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校(管理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1731
摘要:对国有机械制造企业职工进行职业生涯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从我国机械制造业从业人员现状分析、对国有机械制造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的必要性、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国有机械制造企业职工职业生涯如何规划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机械制造业;职业生涯;
前言:
机械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国有机械制造业在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各个方面起着引领的作用,对国有机械制造企业职工职业生涯培训进行探讨,有助于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提高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占有更多的话语权。
一、我国机械制造业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近些年在国家法律政策鼓励的政策下发展较快,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推动传统机械制造业向现代机械制造业的转变,始终围绕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而进行,推动机械制造业的绿色环保发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成本的投入上,减少对环境破坏的修复费用的产生。
在另一方面,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质量品牌方面有更高的标准要求,将国际上机械制造业的标准作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标杆,提高机械制业的智能发展水平,“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调动了机械制造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意味着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无论是在外观、寿命和功能方面,还是在科技含量和质量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改变,也意味着在国际的竞争市场上,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将会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推动我国机械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更好的走出去。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现阶段正处于一个瓶颈的时期,对于接下来要接受的挑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一种良好的积极状态来面对,未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引擎是半导体设计制造、面板制造、飞机航空器制造业、汽车产业、创新电子产品、互联网+经济、高端医疗设备、抗癌医药研发、航天与卫星产业等,从而实现机械制造业的精细发展,进一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
二、对国有机械制造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的必要性;
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声誉是非常高的,“德国制造”已经成了德国机械制造业的可靠保证,德国机械制造业在近些年来的出口量占世界第一,这有赖于德国的国家政策,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在德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德国从事制造业的薪资酬劳是非常高的,德国人对待机械制造业这一行业,有着非常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
德日企业的钻研精神,与他们本国的社会文化大背景有着深刻的关系,这两个国家的机械制造业发展较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另外,从事机械制造业的薪酬工资是比较高的,而在我国,从事机械制造业的历史较短,薪资酬劳也较低,我国的工匠中的技工大师,只拿着市场价三分之一的酬劳,小企业主对工人又进行剥削,以流转税为主的税收体制,造成合法交税的制造业小企业根本无法生存,活下的小企业都只有对雇工进行疯狂压榨的;民营制造业小企业基本上无法从银行贷到款,官权不受制约,各管理部门上门检查随心所欲(当然这两年已经大有好转),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只能专注于求生存,怎么活下去是目前它们的第一目标,根本无暇顾及发展,也就不可能有钻研精神。
在我国,地方上需要以占比很低的税收承担占比很高的民生责任,而不得不从事土地财政,高价卖地,将房价推高到难以为继,使得厂房租金,工人人工成本高涨,造成制造业雪上加霜,而我国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的这项政策方针所谓的自动化,智能就是提高自动化的效率,而这方面恰恰是我们依赖外国进口最严重的一个部分,集成电路在目前来说是进口额最大的行业,但之所以属于进口额最大的行业前提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成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全世界9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手机都是中国生产的。电子行业由于高度集中与亚洲,而且由于中国的规模优势,这个行业越来越向中国集中,而且近十年来中国确实也在集成电路上取得了很大进步,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在电子产业上实现赶超是有可能的。
我国当前最重要的是打好地基,静下心来深入基础性研究,把握好技术上的掌控才是重中之重。
三、国有机械制造企业职工培训中存在问题;
1.对于精细技术的培训程度不够。“中国制造”这个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覆盖的领域非常广泛,但对于一些精细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这与职工的培训有很大的关系,在培训过程中,只对于一些科技含量不高的技术进行培训是不够的,应该将重点放在一些精细技术的培训上,对于精细技术的提高是我国突破瓶颈时期的重要突破点,中国经济以这么快的时间发展起来,在很多不同的领域存在太多的发展可能性,在职工培训时多投入一些精力,我们也一样会开始做精,当达到一定高度时,就一定会发生转变。
2.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注的制作传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注的制作传承是日本能够成为第二个德国的原因,而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的职工在对待工作时做的并没有那么好,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注的制作传承的精神在培训时有效的教授给职工,将这种精神深入到职工的头脑中去,最大化的发挥精神指导的作用。
3.核心配件技术发展不成熟。核心配件技术发展不成熟与我国缺少机械制造业人才有关,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培训时进行一定程度的甄别,每个人的擅长领域不同,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需要因材施教,我国有些行业的产品或配件虽然不进口,但和国外的差距可能非常大,有些行业虽然成品不进口,但是核心零配件全部靠进口,国内仅仅只是组装。
4.缺乏相应的教育制度和环境支撑。汽车、机械这些传统机械行业,技术大本营不在亚洲而是在欧美,而且传统机械行业属于进步缓慢的传统行业,其技术很大程度上依靠工匠的常年积累,这一点与电子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集成电路制作技术上我们可能落后对手几年,但由于这一行技术进步迅速,我们可以跳过某些阶段直接开发下一个制程,就像互联网行业一样。而机械行业的技术要想进步,不仅仅需要企业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配合才行,从教育制度到就业制度到科技政策等等,目前来说中国现在的处境恰恰比较尴尬,机械行业工作环境差、待遇差,还缺乏相应的教育制度支撑。
四、国有机械制造企业职工职业生涯如何规划;
1.根据自身的擅长点选择职业领域;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分类特别广、所涉及领域非常多的一个行业,国有机械制造企业职工需要对自身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而且需要在特别客观的基础上对自身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自身的爱好、性格、兴趣、智商和情商、思维方式等等,在机械制造业的领域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部门,能够发挥自身的最大长处,在进行自我测评中可以采用相关软件来进行,通过软件的检测结果进一步的进行对自身的判定,尽可能深入的进行了解。
2.进行机械制造业的相关环境分析;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对相关环境进行分析,充分的了解相关环境对自身职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权衡利弊,了解国有机械制造业的特点和地位,以及从事国有机械制造业的优缺点,不得不说,我国缺少公平的市场化竞争制度,有一些企业有着技术和管理的优势,但大部分上是建立在各种不平等之上,到国际上有很多企业是存活不下去的,政策的不平等,必然导致人才真正的流失,真正的技术没有一个团队,一个人几乎不太可能成功,没有相对公平的市场化竞争制度,就掌握不了太多的核心技术,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在这一点上需要做出真正的成绩,将关键的核心技术攻破,推动中国创造,政府需要大量扶持一些企业,推动中国创造的走出去。
3.确立相对具体的目标;确立目标的这个环节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职业生涯的目标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终极目标,如果确定从事国有机械制造业的话,接下来需要对具体的目标进行确立,通过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的指引,达到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种高度。
4.对国有机械制造业进行职业定位;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不同的地方在于人口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过快迁出,甚至要想办法让劳动密集型产业往中部与西南部迁移把产业留在国内,在国内完成产业的迁移,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在教育、科研方面加大投入,有了工业支撑,服务业才不会是无源之水,产业升级应该交给市场去优胜劣汰,而不是粗爆的,我国实行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就在于,在市场机制的主导下,可以自然地进行一些筛选。
5.实施具体的策略;为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中所制定目标的实现,需要实施策略并采取行动,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薪资酬劳,引导制造业向内转移,中国需要维持相当规模的制造业,提高整个机械制造业的薪资酬劳可以在根本上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需要给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做好一定的心理工作,目的在于提高我国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6.努力发扬工匠精神;在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工匠精神的作用发挥甚少,导致社会风气的下降,浮躁的社会都愿意去轻松挣钱,拿了那么多钱就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现在整个行业洗牌,产能过剩,掌握的核心技术太少,没有进行改进和思考,努力发扬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内涵深入到员工心中,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员工能够各司其职,兢兢业业。
结束语:
对国有机械制造企业职工进行职业生涯培训需要一些部门支持和合作,将职业生涯培训这项工作做好,提高国有机械制造企业职工的专业素质,使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在进行机械制造工作时,有更多的想法和更加积极的态度,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晓黎.对中国国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思考[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3,(1).
[2]秦壮达.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员工培训问题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6).
[3]郑保莉.浅议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及改进措施[J].科学之友,2013,(11).
[4]于勇.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 山西焦煤科技,2015,(S1):75-76
[5]应雷.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困境和发展战略对策[J]. 科技资讯,2014,(27):112
[6]浅析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侯志楠,2013/20
论文作者: 龚红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机械制造业论文; 我国论文; 机械制造论文; 中国论文; 企业职工论文; 工匠论文; 职业生涯论文; 《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