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快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与发展_农业发展论文

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快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与发展_农业发展论文

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加快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教育改革论文,贯彻落实论文,步伐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报告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结合”、“优化教育结构,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高校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刻理解这些精神,并全面落实到工作中去,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一、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首要任务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促进思想解放

加快农业高校的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增强生机与活力,首要任务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去年以来,我校抓住十五大召开的有利时机,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十五大报告,深刻领会十五大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使全校师生员工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增强了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历史责任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不仅具有事业属性,而且具有产业属性,是一大知识产业,学校既面临着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和山东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对智力支持和人才需求提出的更高要求,也面临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的激烈竞争,存在着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为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必须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其次,加深了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初步树立起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大家一致认为,新形势下办好高等学校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统一,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教育商品意识、人才质量意识、办学效益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和学校自我发展意识,努力开拓教育大市场,包括知识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信息市场;必须加快由传统教育思想向现代教育思想的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创新意识、应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转变,从培养单一的专业性人才向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转变;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开放办学,做好与山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文章。

办学思路明确以后,学校党委进一步动员干部职工研究制定学校改革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第一步,抓住本世纪最后几年的关键时刻,改革体制,转换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把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山东农业大学带入21世纪。第二步,面向农业现代化,面向知识经济,兼顾办学水平和规模、教育质量和效益,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到2006年建校100周年时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的农业大学。”

二、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关键是抢抓机遇,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

我们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了学校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的,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后勤保障体系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配套和完善各项改革,加强学校管理,加快发展步伐。”按照这一思路,我校加大了改革力度,努力把学校推向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发展轨道。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改革的核心和工作的中心。我们的做法是:全面改革本专科和研究生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强化素质教育,扩大选修课比例,使之占到总学时的30%,下一步将增加到40%-50%;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管理办法,1997年在部分院系实行了“按院系招生,按需分流”培养办法,并从1998级开始全面实行学分制。为保证教改顺利进行,今年在保证教学经费正常投入的前提下,增加专项投入300万元,用于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的改善和教材建设;同时改革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彻底废除教师职务终身制,实行评聘分离。

(二)改革办学方式,坚持三个面向,实行全方位开放办学

面向社会办学,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我们大力加强了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建设,与地方联合建设10个综合性、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基地和100个教学科研点;第二,陆续选派100名中青年教授、专家、博士到地方挂职、兼职、驻点;第三,积极与地方或企业协作,发展横向科研课题,搞好产学研结合;第四,在动物科技学院实行董事会办学,吸收40多个社会企业参与办学,扩大办学力量。

(三)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良的教职工队伍

干部制度改革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选人用人上,在坚持德才兼备和干部“四化”前提下,突出知识化、年轻化,大胆起用有能力、有政绩、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二是在干部管理上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终身制,使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去年以来,按照上述原则调整了中层领导班子,26名干部交流换岗,10名干部辞职或被免职,提拔了16名年轻处级干部,平均年龄34岁,具有博士学位的7名,增强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宏观控制总量、调整队伍结构、转换管理机制、提高人员素质的思路进行。一年多来,通过总量控制,在职教职工总数首次实现负增长,目前,已比去年上半年减员160人;通过调整结构,非教学科研人员下降35.5%,教学科研人员增加编制4.2%,队伍结构得以优化;通过转换机制,90多名教职工转岗,促进了人员流动;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教育,建立目标责任制,教职工素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明显提高。

(四)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办学活力

我们按照后勤部门社会化、服务商品化、管理企业化的思路和方向推进后勤改革。提出了后勤改革“两步走”的目标:第一步,转换体制和机制,激发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由学校养后勤变为后勤自己养自己。第二步,后勤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面向社会拓宽经营项目和服务市场,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回馈学校,实现后勤养学校的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大刀阔斧进行了后勤改革。到目前为止,总务处所辖的13个科室中已有9个科室断奶自立,独立自主开展经营服务活动。223名职工中158人由原来的学校发放工资变为依靠自身的服务挣工资。这些改革措施实行后,压缩了人头费支出,增加了公用经费,压缩了非教学科研经费,增加了教学科研经费,调整经费支出结构404万元。人头费占定额拨款经费的比重,由1996年的94.5%调减到80.2%,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并且增强了后勤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了职工的收入。

(五)加强重点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高校的改革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提高办效益。我们集中财力努力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点的建设,以此为龙头,带动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扩大办学规模,加快发展步伐。1995年国家批准在我校设立一个农学类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当选一名工程院院士,并有一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998年又新增5个博士授权点,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斗志,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加快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改革的任务越是繁重,发展步伐越是加快,越要加强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特征,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证。

首先,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抓好党的建设。一方面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坚定高举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努力搞好党的组织建设,强调把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围绕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抓好支部建设。目前全校已在学科上建立了35个党支部。各级党组织围绕学校中心任务积极做好党的工作,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

其次,努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改革过程中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教职工承受程度的关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加大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先后投资200万元改造教学生活环境、建设文化误乐设施、绿化美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目前校容校貌和师生员工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初步形成了团结向上、开拓进取、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校园氛围。今年5月份我校被评为山东省首家“省级文明校园”。

第三,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实行科学决策。高校是一个文化层次高、民主意识强的群体,学校的管理应当是最广泛最充分的民主管理。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群众,激发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坚持民主办学的方针,制定民主议事制度,开辟民主参与渠道,实行民主科学管理。学校党委定期召开老专家、中青年教师和学生等各个层次的座谈会,通报工作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专门聘请17名老领导、老专家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成立咨询委员会,请他们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民主管理,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保障了学校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  ;  ;  ;  

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快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与发展_农业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