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常绿乔木树种很重要的类型之一就是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其具有树干挺直、冠型优美的特点,被广泛用于造林和绿化。同时,香樟还是重要的用材树种、医药原料树种和化工原料树种。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快速发展,香樟树被大量广泛种植。单一树种的大量种植降低了物种的多样性和抗逆性,容易引起植物病虫害的大发生。香樟病虫害已经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大面积发生,广西地区也不同程度发现了病虫害,严重影响了香樟正常生长,对城市绿化、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建设造成较大危害。
关键词:香樟;病虫害类型;防治技术
引言
香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常绿乔木类珍贵树种,其特点是易栽培、常绿、病虫害比较少。香樟树冠比较大,并且树荫比较浓,树姿雄伟,所以,在城市绿化、道路绿化中,香樟成为了重要的栽植树种。但是,在栽植过程中,香樟经常会出现移栽后死亡、病虫害严重以及树型难以长成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香樟繁育和造林的时候,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全面的考虑到每一个问题,避免因为环节不到位而致使香樟出现成活率低等情况,从而给其效能造成影响。
1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在以往,发展经济以牺牲生态环境、破坏林木为代价,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故此,无论是市政规划建设,还是乡镇与村落植被造林,均成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首选方式。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北防地区为例,其近年来加快了绿色植物建设覆盖,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还能够有效避免各种自然灾害和净化空气。然而,人工造林与传统天然林相比,林木更容易发生病虫害,尤其是在苗木的成长期,病虫害爆发最为严重,严重影响造林苗木的生长发育和造林成活率,最终阻碍整个造林工程的有序推进。无论是整体效益还是管理维护成本,均受到直接影响。故此,必须要采取有效且强力的措施来加以防范和控制。
2香樟常见病虫害类型
2.1红蜡蚧
该虫为香樟树的主要刺吸类害虫。若虫初为淡白色,较扁平,背面部隆起,构成星状白色物质;雌成虫呈椭圆形,具暗白色蜡壳。以雌成虫和若虫群栖于香樟芽梢、枝梢及新叶上,吮吸植株汁液。香樟受害后新梢停止抽发,渐至叶落枯枝,重者香樟全株殒命。
2.2毛毡病
毛毡病最初会导致病害的叶片背面出现白色的绒毛,然后慢慢的转变成为棕褐色绒毛,距离非常的紧密。绒毛的出现是因为表皮细胞受到瘿螨的刺激,然后导致生长变形的,被刺激的细胞会产生红色素或者褐色素。一般绒毛生长的地方是叶背位置,并且会出现叶面凸起和叶背下陷的情况。发病的部位弯曲缩小,但是没有发病的地方还会正常生长,从而导致叶子出现畸形。病害出现的时间是春季,夏秋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在高温和干旱的情况下病害会加重,在晚秋后危害会逐渐的停止。
2.3白粉病
白粉病多发生在幼苗上,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生。发病时,嫩叶背面主脉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严重的嫩枝和干部上也有白粉,苗木受灾后枯黄卷叶而死亡。
2.4樟巢螟
此虫分布较广,凡有香樟栽植的地方均有发现,主要危害香樟、小胡椒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年二代,幼虫的危害状很特殊,常将新梢枝叶缀结在一起,连同丝、粪黏成一团,取食叶片危害,远看似鸟巢状。幼虫白昼很少运动,黄昏外出取食。
2.5黑斑病
香樟树种子发芽出土后长出1~4片叶时最容易发生黑斑病,从苗尖向根部变成黑褐色而死亡。
3香樟病虫害防治技术
3.1生物防治
目前领域内最受欢迎和认可的就是生物防治手段。所谓生物防治手段,就是在造林与林木管理中,借助害虫的天敌来防治。生物防治也被称之为生态防治,因为它与化学防治手段相比,最大的好处在于对林区环境、周边人畜等危害程度很小,且具有长期性的优势。香樟可采用的生物措施主要有利用天敌捕食其幼虫,如利用猎蝽、螳螂、胡蜂、食虫虹等捕食樟萤叶甲幼虫,放病菌使老幼虫感病死亡,如设置绿僵菌、自僵菌使土室中越夏或越冬的老熟幼虫感病死亡。还可种植诱饵树诱杀香简樟筒天牛。当然,生物防治尽管有效,但很多情况下也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尤其是受到气候和区域环境的影响。所以,单一的生物防治不可取。太湖地区,近几年在生物防治应用的前提下,辅助使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3.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效果实际上更为明显。换言之,生物防治所具有的优势,物理防治也具备。但是,与前者相比,最大的缺陷就是费时费力,需要大量人工捕杀、诱杀。不过,也有独特的优点,就是节省成本。总体来看,物理防治对于技术性要求较高,并且需要投入更多时间管理,必须要加强检疫。在幼虫时期,在林地搜集病枝枯叶晒干烧毁,用铁丝刷刺除去卵或初孵幼虫,在成虫时期,施放烟雾剂熏杀和在树上交尾产卵时进行人工捕杀;在幼虫已蛀入枝内危害时,可剪除初害枝或在排泄孔注射药物毒杀。也可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早晨摇树震落捕而后杀。在成虫羽化期夜间悬挂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或采取人工摘巢,烧毁虫苞的措施。
3.3化学防治
与以上防治方式相比,化学防治更加省时省力,但会对林区的整体生态环境产生一些影响。故此,化学防治工作中,应严密控制,用药标准规范,杜绝滥用、乱用。结合生产季节和天气变化,及时选用对口药剂进行防治。严禁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等高毒农药。
3.4农业措施
加强肥水管理,培养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及时疏松土壤,注意各个生长时期的水肥匹配供应,确保植体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保护樟树枝叶,确保叶片光泽好、植株茂盛,可提升植株抗病虫害能力。对行道树和绿地零星栽植树,进行整枝疏叶,使其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及时清除病虫枝和杂草,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3.5营林技术
3.5.1营造混交林依据土地的性质进行树木种植,一般营造混交林和苗圃地实行轮作制。纯林具有树种单一,植被稀少,天敌少的特点,病虫害为害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程度严重。而混交林具有生物种类多,天敌多的特点,对病虫害起到天然的抑制作用,因此,营造混交林和苗圃地轮作对预防香樟林木、苗木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3.5.2科学种植苗木栽植时须按照开大穴、栽优苗、施适肥、放大株行距的措施,采用“三埋二踩一提苗”的造林技术要领,浇足定根水。
3.5.3选用良种壮苗选用推广香樟一、二级良种壮苗培育营林或移栽苗,实现起苗时根系完好,土球完整,并进行及时的科学种植和抚育管理。
3.5.4抚育管理促生长对衰弱苗、感病苗进行及时清除,减少病虫源。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施肥、松土、培土等抚育管理,促进林木生长,提高苗木、林木、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结语
香樟种植的单一化等原因,造成香樟病虫害的种类逐渐增多,有些病虫害如樟巢螟,已经从次要病虫害成为了主要病虫害。在防控香樟病虫害的实际工作中,需要将检疫、营林和防控紧密结合,研究香樟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探索防控香樟病虫害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韩荣科.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及防治策略[J].中国林业产业,2017 (01):229.
[2]董晓梅.探究林木病虫害化学防治中的农药污染与综合治理对策[J].花卉,2018(02):220-221.
[3]韩浩章.王晓立,香樟黄化病现状分析及其治理研究[J]北方园艺,2010(13):232-235.
论文作者:徐国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香樟论文; 病虫害论文; 生物防治论文; 幼虫论文; 树种论文; 林木论文; 成虫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