疡形成,多呈典型的“动脉瘤”样溃疡。
类癌:类癌是小肠壁嗜银细胞的肿瘤,有潜在分泌激素的功能,如5-轻色胺等。肿瘤好发于回肠尤其是远端回肠。CT表现包括肠壁原发灶与肠系膜转移灶,且以后者为特异性表现。原发灶表现为肠壁局限性增厚,呈小结节状,结节小于1cm罕见转移,大于2cm多伴有转移。
3.2 良性肿瘤
平滑肌瘤: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起源相同,亦趋向肠腔外生长,但其CT表现与平滑肌肉瘤有些不同。腔外型生长的平滑肌瘤CT上表现为由肠壁向肠系膜突出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规则,大小平均5cm,肿块密度多均一,偶而可见低密度坏死区。
腺瘤与腺瘤样息肉:腺瘤与腺瘤样息肉均起源于肠粘膜层,好发于十二指肠,肿瘤向肠腔内生长,有蒂或无蒂。CT上均表现为肠腔内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一,边缘光滑规则,在肠内造影剂的衬托下呈充盈缺损征象。肿瘤的另一CT特点是相邻的肠壁无增厚现象。
脂肪瘤:脂肪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肠粘膜下,偶见于浆膜下。CT上表现为肠腔内类圆形肿块,相邻肠壁不增厚,肿块密度均一,具有特异性脂肪密度。其它小肠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纤维瘤、神经源性肿瘤、血管瘤等均极为罕见,它们的CT表现尚未见有完整的描述。
4.小肠肿瘤CT的鉴别诊断结果
4.1 鉴定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小肠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可分为肠腔内型与肠腔外型。肠腔内型生长常见有腺瘤、腺瘤样息肉、脂肪瘤等。CT上均表现为肠腔内圆形肿块,边缘光滑,无相邻肠壁的增厚,有别于恶性肿瘤的肠壁浸润增厚。脂肪瘤因具有特异性脂肪密度可被确诊。肠腔外生长的良性肿瘤主要有平滑肌瘤,相对平滑肌肉瘤,良性平滑肌瘤边缘光滑、体积较小、密度多均一。
4.2 鉴定肿瘤与转移瘤
广义的小肠转移瘤包括腹腔其它脏器组织恶性肿瘤直接侵犯小肠、腹膜、网膜播种性转移累及小肠及血源性转移,并以直接侵犯性转移最多见。胰腺、后腹膜、泌尿系统、肾上腺等的恶性肿瘤均可直接侵犯小肠,CT上表现为原发癌肿与肠壁间隙消失、肠壁增厚或肠壁肿块。因CT多能同时检出原发癌肿,一般易于鉴别,偶而癌肿原发灶与转移灶完全融合,此时鉴别较困难。腹膜、网膜播种性转移常见于卵巢、子宫、胃及结肠的恶性肿瘤。
4.3 鉴定肿瘤与肠系膜肿瘤
肠系膜原发性肿瘤极少见,主要有肠系膜囊肿、血管淋巴瘤、纤维瘤等。前两种肿瘤CT表现特殊,为肠系膜上巨大分房状的囊性低密度肿块,无壁,其中囊肿为水样密度,血管淋巴瘤的密度介于水与脂肪之间,诊断不难。肠系膜原发纤维瘤CT表现为肠系膜上边界不清的实质性软组织肿块,肿块周围由于炎性浸润与纤维组织的异常增生也可见与类癌相似的放射状条纹,但纤维瘤无淋巴结侵犯与转移,且约17%至29%的纤维瘤患者临床上可见综合征。
5.结语
原发小肠肿瘤临床特点不明确以及较低的发病率决定其较高的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只有通过加强对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认识以及影像学的诊断特征,通过相关性的检查,可以进一步避免其出现误诊。X线及CT检查对小肠肿瘤性病变的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很大的科学性、实用性,具有重要价值,是目前小肠肿瘤检出的主要手段,对应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宋鲁新,蒋学祥,任全敬.小肠原发性肿瘤的X线诊断(附40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15(11):645~647.
[2]李映南.胡振西,史俊昌.等.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X线诊、断(附21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16(9):548~550.
论文作者:张学锋,杨俊涛,庄敏,赵兴华,解建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4
标签:小肠论文; 肿瘤论文; 肿块论文; 肠系膜论文; 表现为论文; 腺瘤论文; 原发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