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识别是非善恶,形成一定的品德与良好的道德行为,它主要是解决学生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即如何做人的问题。学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应以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着力点。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学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奠基阶段,是健康人生观的可塑时期,学校理应在学生思想品德成型阶段担当重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入手,把培育“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
1.重智育,轻德育。农村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认识依然较严重。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家长把“智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他们深信“分数代表一切”。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提出了严格甚至苟刻的要求,至于子女有什么兴趣、爱好和能力却看不到,当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方面出现问题时却视而不见,疏于引导、矫正,错过了德育时机。
2.重学校,轻自身。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把德育教育全推给学校,孩子在家期间放任自流。许多家长甚至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忽视了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行,其他的就完全交给学校,有些甚至可以说是扔给了学校。我们的家长没有扮演德育教师的角色,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诚然,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责任,但不应看作学校承担着教育学生的全部责任。
3.重体罚,轻说教。一直以来,中国人信奉古训“棍棒之下出孝子”。当子女犯错误时,农村家长往往不分青红皂白,采取简单粗暴的体罚方式,训斥一顿,全然不顾子女的感受。当然,农村家长有时也进行说服教育,但缺少耐心、细致的态度,未能在思想根源上去解决问题。
4.重物质,轻精神。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农村家长还存在着重视物质给予与满足、忽略精神需求与激励,很少有农村学生家长陪同子女逛书店买德育书籍、参观烈士陵园等具有深刻德育意义的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做人,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这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才是高层次的教育投入。
二、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农村中学在德育工作上成为烫手的山芋,表现出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应该着眼现实,对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思考与探索,并通过多种途径,使德育工作充分发挥传递时代精神、塑造时代品格的作用,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1.加大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力度。班主任作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压力大,待遇低,严重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稳定性、积极性;同时,对班主任的校本培训缺乏实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还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一个优秀班主任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在活动中锻炼成长的,只有将学到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使班主任在实践中不断发挥聪明才智,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和特色。抓好试点,树立榜样,以点带面,这是我们在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中的一种创新与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培养一支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队伍,增强学校德育力量。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全体学生,然而德育工作的主导是教师。师德如何,将直接关系德育工作的成果。所以,学校应该把针对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纳入德育工作的范畴。需要指出的是,师德教育的目标应升华为发自内心的崇高的职业道德感、纯洁的爱心以及心灵拷问式的自省,决不能满足于遵守师德“底线”的一般要求。
3.加大学生社团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组织,也是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可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竞赛,激发学生自主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的龙头作用,落实德育工作。
4.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开展了“快乐·养成”主题活动,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开展德育研究。每周五活动课的前30分钟为“快乐·养成”教育活动时间,分为快乐十分钟和学生养成教育点评20分钟两部分。“快乐10分钟”,学生自导自演,或唱歌、或跳舞、或乐器、或小品、或相声、或知识抢答等,展示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及自主、自觉意识等,放松一周学习的压力和疲劳。班干部各自总结当天的工作,总结工作时必须指出在各种良好习惯如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礼仪习惯、遵守纪律习惯养成中哪些学生做得好、哪些学生做得不够。做得好的加操行分给予表扬,做得不够的要减操行分并提出善意的批评意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让学生在自主的管理和评价中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5.密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要定期举行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教育科学方法,对家庭德育进行指导,推动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协调一致地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论文作者:师海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德育论文; 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农村论文; 家长论文; 班主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