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完善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建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适合本企业的安全培训制度;组织对企业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及反违章管理、管理等方面对发电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进行论述,阐明了安全工作对国家、企业和员工的重要性。
关键词: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管理现状;建议措施
安全管理是生产企业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生产链条上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生产企业众多类型中的一种,发电企业以其产品的无形性和危险性,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既具有一般生产企业的共性,又具有电力企业自身的特性。
1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
1.1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行为主体运用有效的资源,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以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统一,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由于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过程中一切人、物、环境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所以,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
1.2 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
发电企业作为生产企业众多类型中的一种,其安全管理与一般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又略有不同。所谓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是指发电企业(主要指发电厂)在电力资源生产过程中,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发挥决策、教育、组织、监察、指挥等各种监管职能,对人、物、环境等各项被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控制,排除不安全因素,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在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将安全生产贯彻到电力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中。鉴于发电企业产品的特殊性,即电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无形性和不可或缺性,相对于其他生产企业而言,安全管理对发电企业更为重要。
1.3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容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物、环境与自然。首先,安全管理最根本的目标是保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其次,发电企业的根本职能是提供不可或缺的电能。因此,保证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及产成品的安全是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最后,鉴于产品的特殊性,发电企业对环境和自然的依赖程度较高,对二者破坏的风险也较大。因此,环境和自然是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对象。
2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2.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和方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我国的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这既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又是安全生产的指导方针。发电企业作为电力资源的上游生产企业,在具体的生产运营中,均将安全工作摆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和对策,保证电能的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安全管理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安全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在法律法规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已于1996年施行。作为电力安全的通用法,《电力法》在整个电力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已经成为奠定电力安全管理的基石。在规程规范方面,《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在保证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以及发电企业的安全运行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 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营相统一
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营是对立统一的。抓生产必须抓安全,抓安全必须保生产。当生产与安全相对立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生产。事实上,生产不仅包括产品的制造,还包括产品的质量、生产的速度、产品的效益等。因此,安全管理还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质量、速度、效益的关系。管生产的同时管安全,已经成为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预防人为事故成为安全管理的重点
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发电企业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其根本原因是安全知识的匮乏与安全管理意识的薄弱。因此,预防人为事故已经成为发电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加大安全教育的培训力度,正在成为发电企业预防人为事故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2.5 安全文化业已成为安全管理的灵魂
安全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发电企业的超前意识和全局意识,还能增强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人本意识和效率意识,其不仅是对企业文化本身的完善,还对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安全文化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发电企业所重视,安全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已发展成为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灵魂。
3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建议措施
改进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需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设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人员是保证,即加强设备管理,消除设备隐患;健全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3.1 提高发电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消除设备安全隐患
设备是发电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发电企业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没有设备的安全管理作基础,再好的安全管理模式也无济于事。在设备管理上,应做到利用大小修及低负荷期间,准确迅速地查找危险源,降低并消除设备的安全隐患,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做好机械设备定期维护、定期保养和定期轮换的同时,还要整治生产区域的不安全因素,提高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以达到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和降低安全事故损害程度的目的。
3.2 健全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健全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关键。发电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生产企业,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需求更为迫切。站在监管者的角度,各级政府应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站在发电企业的角度,企业本身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全面的风险防控体系。在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建立企业内部安全评价机制,根据评价及时整改,形成科学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此外,发电企业还应落实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企业、车间、班组三层安全管理体系,进而完善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
3.3 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
员工作为发电企业的直接操作者,其工作行为对安全运行的影响至关重要。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思想和安全意识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就是培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培训机制,对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员工培训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表现为进行安全管理监督的专业培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对员工进行的安全培训,主要表现为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另外,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企业内部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加大员工的素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技术素质,以此夯实安全工作的基础。
4 结语
安全管理是发电企业的头等大事,企业所有的生产活动都要围绕安全生产来进行。现阶段,我国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在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和方针的基础上,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整体呈现出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营相统一、预防人为事故和建设安全文化并举的特点。未来,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应更多地从提高发电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健全安全生产法规和制度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艾力 ・ 吉力里,董玉芳,杨紫泉.浅析发电企业消防安全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1,(15):20-21.
[2] 方华忠.浅析火力发电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2,(23):33.
[3] 黄幼茹.坚持不懈地打造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第4讲):发电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J].电力安全技术,2013,(4):64-66.
[4] 江疆.浅谈发电企业资金安全管理[J].财经界,2013,(9):45.
论文作者:韩军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企业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生产企业论文; 设备论文; 员工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