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技术效率进步的贡献与损失测度&基于黑龙江垦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数据分析_农业技术论文

现代化农业技术效率进步贡献与损失测度——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黑龙江垦区数据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垦区论文,黑龙江论文,农业技术论文,函数论文,效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黑龙江垦区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1]但多年来,垦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进步较缓慢,并有下降的趋势,为此如何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来增加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战略意义。

国内很多学者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来分析技术进步问题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孟令杰[2]使用DEA方法,利用1980-1995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亢霞等[3]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利用1992-2002年各省的成本和产量数据对小麦、玉米、大豆、粳稻、早籼稻、中籼稻和晚籼稻的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估算。余建斌等[4]利用1996-2005年统计数据,对我国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分析,发现我国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较慢,育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是影响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刘树坤[5]和张雪莲等[6]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我国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对黑龙江省和垦区的技术效率对比,旨在测度垦区现代农业技术进步贡献及技术损失,重点是分析垦区现代农业在1997-2007年间技术效率的变化以及技术效率损失的原因所在,为垦区现代化农业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指导。

二、技术进步贡献与效率损失理论分析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是Aigner,Lovell and Schmidt[7]and Meeusen and van den Broeck[8]独立提出来适用于横截面数据的模型,其形式如下:

(二)数据来源说明

本文采用frontier4.1(Coelli,1998)[12]软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模型估计,黑龙江垦区的农业总产值、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投入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生产支出、有效灌溉面积、受灾面积、成灾面积、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农村家庭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来自于《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1997-2008历年),黑龙江省的数据除总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来自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97-2008历年)外,其他变量数据来自于《黑龙江统计年鉴》(1997-2008历年)。文章中所有的价值变量均利用以1992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指数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三)模型估计结果和分析

从表1第一部分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模型Ⅰ中,14个变量中有12个参数的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2个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模型的和γ的值为0.001和1,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模型Ⅱ中12个参数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1个参数的系数在5%显著性水平上显著,1个参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的和γ的值为0.009和0.853,前者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后者没有通过检验;模型Ⅲ中,14个变量中13个参数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1个参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模型的和γ的值为0.001和0.987,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文章设定的三个模型估计的参数系数符号和显著性都基本一致,说明模型估计的结果是稳定的,γ值趋近于1,说明实际产出与可能的最大产出之间的差距98.7%来自于技术运用效果上的差距。

从表1的第二部分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效率损失影响因素中灌溉率(IRR)、灾害率(DIS)、制度变量(DG)和教育水平(US)参数的符号为负,表明与技术效率损失成负相关,其中灌溉率、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减少农业技术效率的损失,这和很多学者的研究是一致的[3],增加灌溉率有利于增产增收、提高技术效率,同时提高教育水平也能够推动技术效率的提高,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但灾害率的系数为负号,说明技术损失和灾害率之间并没有较强的正向作用,这也说明技术效率进步和减少灾害率之间需要做出权衡取舍,制度变量(DG)参数系数为负号,表明制度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增长起到了较强的正向作用。农村家庭居民人均纯收入(IR)参数系数为正号,原因可能为农业本身就是个弱质产业,同时投资回报率很低,农户收入增加之后把资金投向了非农产业或者储蓄,造成资金对技术进步的贡献在弱化。时间趋势变量T的系数为负值,表明技术效率逐步出现了退步现象,这种情况可以从表2中直观看到。影响技术损失的因素中,除IRR系数不显著外,其他5个变量都在1%、10%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从表2中可以看到,1997-2003年间,黑龙江垦区农业技术效率值都稳定在0.960以上,从2004-2007年技术效率值有减少且波动的趋势,可能的原因为垦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农业生物、化学和机械技术的投入,在广阔肥沃的黑土地上展现出了很高的技术效率,再加之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统一控制成本的投入,使得效率增长较快,2004年之后出现技术效率下降且波动,大部分年份技术效率值都低于平均值0.9575,原因可能为垦区农业投入还主要体现为一种靠大量投入土地、劳动力等“粗放式”的形式,造成在耕地多年保持较稳定的状况下,表现出技术进步后劲不足,效率有所下降。另外,垦区实现农业生产由厂部、分局,从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到播种、收割和销售都实行统一管理,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还严重影响着垦区现代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垦区增产但不增收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农业技术效率损失巨大。1997-2003年间黑龙江省地方农业技术效率明显低于垦区,这一阶段充分体现出了国营农场集中管理的巨大优势,但2004年后,黑龙江省免征农业税政策实行,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极大提高,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开放和农产品市场建立,有效地引导了农业生产向着效率提高的方向发展,农业技术效率值稳定在0.930以上,且有增加的趋势,大部分年份效率值都高于黑龙江省平均值0.9575,这一阶段地方农业技术效率高于垦区效率的进步。

四、结论

1.现阶段黑龙江垦区农业投入还处在“粗放式”投入阶段。从以上模型估计结果分析知,简单来看土地投入促进了农业技术效率进步,化肥投入没有促进技术进步,说明黑龙江省及垦区生物技术的投入没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原因主要是缺少对农作物新品种的开发和利用,高效环保的化学生物肥料的研制和应用,只是增加普通化肥的投入数量反而会影响技术效率的进步,同时应该扩大应用现代化机械的土地面积,因为从分析结果看,机械总动力投入确实促进了技术效率的进步,农业生产性支出系数为负值,说明与技术效率进步呈现负方向的作用,本文认为促进垦区农业技术效率进步,进一步增加化肥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作用及其有限,应该重点还是要放在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附加值上,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2.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效率存在损失。从表2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省及垦区技术效率损失为4.25%,严格控制影响技术效率进步的因素。以上分析表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时间趋势变量阻碍了技术效率进步,而且时间趋势变量的系数为0.101,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技术效率退步较明显,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至于具体退步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不再详述。

3.技术效率进步空间较大。本文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及垦区农业技术效率平均值较大为0.9575,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为黑龙江省是我国很重的商品粮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应该着重增强黑龙江省农作物产业优势,增加政府和农民的投入,同时增加社会资本对产业的投入,从而增强黑龙江省及垦区农业技术效率以及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标签:;  ;  ;  ;  ;  ;  ;  

现代农业技术效率进步的贡献与损失测度&基于黑龙江垦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数据分析_农业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