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逐步提高,在建筑物功能方面也越来越多样化。由于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增长以及土地的稀缺,在建筑物地下室空间利用方面也进一步增加。建筑物当中,地下室通常条件下处于地下,在整体空间方面的要求较多,而且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其质量,尤其需要对防水工程进行重视。因此,研究开发合理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和施工方法,才能满足市场对综合性能理想的地下室防水的需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
1 引言
地下室建筑技术水平是保证整个建筑物稳定性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经济发展和居住环境。目前施工技术人员建设地下工程时一定要充分关注防水技术的应用,保证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够熟练整体的操作流程,这样才能够确保高质量的施工建设。本文将从施工技术、建设质量、应用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2 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的具体特点分析
在地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测量地下室的现有水位,接着依照具体情况和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准确的对地下室的水位高度进行测量,才能够有效的进行地下室整体结构的设计。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产生质量不准确的问题,如果测量的过程中数据产生偏差,会直接造成后续施工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困难,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会出现渗水的情况。
3 地下工程常见的渗水、漏水原因
3.1 地下水位的预估和测量有误差
在进行房屋建筑地下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前期必须要注意对地基和地质条件的调研和勘察,也就是要合理化房屋建筑地下工程的埋深工作处理。而且对于不同区域的建筑施工而言,外部环境因素和地形因素的不同,使得其地下水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果在进行房屋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前期阶段,并没有精确测量地下水位,或者测量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严重的误差,就会影响对房屋建筑地下工程地基的建设,从而增加了地下空间出现渗水和漏水现象的可能性。
3.2 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不合理
现阶段,房屋建筑地下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遵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从而造成了很多的“豆腐渣”工程,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房屋建筑地下工程防水设计的时候,有很多不合理的措施和工作步骤,而且对于“因地制宜”原则的掌握和落实存在问题,进而严重影响房屋建筑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
4 地下室防渗漏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4.1 刚性防水的技术要点
刚性防水主要指的是通过防腐蚀水泥制作而成的防水材料。这些防水材料是建筑当中的新型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高分子聚合物质能够有效的抵御渗水的问题。和传统的防水材料相比,这种防水材料具有较高的性能,在抗冻性和抗渗漏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地下室环境是特殊的环境,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对地下室的施工技术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在地下室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使用优质材料之外,还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充分的考虑。在混凝土中适当加入一些掺合物可以让混凝土的施工防渗性进一步提高。在地下室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振捣工作,注意一些技术上的要点和难点,采取自然流淌、斜面分层等方式进行施工,依照相关的规定要求进行操作,完成指导工作之后还需要进行抹压等相关方式,积极加强养护,保证水泥土的硬化。
4.2 应用混凝土材料进行防水
应用混凝土进行防水操作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防水应用性能以及混凝土的实际抗渗能力,采用科学有效的配比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的良好建设。施工时,工作人员应该科学选择各种材料的应用,保证材料的科学配比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当的对相关原料进行调整,科学把控整个材料的搅拌时间和控制流程。此外,还可以在混凝土内部适当的提高钢筋的使用量,在外部应用过程中建设相应的防水保护层,混凝土表面还可以涂一层优质量的防水材料,这样混凝土内外部都得到了有效的加工,保证高质量的防水技术应用操作。此外,如果想要在混凝土内部安放钢筋时一定要注意钢筋的安放位置,保证混凝土整体应用的稳定性与科学性。进行搅拌工作时需要采用科学的工具进行搅拌,可以适当的延长材料的搅拌时间,如果搅拌时间不充分,内部的材料无法实现有效融合,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只有充分进行搅拌工作才能够保证材料应用的紧密性能,内部不会产生枫溪区,影响防水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3 强化细部构造的防水设计
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重点就在于细部构造的防水。为了提高防水层的防水性能与效果,就必须针对细部构造的防水设计予以不断的强化:第一,进行穿墙孔洞的预留与后凿以及埋设件的预埋与后埋。后凿的穿墙孔洞与后埋的埋设件对防水性能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究其原因,是由于孔洞后凿与埋设件后埋的过程中,其产生的冲击力与震动力非常大,以致于存在混凝土开裂的可能,进而严重破坏了防水层,导致其连续性与整体性受到影响,最终构成了渗漏水的隐患。因此,在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过程中,应预留孔洞并预埋埋设件,为围护结构的稳定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第二,随着地下空间的不断扩大,新旧结构接头部位的防水处理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应对接头部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选择有效的防水措施。在新结构施工中,防水施工应确保接头部位处于无水状态。再者,还需要对新旧结构的差异进行充分考虑,采用相应的措施,避免工程出现渗漏问题。
4.4 应用砂浆涂抹层进行防水
现在的施工技术中使用率最高的施工方法是砂浆涂抹的防水层。所以地下的防水施工也可以借鉴这种砂浆防水层的技术方法。要确保在发生渗水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渗水的地点。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几点:a.水砂浆的底板厚度不能少于4cm。确保能够保护底板中的其他施工材料。b.施工之前对地下的混凝土进行提前的处理,减少混凝土表面的孔洞和缝隙,确保混凝土和砂浆融合在一起,增强其防水性能。c.也可以采用预先预留分隔缝的方法来减少砂浆层出现裂缝的问题,也在这些裂缝中填充各种防水材料的填充物,避免裂缝对防水砂浆防水性的侵害。另一种方法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铺设工程迎水面。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对各种铺设技术掌握。比如说,当采用满粘法铺设来保证材料之间铺设的紧密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更加科学的防水性能,提高建筑物的防水质量。
4.5 后期养护
地下空间的防水工程还必须要注重养护措施的应用,避免在使用后发现渗漏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对经常发生渗漏的部位采取注浆处理。注浆技术就是在高压的条件下,将具有流动性的粘结物质注入需要加固的建筑部位,将发生渗漏的部分粘结紧密,密封其缝隙,这样可以有效地处理渗水问题,并且对建筑的影响不大。当外部环境的温度在5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必须要在地下工程表面进行浇水,将其浇透才能够达到最终的养护目的。与此同时,针对于防水混凝土的养护一般需要在7天以上,可以有效提升防水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使养护工作向着全面化的趋势发展。
5 施工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施工中要注意:混凝土不可代替保护砖、保护砂浆。较之其他类型的工程,市政工程的工期紧,在如此紧迫的施工期限内,施工方为了节省施工时间就会用商品混凝土来代替页岩砖进行浇筑。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虽然表面上可以加快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但是这两种材料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尤其是在保护防水卷材上所起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浇筑沉降缝时,需要分边进行浇筑,切不可同时浇筑,原因如下:①便于施工人员查看橡胶止水带是否被损坏;②便于在施工中观测是否产生了位移;③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避免产生隐形的空洞。在沉降缝处的卷材需要有热胀冷缩的变化空间,换言之,需确保其有一定的弯曲之处。注意回填施工,其所选用的回填材料的最大粒径取值为10cm。还需设置一个滤水过渡层,其厚度需维持在0.2m左右。为避免防水层出现损坏,车辆行走和碾压的距离需在0.5m以上。一般情况下,施工需选在晴朗的天气,气温最低为5℃,最高为30℃。当风力超过4级或者遇到下雪、降雨等天气时不可施工。而且若出现雨雪天气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卷材的周边进行防护。
6 结束语
地下室防水构造设计和施工,国外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是欧美国家,已经形成非常规范化的相关文件,整体防水水平高于国内。由于我国的相关防水技术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需要借鉴他们先进的防水材料、防水设计和施工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国内地下防水实际情况,在防水材料和设计上加大研发力度,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我国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辉,徐洪涛,卢海陆.建筑工程防水设计问题初探[J].建设科技,2018(19):31-39.
[2] 黄俊人.地下刚性防水施工技术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18(19):92-94.
[3] 林治祥.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材,2018,44(09):131-132.
[4] 毕彪.地下室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7):12-13.
[5] 何贵.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35):31-32.
[6] 贡玉保.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22):154.
论文作者:任有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地下室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地下工程论文; 地下论文; 砂浆论文; 防水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