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字趣话
文︱封国华
众所周知,参加中考、高考等,为防止作弊需要准考证,准考证上都有考生照片,这样可以杜绝替考。那么,在照相技术没有发明之前,考官怎么识别考生是否替考呢?那时虽然没有照片,但有考生登记表,登记表上记录考生相貌特征,以备进考场时核对检查。传说古代有一位考生登记相貌特征一栏写的是“白面微须”。这位考生进入考场时考官发现他没有胡须,考官认为“微须”是略有胡须。于是,考官不让考生进场,这位考生称“微须”就是没有胡须,“微”的意思就是无。考官反驳:“如果微须就是没有胡须,那么‘孔子微服过宋’岂不是光着膀子去宋国吗?”两人的说辞似乎各有各的道理,那么到底怎样理解“微”呢?
“微”是一个形声字,从彳声。乃微初文,甲骨文和金文中不从彳,石鼓
文另加彳,以突出行动。的甲骨文作 , 像人长有长发,《说文》: ,妙也。从人,从攴。高鸿缙《散盘集释》:“ 应从攴、长会意。长为髪字最初文……髪既细小矣,攴之则断,而更微也。”《说文》:“微,隐行也。”微的本义为隐蔽出行。《汉书》记载:“鸿嘉元年,上始微行出。”这是说公元前20年,汉成帝秘密外出巡访。这里的微行即微服出行。《孟子·万章上》:“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大致意思是孔子在鲁国和卫国都不顺心,又遇上宋国的司马桓魋,要拦截杀害他,于是就改变装束通过宋国。“孔子微服过宋”并不是孔子没有穿衣服光着膀子去送宋国。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注目而改换成普通服装,古代多指帝王将相和其他有身份的人而言。微由本义秘密出行引申也指藏匿,隐蔽。《左传·哀公十六年》:“使与国人以攻白公。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杜预注:“微,匿也。”孔颖达引郭璞曰:“微为逃藏也。”意思是说:叶公派他(箴尹固)和城内的人们一起攻打白公胜。白公胜逃到山上自己吊死了,他的部下把尸体藏起来。微由本义隐蔽、藏匿引申指秘密的,不显露的。“微”由隐蔽、藏匿引申指侦察、伺察、伺问等。《史记·游侠列传》:“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微”用作指细,小。《礼记·乐记》:“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郑玄注:志微,意细也。在演奏细微急促的曲调时,人们就感到忧郁;在演奏宽和、平缓、含义丰富而节奏简明的曲调时,人们就感到舒畅。王安石《易泛论》:“豚,豕之微者也。”意思是说豚就是小猪。微行也指小道。《诗经·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意思是说:“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微”由细、小引申也指稍、略、少、精密等义。细小的东西不容易发现,隐藏了就看不见,由此,“微”引申也指无,没有。《礼记·祭义》:“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郑玄注:“微,犹少也。”意思是说,虽然还有些坏人坏事不能治住,其数量也很少。范仲淹在《岳阳楼记》结尾处感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里的“微”就是没有的意思。没有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呢?《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接受信息的范围逐渐扩大,虽然能够获取多元化信息,但却难以有效应用。众多信息的产生使学生快速表达但是却难以进行深入思考,由于信息的宽泛性,导致受众间的选择困难与多重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难以有效实现价值理念的统一,由于新媒体的宽泛性,也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难度。
微在古时也作诸侯国国名。 微子是商王帝乙长子,帝辛在位时,封子启于微建立诸侯国微国(今山东梁山西北),爵位为子爵,故称微子。杜紫微是指杜牧。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杜牧曾官中书舍人,工行草书。《宣和书谱·行书三》:“(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有传本墨迹《张好好诗》存世。带“微”的成语也很多,道微德薄意思是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拈花微笑本是佛教用语。一次灵山会上,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色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这朵金色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后来迦叶尊者得到了如来禅真传。拈花微笑指禅宗的以心印心,印证佛法,彻悟禅理。后世以拈花微笑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考生填写的“微须” 到底是稍有胡须,还是没有胡须?按照现代汉语使用习惯,理解为稍有胡须是没有异议的,《现代汉语词典》 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没有收录“微”字“没有”的义项。不过,在古代曾经流行男子女性美,女子病态美。“白面微须”曾经是古代美男子的标准,“微须”或许是没有胡须。笔者认为“微须”一词是有歧义的,考生和考官的理解都没有错,但以免引起误解,考生不应该填写“微须”。“须”的繁体作“須”,本义为胡子。《说文》:“須,面毛也。”引申也指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如玉米须、参须等。胡须并不是生来就有,要等得到青春期发育后才有,因此,“须”引申也指等待,后加义符“立”写作。《说文》:“,待也。从立,须声。”段玉裁注:“今字多作需,作須,而废矣。”须读慢声则为“须臾”,进而引申指须臾、片刻;进一步引申指必定,应当。由于“须”为引申义所用,为区分表示胡须的意义时俗作“鬚”,现在规范汉字使用作“须”。“微”字的多义导致“微须”的误解,“须”字的多义,又使“微须”多了一种意义。《颜氏家训·杂艺篇》:“真草书迹,微须留意。”这里的微不能理解为无,须也不是指胡须,而是指需。意思是说,对于真书、草书的书法,需要稍加用心。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处理千头万绪的工作,班主任常常觉得分身乏术,时间不够用。因此,班主任要学会管理时间,想方设法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能。
如今,我们已进入了微时代,微机、微信、微博早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微视频在书法教学中也得到了应用。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笔者愿与读者一起钩隐抉微。
标签:拈花微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