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面向当代和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儒学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当代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9月23-26日,在上海举行了为期四天的“儒学面向当代和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该会在上海大学文学院祝瑞开教授倡议和组织下,由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德国波恩大学、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主办,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广东、云南、陕西、香港、台湾、美国、德国、泰国等地的学者60余人参加。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中国当代的社会与文化转型,二、儒家学说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三、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
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的关系,是当今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会上,不少学者试图从历史和现状中,寻求经验、教训和规律,以便更好地把握往昔、现时和未来的联系,更为着透彻地理解社会整体和文化领域之间的互动,进而运用求得的客观真知,制订合宜的体制、规章和方法,通过实践,促进包括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密不可分。传统文化的精华,只有吸收外域文化,使两者会通为一,才能转化为现代文化。祝瑞开教授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本民族文化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指出传统文化的精华”,只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吸收西方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才能成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思想文化”。山东聊城师范学院于传勤教授也强调了作为外来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志啸指出,中国文化只有“以自身的裂变与重构,与世界沟通,尽可能吸收外界文化,与它国它民族对话交流”,方能“由传统的模式演化为现代型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李道湘副教授,西北大学韩星先生、上海师范学院马德郃先生等也谈了如何建设华夏文明新形态。与会的大多数学者,在概述自己对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的见解时,各就自己所长,从某一方面具体论说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转型和作用。如复旦大学潘富恩教授论求实与去妄,华东师范大学李似珍副教授谈现代心智哲学与古代形神观,上海社会科学院陈伯海研究员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香港岭南大学陈惠英先生说抒情传统与现代社会,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黄震云教授谈古典文学教学和现代化关系,于传勤教授与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研究所研究员张一兵分别谈了传统家庭与社会现代化,广东社会科学院黄明洞研究员说华夏文化与生态伦理,浙江大学潘豆勇副教授讲中华美育精神和化育之道的现代化,宁波大学方祖猷研究员述传统文化与宁波地区的现代化等等。
儒学转型,儒学在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另一重要议题。与会学者论述儒家学说之现代意义,着重元典精神。台湾成功大学唐亦男教授论《易经》“时中”观念和当今人们缘何热衷于《周易》;湖北大学罗炽教授强调《周易》不可全盘继承和务必更新观念,改变内蕴;香港大学家树说诗的诠释或研究史表明思想形态、学术思潮及文化传统和文学欣赏、学术研究的密切关系;上海大学来可泓教授谈《论语》对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社会意义,香港岭南大学季雄溪先生话“有教无类”的当代价值。儒家伦理与现代经济关系如何,是儒家学说能否向现代文化转型的难点之一。云南社会科学院贺圣达研究员就东南亚金融风暴谈儒家伦理,认为“金融危机与各国伦理无直接联系,儒家伦理更不是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原因。”“儒家伦理与东南亚经济兴衰无直接关系。”儒家伦理中的有些思想,“使个人在经济事务中更容易取得成功。”同济大学朱义禄教授认为诚、信、义等道德观念与当今市场经济相拍合,“儒商精神就是古老的文化传统与现代经济活动的契合点之一。”香港法住文化书院李锦招先生强调仁的观念在二十一世纪企业管理的重要地位。华东师范大学施炎平教授述说先秦儒家智慧在伦理、管理上,先确立“修己以安人”的原则,以自身的完善起榜样作用,使被管理者心悦诚服。复旦大学施忠连教授说“经过更新的儒家自我”,“是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创造新文化、新生活的基本精神动力来源之一。”上海大学庞树奇教授谈儒学在我国现代化中的作用。有些学者说在中国近现代化中存在着一股儒学思潮,上海大学贺圣迪副教授从哲学思想、变革创新、合理因素、文化特征、时代状况等方面析其原因。西北大学刘宝才、韩呈两位先生也从儒家的哲学思想、发展历程、立足社会、经世致用等方面论其所以。
现代新儒家致力于儒家转型以适应于现代社会。会议上,对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有所议论。上海大学刘长林副教授谈了“梁漱溟将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的解决,首先寄托在圣贤的出现和圣贤人格的造成上,并在乡村进行了实践。”与此相关的梁漱溟的乌托邦大同思想,则由两位来自海外的学者作了论述,美国康涅的克州州立大学林琪女士肯定梁漱溟的乌托邦思想,认为“梁漱溟在20世纪30年代对中国农村特性的讨论”,“是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国发展的先兆。这场讨论中,问题是如何认识有效改革的可能性及其变革的本质,他们正与中国当今的改革有关”。德国波恩大学托马斯·齐默先生的见解有所不同,他说:“乌托邦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中具有贬义。中国当今关于道德的讨论和对传统儒家的解释似乎强调人类的统治、家庭责任等。问题是人不仅是履行责任的人。”华东师大闫虹珏先生在发言中说:“冯友兰所描绘的中国现代化之路无疑更具开放性和合理性,在中西文化比较方面可谓独辟蹊径,发人深思。不过,如果细究起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台湾彰化师大吴有能教授论述唐君毅说:“唐先生的意图是建立一广泛性的精神系统,以便安排不同的精神文明。”“他所构筑的哲学蓝图,是一个多元文化世界的哲学蓝图”。香港科技大学颜国伟先生论述港台新儒学之最新发展,说霍韬晦先生及其领导下的法住机构,使儒家从知识儒学发展到生命儒学,“那是儒学重光”。
此外,会上还讨论了现代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上海李约瑟文献中心王国忠主任论及李约瑟对中国文化及现代化的见解,华东师大颐卫民教授谈新教传教士之论基督教不能脱离中国社会土壤和文化环境,上海社科院哲学所陆扬研究员叙中西美学对话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香港大学陈远止先生说西方学者的《尚书研究》与中西文化差异关系。
与会代表认为,进一步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性和人民性精华,必将有助于激励当代华人的爱国主义情操,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进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扩大中西文化交流,有益于人类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