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材处理的几点思考_数学论文

关于数学教材处理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思考论文,教材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材处理是指教师把教材的内容加工转化成教学实践的再创造性的活动,是教师驾驶教材能力的集中表现.它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能力的联系;以及所学数学知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关系的处理等等.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认知度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必须具有合理的、恰当的、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下面就如何处理数学教材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教材的处理要体现生动性与直观性

现行的中学数学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要他们学好数学还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因此数学教师不但要对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其内涵了如指掌,而且还要把教学内容处理的生动有趣,把“抽象”转化为“直观”,把“枯燥”转化为“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所教的教学内容,自然、恰当、合理地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让学生在亢奋中进行学习,激发其内在的探索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而从心理和年龄特征上来看,青少年的感知能力又特别强.所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妨在直观形象方面多下功夫,首先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鲜明、生动、深刻的印象,而后再向理性认识和应用方面过度.比如:在涉及到函数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适当增加函数图像教学的时间,使学生能较为准确的画出各种初等函数图像,并能“印”在自己的大脑之中,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对相关函数图像的研究得到相应的函数性质,对于相关问题的应用也就简单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若在教学中只重理性分析,而轻直观感觉,将势必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也会感到对所学知识越学越抽象,越用越迷糊,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畏惧感,令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材的处理要体现简单性与渐进性

由于中学数学部分内容比较深,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为此,现行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中学数学教材对这些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降低了这部分内容的难度,有一些内容则干脆删去.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按《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去进行,千万不要随意增加教学的难度,要彻底转变那种“多讲”比“少讲”好、“讲难”比“讲易”好的传统的思维怪圈.比如: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教材(下称新教材)《立体几何》一章与老教材(一期课改教材)相比在难度方面大大降低了要求,大部分内容进行了改变或删减,教材中删去了原有的一些较为繁杂的几何证明,引进了向量这一有力的工具,把学生从繁琐的证明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用向量这一工具去解决繁杂的几何问题.若我们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仍按老教材去教,这不仅违背了教材改革的初衷,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以至于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的正迁移不多,负迁移不少的现象.

我们知道,每一个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而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的.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把握好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前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讲授新知识时,首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铺垫,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逐步地呈现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易于接受,然后再对新知识加以延伸和拓展,这样不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时要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各个击破,不要“漫无边际”“随心所欲”的“自由”发展,以便顺利完成学生知识的正迁移.比如:我们可结合二次函数y=a(x+h)[2]+k(a≠0)的图像的变化来讲述函数y=(x+h)[n](n∈Q),y=(x+h)[n]+k(n∈Q);y=a[x+h](a>0,A≠1),y=a[x+h]+k(a>0,a≠1);y=log[,a](x+h)(a>0,a≠1),y=log[,a](x+h)+k(a>0,a≠1)等图像与原函数图像之间的变化情况,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找到函数图像变化的共性,而且也把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引申与拓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意识.特别是在讲函数y=Asin(ωx+)的图像时,我们可把y=Asin(ωx+)+B的图像也放入其中,这样的做法就有点水到渠成的感觉.

三、教材的处理要体现科学性与实用性

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有严密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材的处理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所处理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数学自身的科学性;二是要注意所处理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教学原则,不能违背教育教学规律;三是要使自己的做法符合知识和思维的发展规律;四是要注意所处理的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规律,充分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比如:在三角函数的两角和与差一章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发生正迁移,教师可调整教学顺序,先以变式为线索从和角公式到添加辅助角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再以变角为线索从和角公式到倍角公式(包括万能置换公式)及半角公式.这样作的好处在于知识脉络清晰,思维渠道顺畅.

中学数学虽然是以学习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主,但对理论性的要求过高、过深都会使学生感到所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背离,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或丧失.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特别注意对相关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实用性,应加大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学,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日常生活的环境之中,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当今社会中的无处不在,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函数周期性的教学中,可介绍物理化学、天文地理、自然生物、人类社会中的一些周期性现象,使抽象的知识变的亲切易懂,学生会有“原来如此”的感觉.

四、教材的处理要体现能动性与创新性

教材的处理在尊重科学、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要特别重视和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主要表现为:首先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方法上应有不同,要通过教学、反馈、调节、诊断、分析,找到适合自己所教学生实际情况的处理教材的方法和教学方式;其次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侧重点.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比如:二项式定理的教学,若把公式的本身作为侧重点,则可以按照教科书上的陈述顺序,教师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写出公式,分析其结构特征,让学生形成鲜明的第一感知,产生深刻的印象,然后再阐述定理的形成过程等.若把侧重点放在探索问题的方法上,可从杨辉三角入手,让学生猜想出(a+b)[n]展开式中各项的字母特征和系数构成,再根据乘方定义、组合数性质等知识的论证后点出二项式定理.同样的一个内容,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一种对学生的发展有利,一望而知.

能动性是教师对教材处理之根,而创新性则是教师对教材处理之魂.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想方设法的创造机会,充分给予学生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切忌教师对一切都“包办”而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他们勇于探求的愿望.比如:在讲完函数y=Asin(ωx+)的图像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剖析函数图像的特征,对已知函数图像与解析式的问题可由学生自己去解决,而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加以点评即可.当然,诸如此类的例子在教材中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作个有心人,就一定能使学生创新的火花得以绽放,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也将会落实到实处.

以上就是我这位一线教师对处理中学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有些思考还不成熟,也可能有欠妥当之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不懈的努力,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修炼”,就一定能妥善的处理好教材,把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呈现给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标签:;  ;  

关于数学教材处理的几点思考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