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视野下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路径分析论文

县域视野下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路径分析论文

县域视野下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路径分析

牟 红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5)

摘 要: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将广大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发面的“获得感”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县级政府涵盖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统筹的结合部,是实现公共文化建设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关键环节。因此,文章在县域视野下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出发,探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路径。

关键词: 县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路径

0 引言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设施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包括面向基层开展的文化、体育、广电和新闻出版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总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然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难点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随着政府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前期引导和培育,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已基本建设。

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常态

1.1 区域发展不均衡

据《2017 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东部地区文化单位文化事业费381.71 亿元,占全国文化事业费855.80 亿元的44.6%,比重提高了1.3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文化单位文化事业费213.30亿元,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4.9%,比重提高了0.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文化单位文化事业费230.70亿元,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7.0%,比重下降了1.3个百分点。受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长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不同区域间的财政收入、占有财富、文化投入等重要指标继续分化,东部地区的文化事业普及程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细化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更加突出[1]。然而,我国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基层(指县及以下的乡镇、村社),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大量文化贫困群体还依然存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是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提出的,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不容忽视。

1.2 供需发展不协调

从《2017 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的数据来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2017 年,全国文化事业费855.80 亿元,比2016 年增加85.11 亿元,增长11.0%;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61.57元,比2016年增加5.83 元,增长10.5%。值得注意的是,县及县以下文化单位的文化事业费457.45 亿元,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53.5%,比重比2016 年提高了1.6 个百分点。同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群众精神生活不断丰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当前人民群众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文化需求已经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和多样化的特点。从目前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与内容来看,大多采取自上而下、统一派送方式,导致供需“两张皮”现象严重,供需错配问题十分普遍,提供的文化服务群众不喜欢,群众青睐的却提供不足[2]。因此,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面临的新问题

2.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针对性、有效性不高

受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尚处于探索与起步阶段,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一些文化设施和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在此过程中,由于供需双方缺乏有效的对接机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策划和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十分有限。一方面,群众的文化活动以棋牌娱乐与健身居多,“爱好为主”“自生自灭”现象较为普遍,从而难以满足群众生活、生产的需要,基层文化活动缺乏新意,没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政府主导”采购公共服务,导致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长期缺乏竞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对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了解不足,出现一厢情愿地热情送文化,接收文化服务方冷冷淡淡的“一头热、一头冷”现象,致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性不高。

2.2 文化硬件设施实用性、利用率不高

从2017 年“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情况”记者会上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共有县级文化馆3 153个,纪念馆、博物馆4 109 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1 175个,三分之二的村都已经有了文化中心,所有社区都有了文化活动室。

为了填空缺、补短板,文化部通过精准扶贫工程实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配置流动文化车和村文化活动室设备,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乡、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建成。但是,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通过将村级文化活动室、乡镇综合文化站与行政办公楼合建的方式来完成指标。这种建设方式不仅影响政府办公和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也有可能造成文化设施被挪用。此外,文化设施建设没有考虑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便利性、实用性与普及性,文化设施日常利用率低下。

[2]秦宝聚.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72-74.

2.3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缺乏

虽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投入逐年增加,但活动经费保障、文化服务人才等“软件”方面的配套略显不足。从目前基层文化服务部门的专业人才配置情况来看,引不进、用不上、留不住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本土文艺人才外出求职比例增加,农村基层文化骨干相对较少,乡土文化人才培养缺乏后劲,青少年文化传承出现断层。此外,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年龄偏大”“在编不在岗”“专干不专”等情况[3]。专业岗位的从业人员严重缺乏,难以开展一些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我国地域广阔且民族众多,文化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须牢牢抓住群众需求差异化、个性化的特点。为让群众文化生活“接地气”,街道、社区在策划公共文化活动时,结合辖区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深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加强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扶持培育地方优秀传统特色文化[4]。对接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将百姓喜爱的地方传统特色优秀文化产品与服务纳入县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目录、把地方特色文化人才培养纳入县级乡土人才培养计划、以县为单位组织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等,逐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形成精品创作新常态。同时,文化与科技要联合发力,形成文化与科技融合新气象,推动艺术发展和优秀文化研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艺术性和感召力。

3 县域视野下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路径

3.1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培育地方特色文化产品

3.1.2 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

产品开发数据人工管理模式下,服装企业的图文资料保存在档案部门,使用部门必须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才能查阅相应的图纸,随着PDM的使用,这种基于传统模式的查询方式已被信息系统代替,可以依据权限快速查询,有效解决各部门调用、共享数据的难题。

3.1.1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机制

为解决送文化“剃头挑子一头热”的问题,文化供给部门需深入基层调研,确保及时准确搜集群众文化需求,探索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一方面,“主动出击”以专家咨询、群众座谈以及论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搜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信息;另一方面,“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意见与建议反馈渠道,通过在文化管理部门官网设置留言栏或公共文化设施内标注热线电话或邮箱等,便于群众以邮件、电话、微信等方式反馈信息。唯有把政府的“送”与群众的“需”衔接起来,这样的文化产品才会深受群众喜爱。

3.2.2 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

3.2 以政府提供为主导,构建多元化的产品供给模式

3.2.1 政府提供与市场购买有机结合

3.3.1 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县级文化部门和各乡镇(街道)须充分调动企业、学校、社区等社会中的每一份力量,全面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规范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鼓励社会各界、各部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企业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机关文化活动、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全民文化运动,落实“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公益文化下基层”,贴近群众生活,提高群众的文化活动受惠率和参与率。

XM HU和J Zhang等人提出的STHGA算法[12]是一种基于全覆盖的SET k-cover算法,在简单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前向编码和冗余调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目前串行算法中求解成功率和求解效率都非常高的一种算法,且算法在不同网络规模下的表现稳定。本文对文献[12]的算法进行改进,将全覆盖模型改为百分比覆盖,同时将网络的连通度作为约束条件在算法中实现。

2015 年《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出台,旨在推动社会机构和文化企业之间展开竞争,以市场化运作的形式,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互补”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新格局,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供给主体上,把政府提供服务于市场购买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提供文化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变政府的“独唱”为政府和社会的“合唱”。让文化演出企业、剧团等成为文化市场主体、担当起文化产品供给的责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广大优质民营企业投资,加强对民办团体和文化机构等社会力量的扶持力度。打破体制的桎梏,对民办文化机构在行业评估、队伍培训、资金扶持等政策上予以倾斜,努力形成多元互补、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格局。

3.3 政府考核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健全激励与绩效评估体系

在协同集聚路径的中介作用检验方面,由模型11可知文化与旅游业融合能对产业协同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同时,模型12中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估计系数也小于基准模型3中的系数值,意味着协同集聚路径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理论假说3获得支持。但值得深思的是,中介效应仅占总效应的3%,表明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借助协同集聚效应来促进旅游产业升级的作用程度较为有限,这也侧面印证了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协同集聚度较低,Jacobs外部性收益尚未充分释放。

皂苷是由皂苷元和糖两部分连接成苷的一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质谱条件下的裂解方式主要表现为糖苷键的糖端断裂,包括162(gluc)、132(xylc或arac)单糖以及324(glu-gluc)、294(xyl-gluc或ara-gluc)等二糖的丢失,最后出现皂苷元的特征峰[37]。本品中鉴定出的皂苷类化合物共2种,分别为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F3/人参皂苷F5。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是前提。(1)完善人才培养资金保障。文化管理相关部门以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通过委托院校培养、参与重大活动、挂职锻炼、承担重大课题、深入基层采访、体验生活、演出等方式,加大对人才的培养;设立民族民间文艺人才资助基金,对传承弘扬民间文化的个人和机构进行奖励和支持。(2)建立人才培训机制。鼓励各种形式的在职学历教育和对文化专业人才进行分期分批培训,提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政府、民间或社会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开展民族民间文艺人才培训。

3.3.2 健全绩效评估体系

一方面,文化行政部门依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运用科学适宜的方法,对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运行管理、功能实现、服务模式和服务效果等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将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的落实情况纳入县目标考核,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明确各级文化服务机构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考核履行职责、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任务落实和群众受益[5]。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作用。应注重群众参与考核评价,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塑料较多,将木质素和PVC原样分别按Cl含量为2%、3%、4%和5%的比例配制不溶性 Cl的城市固体废弃物模拟组分。利用XRF、氧弹燃烧法、艾士卡法测定城市固体废弃物模拟组分的Cl含量,探讨三种方法对Cl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4 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县域既是城乡一体最合理的基本单元,又是我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有待深化、模式有待创新、组织方式有待升级、品牌建设有待加强、制度建设有待健全,需要更加纵深地向体系化建设迈进。

参考文献

[1]荆晓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路径研究[J].行政论坛,2013(4):17-20.

[2]赵中梁.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科协论坛,2017(6):42-44.

[3]康伟.打造首都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J].前线,2018(1):57-59.

[4]吴一凡,梁勇,土晓晔.陕西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2):158-160.

[5]姚惠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式的难点及对策[J].学习月刊,2016(3):19-20.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level of grassroot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unty area

Mou Hong
(L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uzhou 646005,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stands at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the“sense of acquisition”of the masses i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realize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County area governments, covering counties(districts), towns(streets)and villages(communities), are the integration department of urban-rural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key link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 oriented towards rural areas and grass-roots units. Therefor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ssroot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construc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unty, and explores ways to improve grassroot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level.

Key words: county area;grassroot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path

中图分类号: D412.65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2016 年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项目;项目名称:县域视野下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泸州泸县为例;项目编号:JY2016C02。

作者简介: 牟红(1986—),女,四川江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

(责任编辑 顾培培)

标签:;  ;  ;  ;  

县域视野下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路径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