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崛起的海滨科技工业城——珠海国家高新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珠海论文,海滨论文,高新区论文,工业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珠海西区金海岸,于1993年元月经国务院、国家科委批准成立。开发区在珠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钟华生为首的开发建设者们,把握机遇,改革创新,艰苦创业在短短的几年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园林化、艺术化的科技工业城正崛起在南海之滨。
从金海岸到高新区
1988年9月,珠海市委作出了“今后市区逐步向西推移,重点开发西区”的决定。同年12月,作为开发珠海西区的排头兵,行使县级管理权限的三灶管理区宣告成立。梁广大市长给三灶区“一个头两个指标一个任务”,即著名企业家、珠海白藤湖农民渡假村总经理钟华生,出任三灶管理区区委书记、区长,带着40万元开办费和70名编制,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当时,正值国家治理整顿,又碰上60年一遇的大潮袭击,真是满目苍凉,困难重重。面对经济困难和孤岛荒滩,三灶区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担负实施珠海市委关于建设大港口、带动大工业、发展大经济、促进大繁荣的重任,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通过描绘西区宏伟的发展规划,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集天下之人才、钱财、经验之才开发建设西区,走出一条“规划先行、舆论开路、软件起步、硬件致富”的成功之路。通过移山填海,围海造地,以地生财,大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绩。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胡锦涛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亲临珠海西区考察指导工作,对珠海西区的发展战略以及成绩和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1992年3月,省委、省政府批准珠海西区为90年代进一步扩大开放重点区域。邓小平南巡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全方位开放,这为珠海三灶区这个新开发区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也提出了历史性的挑战。1992年底,珠海市和三灶区的决策者们就已经意识到,在金海岸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后,“科技兴区,工业致富”已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在珠海西区金海带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既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决策者们高瞻远瞩的结果。于是,钟华生组织人员编写各种材料,并亲自三上北京,争取高新区落户金海岸。在国家科委、火炬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珠海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93年3月,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珠海西区立体交通网络的中心三灶区金海岸正式挂牌成立。三灶区利用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市一级管理权限,以金海岸为基础启动高新区发展,以高新区的发展促进金海岸的经济繁荣。
规划先行
梁广大市长说规划是市长的天职,规划就是财富。珠海高新区根据国家科委、火炬办建设跨世纪工程的构想,进行基本建设的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规划,努力使珠海高新区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东方硅谷。
为此,三灶区邀请了国内18家有名的甲级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以及国内外有关方面知名人士来参与规划论证,对珠海高新区和金海岸城区进行高标准规划。按管理区、工业生产区、商业区、科研开发区、旅游区和居住生活区等功能合理布局,从长远的发展观点出发,高起点地设计、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土地标高、道路、水、电、通讯,排洪、排污等方面。在规划的执行上,分期开发,建设一片,收益一片。
在产业规划方面,制定了以工业为主的发展规划,严格实行高新技术产业和一般工业的用地划分,工厂和居住地分开。在高新区起步区内,重点发展以被誉为焊接史上第三次革命的荣获国际十几枚金奖的万达焊接器材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发展以衣(纺织城)、食(食品工业城)、住(名都别墅城)、行(摩托车城、汽车城)、旅(金海滩旅游城)为先的工业体系,符合实际的产业规划,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1995年底共投资11亿元,形成30亿元以上规模的生产能力,将实现工业产值6.5亿元,比1988年增长28倍。高新区发展规划的总体方向是:重点发展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新材料、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项目,兼顾第三产业、“三高”农业和旅游业,到本世纪末,努力把高新区建成产值超百亿,具有国际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群和现代化、艺术化、园林化城区为一体的东方硅谷。
舆论开路
舆论开路就是指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大造舆论,广泛宣传,形成共识,以取得广泛的社会了解和支持,为发展开辟道路,吸引更多资金、人才和技术。西区的决策者深深懂得,没有革命的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搞革命、搞建设,都要做舆论的工作。开发建设西区,就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须通过舆论宣传改革开放的意义,扫除思想障碍和阻力。六年来,从海外到国内,从沿海到内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新闻媒介如电视台、电台、报纸、刊物等关于珠海西区的报道达数千篇次。使珠海高新区成为投资的热点、旅游的热点。到珠海高新区投资洽谈的中外客商在数万人次,来此参观、考察、旅游的各界领导和海内外朋友以数百万人计。党和国家30多名领导人亲临珠海西区考察,给开发建设者以充分的肯定、亲切的关怀、大力的支持和巨大的鼓舞。
软件起步
所谓软件,是指战略方案、体制、政策、措施、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及人的智慧等。软件起步是靠软件来启动硬件,把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把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高新区着力完善“软件”,简化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大社会、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设置机构,明确职责,树立投资者至上的思想,把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职能部门集中于一体,实行一幢楼办公、一支笔审批、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同时,对入区的项目,在土地审批、厂房租用、供水供电、户口审批等方面,给予协调服务,为投资项目发展提供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
1994年5月,珠海市委授予珠海高新区市一级管理权限,同时,将三灶管理区划归高新区,把76平方公里的三灶区作为9.8平公里的高新产业区的配套区。这样既理顺了关系,又提高了办事效率,也为高新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地域依托,进一步完善了投资软环境。在运行体系和机制上,试行共享经济体制,实行产权多元化,把投资者、发明者、生产者和管理者的切身利益连在一起,“软件和硬件”都可入股,突破了原有的资本股本概念,为各方面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舞台。此外,通过设立科技人才奖励基金、科学家新村等来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到各大专院校招聘村长(厂长)助理,与中山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等。几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1146人,为高新区建设增添了力量。
硬件致富
开发前的金海岸是一片荒凉海滩,被称为珠海的西伯利亚,硬件天生不足。开发建设的决策者们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走出了一条不占用耕地,依靠围海造地,以地生财,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的路子。
短短六年,高新区由最新筹集用于围海造地的投资11887万元启动,筹集、吸引和创造资金共50多亿元,解决建设所需资金。
目前,高新区1平方公里的产业起步区已实现“七通一平”;工业厂房以及市政配套条件已基本具备,投资硬件日臻完善。首期60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已全部交付使用;区内已开通2万门程控电话,手提机、传呼机满足供应;供电能力43000千伏安;日供水能力13.7万吨,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新修道路120公里,区内6至8车道的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科研、商住、医院、学校、幼儿园、文化公共娱乐设施等配套齐全。珠海市的“命运工程”珠海大道、珠海机场、珠海港等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的建成,形成海陆空交通网络,为高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软硬件具备的情况下,高新区把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抓项目建设上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举办不同规模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珠海高新区已有54家企业投产运作,33个工业项目正在动工兴建,初步建立了以食品、焊接器材、机动车、轻纺、电子、医药、建材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年产值可达30亿元的工业基础。199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6.5亿元,比前六年增长36倍,财政收入增长20倍以上。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拥有百家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在百亿元以上的科技工业城将屹立在珠海西区金海岸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三灶区建区六周年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