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绘技术精准要求及测量模式探讨论文_钟叶茂

地籍测绘技术精准要求及测量模式探讨论文_钟叶茂

广东建达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在土地管理中,地籍测绘必不可少。它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对测量结果的精度和测量所用的模式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为提高测量质量,我们应当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实际工作中提高测量精度,使到测量成果更好地为土地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精度要求;测量模式;地籍测绘;

1 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

1.1 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开展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必须遵循有关原则进行:先整体后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精度指标是GPS网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GPS网的布设方案、观测计划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指定的。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

1.2 地籍碎部测量的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海岸、滩涂等主要水工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和地理条件都不同,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有不同的等级。因此,测量模式不同,对测绘所得结果的精准性的要求也存在不同,但测量技术人员,都应不断提高测量水平,严格按照行业有关测绘标准和规范流程开展地籍测绘工作,提高测绘结果精确化程度。

2 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绘属于专业性很强的一项技术工作,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因为测绘对象的作业环境、地质条件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测绘方法和手段,

为确保测绘成果的统一性和准确性,需要结合目标区域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的测量模式。

当前,测绘行业内采用的测量模式主要有野外数字澜置模式、GPS测量模式和遥感测量模式等。

上述测量模式其操作方法、适用条件、应用范围都有很大不同,

2.1 野外数字澜置模式

通常情况下,都需要进行野外地籍测绘,野外环境复杂,测绘时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影响测绘结果精度,降低了测绘数据的可用性。

目前数字化测绘技术中,野外数字澜置模式是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可通过全站仪等测绘设备,面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也能快速获取各种地籍数据,并确保了数据精确度。

采用这种模式,只需要较低的测绘成本,因此,在很多领域都广泛应用,例如在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规划、水工建设等,均可通过上述模式,获得所需要的地籍数据。

目前,部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已经逐渐建立起了标准化的地籍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基础地籍信息的保存和管理,这也为今后地籍测绘数据的最优化利用提供了保障,避免了重复测量和资金的反复投入。

2.2 GPS测量模式

GPS(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利用卫星获取某一坐标或区域内的地理信息数据,并且通过计算机处理建立相应的三维地理模型,使技术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测绘区域的地理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GPS测量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获取目标区域地理信息的速度极快,且不需要人工进行实地测量,这对于山地、林地等一些复杂地质的地籍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二是定位精度高,测绘结果准确,基本上能够满足现阶段多数的地籍测绘工作需要,例如近年来常用双频GPS接收机完成测量,测量精度最高可达1ppm;其三,测绘设备的操作比较简单,并且近年来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也逐渐放宽,应用领域也更加广阔。

除了GPS测量外,将GPS与其他应用型的软件、工具进行组合,还能够为地籍测绘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例如目前较为常用的GPS-RTK接收机,就能够将测量所得的各种数据、图像分类保存在数据库中,避免了测量数据的丢失或失真。

2.3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RS(遥感技术)类似GPS,但在实际应用上也存在一定差异,RS可以测量的范围更广,相比于GPS只能提供静态图像,RS可以检测出某一区域地理信息的动态变化情况等。RS获取数据的速度要比GPS快,当地籍测绘任务紧急时,RS更能胜任。

但就目前而言,在应用RS进行地籍测绘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

检测到的地籍图像空间分辨率较低,在测量农村土地时,如果测量对象不规则或面积较小时,RS测量效果不佳。

数字摄影测量是是基于RS技术完成的一种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和高自动化的测绘技术,将数字摄影测量和RS技术相结合,成为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在城乡土地资源规划、工程建设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应用。

2.4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该种测量模式是利用数字化扫描的形式,对已经获取的地形图(地籍图)进行数字化转换,在计算机模拟软件上绘制出数字化的地理图形,然后通过仿真模拟的形式,在地形图(地籍图)上标注出界址线、街道或其他地理信息标识。

3 优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具体措施

3.1 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现代地籍测量模式,可以通过构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方式,实现不同部门之间测量信息的共享,这就为地籍数据的采集、利用和更新提供了诸多便利。

单个部门在进行地籍测绘时,受到技术、设备等条件的制约,容易导致测绘出现误差,如果多个部门充分提供测绘成果数据,进行交流共享地理数据,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小误差,提高测绘结果精度。

因此,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可组建权威性的地理信息平台,借助于该平台实现相关地籍数据的交流、分享,为优化地籍测量技术和完善测量信息服务提供便利。

3.2 完善地籍测绘相关体制机制

(1)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测绘工作。

要提高地籍测绘成果精度,必须借助先进设备和技术,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一些精密度较高的数字化测绘设备,其购买和维护均需要资金的投入,此外,对设备进行更新,也需要资金支持,只有良好的设备支付,才能保证地籍测绘成果的精度和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要统一编制和实施基础测绘规划,例如要制定相对规范和标准的测绘规划,以便于为下一步测绘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

(3)还要重视对测绘工作的统一管理,包括测绘项目的审批、测绘结果的验收等。

4 结束语

目前,地籍测绘技术正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通过应用选进技术和信息化设备,测绘结果的精度也不断提高,以满足相关部门对测绘数据的使用需求。

现行的集中地籍测量模式各有优势和局限,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地籍测绘技术手段,提高技术的环境适应性,保证测绘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也有利于消除干扰因素,确保地籍测量的精度达到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超,王浩然,浅谈GPS、RTK测量技术在地形和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5)

[2]宋小波,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的研究,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

论文作者:钟叶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地籍测绘技术精准要求及测量模式探讨论文_钟叶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