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诵读对学生写作立意的帮助论文_劳雅萍

浅谈国学诵读对学生写作立意的帮助论文_劳雅萍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闰土小学 312300

摘 要:文以意为主,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达形式的选择。立意又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在诵读经典的基础上,借助经典诗词指导学生学习作文,将诵读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古诗文经典的意境引导到学生的习作中,可使学生习作的立意更加明确、健康、深刻。

关键词:国学 立意 写作

俗话说:“意在笔先。”判断作文是否优秀,首先要以意取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作文思想立意的浅显化、低幼化倾向十分严重,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东拼西凑之作屡见不鲜。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摆脱浅显、低幼倾向,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深刻,值得我们去深刻地思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着将国学诵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利用学生所学到的经典诗句,帮助学生在习作中立文风、树新意。通过以下几种做法,我们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借助经典诗句,完善表情达意

在学生诵读经典、熟记名句、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积累的经典诗句运用到写作中来,用经典诗句来表达自己的习作观点。例如:在写认真读书、珍惜时间的习作时,要求学生用上“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时间的珍惜、勤奋学习的决心。再如:在写”我的妈妈“时,试着让学生抓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激。这些能力的形成,正是语文素养的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沉淀,必将厚积薄发,它对习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无声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学生有了可喜的进步。

二、善用经典诗句,巧助深化主题

在习作中适当运用经典诗句,能帮助我们深刻而集中地表达习作立意,文章“挖”得越深,主题就越深刻。一次习作,题目是写一个敬佩的人,有一个学生写本班一位成绩较差的同学,如何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班级的佼佼者。从文题中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的写作方向和写作目的,显得简练优美,但怎么都觉得写作立意还可以再升华,让读者印象更深刻。于是,我在他的习作批语中写道:“能否用你积累的诗句把你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更升华呢?”要求学生深“挖”主题。后来这个学生用了一句“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蕴含深刻意义的诗句,不仅总结了全文,而且还提升了主题,不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意义更深刻的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通过经典国学,形成健康立意

通过经典国学诗句的诵读和学习,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写作中帮助他们确立健康向上的习作立意。一次,我们要求孩子写班级中发生的一件事,结果有53.4%的学生都在写班级中吵架、欺负同学、取绰号等等阴暗的一面。学生习作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如果文章的思想境界不高,或表现出一些不适合的观点,或看法偏激,或不符合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作文自然不会让读者喜欢。

因此,我们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可以引用经典诗句。《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正直磊落,要重视仁德;《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礼记》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大学》教导我们要格物致知。这样经典的诗句有一二句在文章里头,文章的中心就不会跑偏,学生就能表达健康的习作立意。经过点拨后,学生的习作有这样开头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在班级中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我们班的兄弟姐妹们是一个团结的大集体,瞧,请你跟随我的镜头去看一组我们和睦的生活照吧……”在经典诗句的引领下,学生确立了积极向上的习作主题,帮助学生走出了习作立意不健康的误区。

四、紧抓经典国学,体现标新立异

古诗词是极其丰富的作文教学资源,很多经典之作体现着诗人独特的创作构思,如果把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对人生的思考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那么我们的文章立意就一定会新颖。如:一次习作写《我的家》,大部分学生在写自己的家时言词平淡、观点平淡,都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从事什么工作,他们每个人都很爱我,然后举一件事情来反映家人对我的爱。全班的主题都是一个“爱”字,这样的文章就缺乏新意。在讲评作文时,我发给每个学生刘禹锡的《陋室铭》,在讲解好诗意、熟读成诵后,抓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几句话,请学生说说作者家里的特色是什么。学生马上理解了写家也可以从家里的特色出发,写出新意。例如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结尾的:“我的家虽听不到‘鸿儒’的谈笑声、‘素琴’的弹拨声,但我的家有别样的笑声,爷爷憨厚的笑,奶奶慈祥的笑,妈妈亲切的笑,爸爸严肃的笑……这些微笑汇集起来,组成了太阳般的笑,我每天沐浴在这样的环境里,才感受到有家的幸福、欢乐。”刘禹锡的写作立意给了学生启迪,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自己的文章标新立异、不落俗套。

参考文献

[1]胡虹丽 探寻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1,15,(11),78。

[2]王熙 苏尚锋 曹婷婷 从国学之“国”看国学教育的当代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04),112。

论文作者:劳雅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8

标签:;  ;  ;  ;  ;  ;  ;  ;  

浅谈国学诵读对学生写作立意的帮助论文_劳雅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