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习题讲评课的策略研究论文_殷爱梅

数学课堂习题讲评课的策略研究论文_殷爱梅

摘要:习题评讲课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首先总结出了习题讲评课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然后给出了四个提高习题讲评课实效的策略:运用“休止”,唤醒学生的思考;突出重点,师生互讲;运用“反刍”,帮助学生巩固提高;“借题发挥”,激活学生思维。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努力探索,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现数学课堂习题讲评课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关键词:习题讲评课;问题点击;讲评策略

有效教学倡导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践行教学建议,提高教学效果。习题讲评课是学生在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对练习题或考试题进行讲解、分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它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起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这种课型是学生对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数学习题讲评课的功效,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这是值得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分析了习题讲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一、习题讲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1.师长“说”而生不“听”——缺乏“休止”

教师在习题评讲中只追求自己讲解是否到位,以为自己讲得清楚,学生就能学得明白,以“讲”代“学”,而学生的基本状态就是一个字:听。由于讲得时间过长,教师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然而,有些教师却认为:我讲得这么清楚,学生还不懂,那肯定是学生的事。但事实上,由于教师在讲题时,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学生也就不会对习题有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这种一讲到底,不懂得适当“休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的教学方式,是制约习题评讲课有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师烦“启”而生不“发”——缺乏“窍门”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然而,由于数学习题本身的疑难特点,在实际的数学习题讲评课中,教师经常遇到启而不发或发而无效的尴尬局面。例如,如有些教师在讲解习题时,总是习惯性地提问学生:“对不对呀?”“是不是呀?”“好不好呀?”等问题。显然,这种肤浅的、能够直指说出答案的问题,根本无法真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因此,即使能得到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也只不过是表面上的热闹。在这种问题下,教师就像解题的“导游”,而学生就像跟着教师这个解题的“导游”,虽然过了一把眼瘾和嘴瘾,但大脑却没有得到锻炼。事实上,在数学习题讲评课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目标地通过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所学知识和未知内容联系起来,进而达到知情而启、启要得法的目的。

3.师乏“精”而生不“通”——缺乏“反刍”

一些教师经常抱怨:“这类题目我已经讲了N遍了,怎么学生还是做错”“一模一样的题就稍微变了一个条件,学生就不会做了”“上课问他们,个个说懂了!”而学生也很困惑:“老师讲的时候听得很明白,上课也认真做了笔记,可自己一做题就不会了,是不是太笨了?”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一讲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又错”的奇怪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评时,不分对象、不看内容、一概而论、笼统而讲。其二,一节课学生做的习题虽然不少,但做完习题后,教师对习题的讲评大多只停留在简单的、低层次的、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缺乏“反刍”。因此,学生解题后没有反思、没有积淀、没有升华,数学能力自然无法深度提高。

二、习题讲评课的对策初探

1.运用“休止”,唤醒思考

乐曲中有了“休止”,才能使听者产生无穷遐想,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绘画中有了“休止”(留白),才能使整件作品和谐别致,达到“无形胜有形”的境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了“休止”,这样才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机勃勃。在习题讲评课中,教师适当地运用“休止”,不仅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求得合理、正确的答案,而且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发现探索、展开联想,从而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突出重点,师生互讲

在习题讲评课中,最忌讳教师不分对象、不看内容;一概而论、笼统而讲。事实上,不同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做错的题目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对讲评的针对性提出了要求,所以,教师在讲评前要有所选择。讲评的重点首先应该根据全班学生的答卷情况,选择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选择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讲解。只有教师选准了问题,才能保证讲评课的重点突出。在重点确定以后,教师就要考虑如何进行讲评。习题讲评课不同于教材教学课,对于讲评的习题,学生都已经做过,对题目的解答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对于习题的讲评,教师大可不必将全部的习题都进行讲评,最好的方法是谁错请谁讲,错哪儿讲哪儿,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如果遇到一些新的题型,这是教师进行知识拓展的好机会。利用这些习题,教师可补充概念、规律,并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学科的研究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教师要灵活机动、少讲精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鼓励学生对自己出错的知识点进行“二次思维”。从而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拓展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的作用。

3.运用“反刍”,巩固提高

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习题讲评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反刍”,这是确保习题评讲有效性的最后一关。事实上,反思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反刍”:

(1)“反刍”解题结果。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反思。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纠错、查错的能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进而提高其解题能力。

(2)“反刍”解题过程。“反刍”解题过程,即让学生对解题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习题评讲过程中应多提一些反思性问题。这样会有助于学生权衡解题思路,对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反刍”解题方法。通过对解题方法的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的“反刍”,能促使学生探索解题规律。对于同一道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方面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当然,这里不是要求学生必须用多种方法解题,而是提倡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通过交流,可以达到改变自己原有的想法的目的。同时,对教师而言,只有掌握多种解法,在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4.“借题发挥”,激活思维

对于习题中具有较大灵活性和剖析余地的典型习题,教师应作进一步的“借题发挥”,促使学生思维的发散,具体而言,教师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发散引导:

(1)对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发散——“一题多解”。 教师在对习题进行讲评时,应该启发学生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的解题方法外,还应对学生的解题技巧给予指导,提出一些简单、明了、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巧解快解数学题,达到优化学生思维的目的。

(2)对习题本身进行发散——“一题多拓”。在分析完某一道习题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透过题中情景的表面现象,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对问题进行开放、发散式的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对习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发散——“一题多变”。在讲评习题时,教师可以将原题中的数学情景、已知条件、设问等进行改动,然后让学生进行求解。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同类题型的理解,从而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运用一题多问、多题一问、一题多变等“窍门”,能使学生从事物的各种外在形式和不同的情境变化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促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概括、更精确、更深刻。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儿童的活动和动作,仅坐听而没有活动的学习是缺乏教育、教学和发展价值的。”因此,教师要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习题讲评也是如此,教师一定还会寻找到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努力探索,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现数学讲评课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 213000)

论文作者:殷爱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

标签:;  ;  ;  ;  ;  ;  ;  ;  

数学课堂习题讲评课的策略研究论文_殷爱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