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1]2003年在《考虑施工过程收缩徐变对高层建筑结构影响的试验与理论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在建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施工期间的包括收缩徐变变形值的现场测量,得到施工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柱应变发展曲线,其结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的理论部分在现有收缩徐变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本试验工程和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了算例分析,通过与弹性计算值的对比,讨论了收缩徐变对结构内力的影响,以及计算收缩徐变时是否考虑钢筋和施工过程对结果的影响;本文还编制了考虑施工过程收缩徐变的有限元程序,并进行了算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收缩徐变的发展,将使高层建筑由于不均衡变形产生附加内力,从而导致结构受力性能发生变化,在结构设计时应予以考虑;同时,在计算收缩徐变时考虑施工过程与否以及是否扣除施工某一层前已产生的变形将会使计算结果有较大误差。
薛凯[2]2014年在《基于ABAQUS的高层结构收缩徐变分析》文中认为目前,随着人口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随之带来的结构自重增加,施工周期变长,由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高层结构考虑施工过程及收缩徐变影响产生的结构竖向构件内力的重分布及竖向位移的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1层平面框架结构、40层钢框架-核心筒及20层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叁种结构体系进行了考虑施工过程的收缩徐变分析,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采用MATLAB语言编写基于应力历史的收缩徐变计算程序,模拟了考虑荷载历程的混凝土短柱时变实验。并与实验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预测模型选取的有效性及分析方法的可行性。采用ABAQUS软件结合用户自定义子程序USDFLD及UEXPAN,对轴压比为0.54的配筋柱进行了收缩徐变分析,得到截面应力重分布曲线,并与现有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预测模型选取的准确性与子程序有效性。同时探讨了不同配筋率、湿度、混凝土强度等参数对混凝土与钢筋应力重分布的影响,给出框架柱合理配筋的建议值。选取叁种不同结构体系下的中高层结构,分别为11层平面框架结构、20层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及40层钢框架-核心筒,计算了考虑施工过程及收缩徐变分析的竖向位移、承重构件轴力及竖向位移差的变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徐变产生的位移占总竖向位移的45%~80%。一层平面框架柱底端由于收缩徐变影响使弯矩增加了近3倍,混合结构中钢框柱的轴力增加近45%。对不同施工周期、环境湿度及混合结构中考虑筒体提前施工给出了定量分析。对此混合结构施工平差提出参考意见。
荣恰[3]2014年在《巨型框架—核心筒—环形伸臂桁架超高层结构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我国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超高层建筑的使用日益广泛。在超高层建筑结构当中,巨型框架-核心筒-环形伸臂桁架结构体系的运用开始普遍,成为现代超高层建筑中使用较多的结构之一。通常超高层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结构自身的力学特性和设计方法,对于结构的施工过程研究相对较少。但是,由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型复杂、施工周期长、施工质量要求较高,超高层结构的施工过程模拟日益受到重视,并且日趋势在必行。本文以天津市诺德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为背景,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因素对结构施工过程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超高层巨型框架-核心筒-环形伸臂桁架结构的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1.对巨型框架-核心筒-环形伸臂桁架的整体结构,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并对施工过程分析模型的建立方式和过程进行了叙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施工过程模拟建模方案。通过与施工监测数据的对比,验证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2.对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的加载方式进行理论分析。运用有限元模型对巨型框架-核心筒-环形伸臂桁架结构进行不同加载方式的施工过程模拟,通过对比不同加载方式对结构竖向位移、竖向位移差以及核心筒竖向应力的影响,分析不同加载方式的对结构施工过程的影响。结论表明,精确施工过程加载法更接近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模拟时应采用精确施工过程加载法。3.从理论上分析筒体领先施工的必要性,分析现有筒体领先施工层数的计算方法。运用施工过程模拟不同筒体领先层数,通过对比结构的竖向位移和竖向应力的不同变化,分析得出筒体领先施工可以有效的减小不同结构的竖向位移差。对于64层的超高层结构,领先施工8-12层较为合理。4.通过改变桁架连接顺序、对比结构竖向位移,研究施工中较为合理的桁架连接顺序;研究塔吊设备对结构竖向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桁架结构最后连接,桁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连接可以协调结构的竖向位移,但会对桁架结构产生较大的次生力,需要注意施工过程中桁架结构的受力问题;塔吊设备对结构的竖向位移影响不大,可以在施工过程模拟中进行简化计算。5.通过理论分析收缩和徐变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对结构的影响,并在施工过程模拟计算中分别考虑收缩和徐变的影响。通过对比结构竖向位移和竖向应力,得到结论:在施工过程模拟分析中,收缩和徐变对巨型框架-核心筒-环形伸臂桁架结构的竖向位移和竖向位移差影响较大,所以在进行施工过程模拟时不应忽略其影响,并应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减弱收缩徐变带来的影响。
邓志恒[4]2002年在《预应力巨型框筒悬挂阻尼控制结构体系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根据结构控制理论概念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巨型框筒结构体系、悬挂结构体系、简体结构体系的受力特征,提出预应力巨型框筒悬挂阻尼控制结构新体系。本文首先从概念上分析了这种结构体系的受力特性,探讨了巨型框架梁柱的可能配筋形式,提出了这种结构体系值得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本文重点在预应力巨型框筒悬挂阻尼控制体系抗震抗风性能及结构控制、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预应力巨型框筒悬挂体系的影响及分析方法、预应力巨型框架节点叁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及结构控制研究方面,本文分析了悬挂结构体系的减震原理及结构控制方法,建立了结构体系的结构控制模型,采用随机振动方法和动力时程方法对结构体系进行了动力分析,并与支承式巨型框架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巨型框筒悬挂阻尼控制体系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影响巨型框筒悬挂阻尼控制体系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悬挂结构质量、吊杆刚度及连接方式、弹簧阻尼控制的刚度K_d及阻尼C_d。在悬挂楼层设置弹簧阻尼器可以有效控制悬挂楼层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水平位移,以及在受震状态下过大的水平侧移,大大减小巨型框架柱的地震水平力。本文提出了巨型框筒部分悬挂结构体系的设计概念,分析表明,在结构体系1~3层设置悬挂楼层,可充分发挥悬挂楼层的减震作用,为预应力巨型框筒悬挂阻尼控制体系开拓了一条新的应用途径。本文采用Davenport风速谱对结构体系进行了风荷载作用下的随机振动分析,分析表明,自由悬挂楼层在风振作用下产生较大的位移方差和加速度方差,影响正常使用要求。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即增大阻尼器刚度,可有效控制风振作用下悬挂楼层的动力响应。 在收缩徐变对结构体系的影响及分析方法研究方面,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混凝土收缩徐变特性及其计算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施工过程分析收缩徐变对结构体系的影响。根据徐变力学基本方程及中值系数法推导出考虑应 广西大学惧士学位论文_力变化、弹性模量随龄期变化以及钢筋对收缩徐变影响的任意截面双向偏心受问———‘“”“”—————’—””‘”‘——’“———”“—‘’“———””——一”“””————一刀’”一—- 压构件收缩徐变对截面内力重分布影叼的计算公式。基于巨型框简结构体系在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推导出考用施工过程及钢筋影响的巨型框筒悬挂 结构体系收缩徐变方程。基于施工过程及收缩徐变与时间密切相关的特点,建 立了竖向变形计算公式。应用本文公式对巨型框倚悬挂结构体系进行了算例分 析,计算结果表明,巨型结构体系由于具有楼层水平刚度大的特点产生较大的 竖向变形和附加内力,设计时必须考用这一因素的彤响。计算结果还表明,不 考虑施工建造过程变形的计算结果误差很大。 在预应力巨型框架节点研究方面,本文首次对配有圆形钢管的用骨混凝土 柱预应力泪凝土梁的巨型框架节点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 出的节点设计方法是可靠的,节点能够有效地传通梁端弯矩和剪力,节点具有 良好的抗震性能,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圆形钢管与外部钢管混凝土能够有 效地共同工作,节点延性好,耗能能力强,钢管有效约束节点核心混凝土,延 缓节点区斜裂缝开展。本文节点设计方法解诀了配有圆形钢管的钢骨混凝土柱 与预应力混凝土梁有效结合的技术关键,为这种结构形式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本文提出的收缩徐变分析方法及节点研究成果也适用于一般高层建筑结构, 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贺志彪[5]2016年在《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长期竖向荷载作用下徐变效应的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层结构和超高层结构在我国日益增多,由于高层建筑结构普遍具有自重大、施工周期长的特点,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效应也较一般结构明显,因此研究高层结构考虑施工过程中以及正常使用下徐变所产生的结构内力及其变形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混凝土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展开了以下工作:本文首先对混凝土徐变的机理和影响徐变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讨论,并且对4种典型的徐变预测模型和徐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从引入参数数量、适用条件和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徐变发展大小等几个方面对4种徐变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除此之外,还利用算例对SAP2000中两种计算徐变的方法和进行对比分析,并设计编程算法进行了验证。其次,根据截面的应力平衡方程和变形相容方程推导出了一种考虑钢筋作用的徐变模型。为了让该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上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徐变进行分析,在CEB-FIP(MC1990)预测模型的基础上用已经编制好的Matlab程序对弹性模量、相对环境湿度、构件的名义尺寸等混凝土材料属性进行等效处理,并通过具体的算例对这种简化方法进行了验证,其结果显示能很好地模拟钢筋对徐变的影响。最后,本文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内力以及变形的计算理论进行了讨论,得出在对高层结构的竖向荷载效应进行计算时宜采用施工阶段模拟方法。以典型的30层框架核心筒模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理论进行验证,并且通过比较不同的施工速度、不同的养护时间、不同的环境相对湿度以及不同配筋率对构件竖向变形的影响程度来对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控制结构的竖向变形提出合理的建议,并给出相应的措施。
叶全喜[6]2012年在《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施工过程模拟及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该结构体系,目前对于其结构分析与设计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在施工过程及其对结构的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钢-混凝土核心筒混合体系在竖向荷载下,由于钢柱和筒体轴向应力的差异以及混凝土不可避免的收缩和徐变效应,钢柱与筒体之间存在不可忽略的竖向变形差,而这种竖向变形差会使结构的内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目前工程中主要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为了保证结构分析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考虑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施工过程施工等因素的影响,对某30层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以该状态为初始状态,对该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形成了一套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从施工过程模拟到结构抗震性能的全过程分析方法。为今后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1.依据《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一般应提前施工10-14层”的建议,分别对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核心筒领先施工0(即不领先施工)、5、10、11、12、13、14层时进行施工过程的精确模拟分析并与一次加载法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一次加载法分析得到的结构内力和变形明显大于精确模拟分析结果。在核心筒领先施工10-14层范围内,结构构件内力和变形相差很小,核心筒领先施工5层与领先10-14层相比,框架变形大,筒体变形小,构件之间变形差总趋势增大。筒体不领先施工与领先施工时相比,框架竖向变形比大,筒体竖向变形小。2.考虑施工流程、混凝土收缩徐变,施工找平等因素,采用ACI209R-92中的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以混凝土核心筒领先施工10层、14层为例对某混合结构进行了精确施工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竖向变形及竖向变形差最大值均出现在楼层的中上部。每层钢筋混凝土筒体收缩徐变引起的竖向变形大致占该层竖向变形的80%左右,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竖向变形差与结构总竖向变形差大致相等。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竖向变形差明显增加了连系梁钢框架一端的弯矩和剪力。同时对混合结构混凝土与钢框架之间的连系梁核心筒一端采用刚接、铰接两种不同连接方式下由于施工过程引起的结构内力及变形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刚接连接方式时,在上述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结构的竖向变形差大于铰接的情况,结构施工难度有所加大。3.在考虑施工过程、混凝土收缩徐变,施工找平等因素的情况下,以混凝土核心筒领先施工10层为例,采用ACI209R-92和CEB-FIP(MC90)中的两种不同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对混合结构施工过程的内力、变形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 ACI209R-92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明显大于CEB-FIP(MC90)预测模型。因此,在进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和施工模拟时应结合实际工程所用材料,施工条件等,选择适宜的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4.考虑混合结构施工过程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初始状态,对一个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进行大震下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与未考虑初始状态的状况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与未考虑初始状态的情况相比,考虑初始状态的混合结构在罕遇地震下连接钢框架和核心筒的连系梁会较早地进入屈服、混凝土核心筒也会较早的出现塑性。在实际工程设计时宜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加强。
汪辉[7]2015年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数值模拟与监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因为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独特,结构设计难度大以及施工过程的复杂性等特点,使得超高层建筑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施工过程中结构整体刚度、荷载和应力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结构内部受力复杂;在使用阶段,结构在遭受外力作用如台风和地震作用时会产生一定的损伤,造成结构强度降低,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施工期间和使用阶段结构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运用数值模拟和结构健康监测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超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中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优化施工方案并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和研究现状。然后利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结构健康监测平台,对塔楼的关键构件进行了施工阶段全过程模拟分析,并将实测数据与模拟进行对比,主要内容如下:对平安金融中心进行竖向变形模拟分析,探讨施工期间和使用阶段长期荷载效应下核心筒和巨柱的累积竖向变形发展规律,并研究是否考虑收缩徐变、考虑施工过程等对结构竖向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说明不考虑收缩徐变和一次性加载的模拟将严重低估竖向变形结果,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分析应注意考虑收缩徐变和施工过程对竖向变形的影响。研究了平安金融中心的核心筒型钢柱、核心筒剪力墙和巨柱以及带状桁架和伸臂桁架杆件在施工阶段的内力和应力变化情况,并分析了收缩徐变对构件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收缩徐变对钢结构的应力变化影响相对较大,不可忽略其影响,设计中应予以考虑;桁架构件中的弦杆在施工过程中受力变化较稳定,腹杆受力变化较大,且受收缩徐变影响也较大。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和有限元模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核心筒和巨柱的竖向变形和应力数据对比结果较为吻合,而桁架钢结构受温度影响大,部分数据对比结果相差较大。主要由于有限元模拟与现场实际施工环境状况存在一定差别,并且数据采集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而导致部分数据不准确。总的来说,本文提出的数值模型可以提供和现场实测一致的结果,对施工过程优化和结构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辉[8]2006年在《高层混合结构考虑施工过程和混凝土徐变收缩影响的分析》文中认为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或高层劲性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是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混合结构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混凝土有徐变收缩的性质,而钢无此性质。随着时间的发展,相邻的钢与混凝土竖向构件将发生显着的竖向变形差,相应的产生较大的附加内力,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层混合结构基本受力特性的研究”为依托,围绕混合结构竖向变形差的计算方法及工程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首次根据静定结构分别承受常荷载和变荷载时徐变的受力和变形规律,基于力法和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提出了超静定结构考虑施工过程和徐变影响的内力分析方法。该法去掉超静定结构中的多余约束,使原结构等效为一个同时承受外荷载、弹性多余力和随时间变化的徐变多余力的静定结构,称为基本结构。对基本结构分别进行承受每种力作用时的徐变分析得到相应的在多余力方向上的位移。根据多余力处的变形协调条件列出并求解力法平衡方程得到徐变多余力。本文还对一个算例进行了徐变分析,得出各相关因素对结构受力的影响。2.首次提出了徐变效应的位移法分析方法。位移法分析超静定结构徐变效应的关键是求单元的徐变固端力。本文根据徐变分析的力法和虚功原理,推导出杆系结构一次加载的单元徐变固端力计算公式,发现单元的徐变固端力是杆件的徐变系数和弹性杆端力的函数。根据推导出的公式,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结构徐变分析的位移法计算机程序,并对一个框架算例进行了徐变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各部分的浇筑时间差和持荷时间对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影响很大。3.分析了目前高层建筑竖向荷载作用效应分析常用方法的缺限。考虑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荷载逐层施加和施工平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较为精确的模拟施工过程的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FORTRAN程序。应用该程序对高层框架和高层混合结构算例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4.以精确模拟施工过程法和徐变分析的位移法为基础,推导了高层建筑结构逐层施工逐层加载并考虑混凝土徐变和收缩影响时的有限元计算公式。5.首次根据线性徐变和迭加原理,采用ACI规范推荐的徐变和收缩计算公式,提出了钢筋混凝土轴压构件分批加载的变形计算简化方法。根据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推导了配筋率对构件的徐变收缩变形影响的计算公式。6.以上述钢筋混凝土轴压构件分批加载的变形计算方法为基础,考虑实际的
刘旺喜[9]2014年在《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结构的蓬勃发展,为满足不同的建筑功能而采用带转换层结构的建筑日益增多。在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的同时,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施工期间,建筑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结构构件的内力、变形以及混凝土的强度均存在时变效应。这些特点必须在结构设计中加以考量。再者,施工方案的不同必然会造成结构变形的不同,同时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竖向变形产生的影响也较大。本课题以河源世纪广场A栋为研究对象,开展施工模拟分析、施工方案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并考察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竖向变形的影响情况,针对结构的竖向变形较大而提出柱顶补偿法施工的施工方法。具体研究内容与发现如下:结合河源世纪广场A栋实际工程,进行施工期间结构的施工模拟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考虑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徐变以及收缩等材料时变性因素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探索在施工找平情况下结构内力与变形变化规律,以及在施工期间结构竖向变形随楼层变化的分布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施工方案会对结构内力与变形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结合施工条件,在不同的施工步长下分析结构整体性能的反应。利用施工模拟分析,进一步探索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竖向变形的影响。针对竖向变形较大而使得楼层标高与设计标高产生差距这一问题,提出了结构在柱顶进行补偿法施工的施工方法并进行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整体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李洋[10]2016年在《超高层框架—核心筒体系考虑收缩徐变的竖向变形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的数量与日俱增。但是伴随着超高层建筑高度的增高、施工周期的延长,框架柱与核心筒之间的竖向变形差也越来越大,其对建筑正常使用的影响逐渐受到土木领域的重视。自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先后通过现场观测竖向变形、推导竖向变形差公式以及有限元模拟分析等方法对超高层建筑的竖向变形差进行研究。目前,土木工程领域对竖向变形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是否考虑施工过程以及收缩徐变等影响因素上,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EN对某复杂超高层建筑进行建模分析,针对不同加载方式和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竖向变形差的影响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模拟分析超高层建筑在“一次性加载”和模拟施工加载条件下框架柱与核心筒的竖向变形,分析不同加载方式对竖向变形差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加载方式下的竖向变形在延高度方向上的分布规律是不同的,在“一次性加载”条件下竖向构件的变形由底层向上逐渐增大,在最顶层竖向变形值取最大值;而在模拟施工加载方式下竖向构件的变形值则是从底层向上先增大后变小,在中间层取得最大竖向变形值;在“一次性加载”条件下框架柱之间以及剪力墙之间的竖向变形差别较大,而在模拟施工条件下框架柱之间以及剪力墙之间的竖向变形则相对差别较小;在不同加载方式下框架柱与核心筒之间的竖向变形差发展趋势与相应加载方式下构件竖向变形的发展趋势类似,即“一次性加载”方式下从下到上逐渐增大,模拟施工加载方式下由下到上的发展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成鱼肚状。(2)模拟分析是否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特性时框架柱与核心筒的竖向变形,对是否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特性时竖向变形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对超高层建筑框架柱竖向变形的影响约占其总变形量的38.7%左右,而对于核心筒竖向变形的影响约占其总变形量的43%左右,但由于框架柱的变形量远大于核心筒的变形量,所以在相同的受力条件下框架柱竖向变形变化值上要比核心筒的变化值更大;对于框架柱与核心筒之间的变形差而言,由于考虑收缩徐变时框架柱的变形增量大于核心筒的变形增量,所以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效应会加大建筑的竖向变形差。(3)模拟分析超高层建筑的框架柱为钢柱和混凝土柱时构件的竖向变形,对竖向变形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钢框架柱与核心筒之间的竖向变形差仅为混凝土框架柱与核心筒竖向变形差的60%左右。由于钢材本身几乎没有时间依存特性,使得钢框架柱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发生收缩徐变,钢框架柱的竖向变形小于混凝土框架柱,但两种情况下核心筒的变形相差不大,所以选用钢框架柱比选用混凝土框架柱时建筑的竖向变形差小。
参考文献:
[1]. 考虑施工过程收缩徐变对高层建筑结构影响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 王晓燕. 广西大学. 2003
[2]. 基于ABAQUS的高层结构收缩徐变分析[D]. 薛凯. 湖南大学. 2014
[3]. 巨型框架—核心筒—环形伸臂桁架超高层结构施工过程模拟分析[D]. 荣恰. 河北工业大学. 2014
[4]. 预应力巨型框筒悬挂阻尼控制结构体系若干问题研究[D]. 邓志恒. 广西大学. 2002
[5].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长期竖向荷载作用下徐变效应的研究[D]. 贺志彪. 深圳大学. 2016
[6]. 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施工过程模拟及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 叶全喜.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2
[7]. 超高层建筑施工数值模拟与监测研究[D]. 汪辉. 湖南大学. 2015
[8]. 高层混合结构考虑施工过程和混凝土徐变收缩影响的分析[D]. 方辉. 湖南大学. 2006
[9].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研究[D]. 刘旺喜. 广州大学. 2014
[10]. 超高层框架—核心筒体系考虑收缩徐变的竖向变形差分析[D]. 李洋. 青岛理工大学. 2016
标签:建筑科学与工程论文; 混凝土收缩论文; 核心筒论文; 混合结构论文; 混凝土徐变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桁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