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德阳6108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共96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T1时,两组MAP、H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T2、T3时,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效果良好,能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短时间内恢复患者自主呼吸能力,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麻醉方法;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o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Methods: 96 cases of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pidural combined general anesthesia.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P and H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1, P > 0.05; MAP and H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2 and T3, P < 0.05. The extubation time, awakening time and recovery time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Epidural combined general anesthesia is effective in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It can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vital signs, restore the patient's autonomous breathing ability in a short time, and has a good prognosis.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anesthesia method; laparoscopy; hysterectomy; clinical effect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031-02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替代了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预后良好等优势,患者接受度高,使得许多开放性手术已被腔内手术取代,大大增加了手术选择机会。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手术可经腹部、经腹腔镜和经阴道等途径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能有效减少传统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术后并发症也相对少。目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大多采用全麻的方式,为了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需要使用大量的麻醉药物,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1]。因此,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问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6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5. 7±4.2)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2±2.1)年;对照组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6.0±4.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2.0)年。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间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麻醉药物过敏、精神病史、不同意参与研究等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麻醉时参考患者体质量,一次性注射咪达唑仑、维库溴铵、芬太尼、丙泊酚等进行诱导麻醉,快速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通气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合理控制通气频率以及氧流量[2]。维持麻醉采用微量泵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方式,合理控制麻醉药物用量。
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取适量乳酸钠林溶液,在硬膜外麻醉前30min输注,引导患者取左侧卧位,在腰2~3棘突之间进行麻醉[3]。当穿刺完成后,在患者头部留置硬膜外导管,导管的置入长度控制在3cm左右,注射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后,若患者未出现蛛网膜下腔阻滞征象,则再给予0.75%罗哌卡因100mg硬膜外腔注射。注射完毕且固定麻醉平面后,采用和对照组相同的方法给予全身麻醉。
1.4观察指标
①T1(麻醉前)、T2(建立CO2气腹后5min)、T3(停止气腹后5min)生命体征水平,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P);②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1.5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时间段MAP、HR对比
T1时,两组MAP、H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T2、T3时,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所示:
2.2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以机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轻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腹腔镜手术的切口主要在肚脐处约1cm,双下腹部侧各0.5cm。术后对1cm伤口简单缝合,此时可选择可吸收线与不可吸收线,若采用不可吸收线,则应叮嘱患者在7d后拆线,吸收线缝合则无需拆线。对于下腹部的0.5cm伤口,可通过透气的胶布覆盖,但为了保证伤口的平整,还可以通过缝针进行简单的缝合[4]。术后在处理伤口时,应注意维持伤口的干燥与清洁,叮嘱患者当伤口完全愈合后,方能进行淋浴等日常活动。腹腔镜手术虽然相比传统手术安全性较高,但仍旧属于创伤性操作,术中患者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因此麻醉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全身麻醉是指经呼吸道、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麻醉药,在药物作用下对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从而达到感觉消失、反射抑制、骨骼肌松弛的目的,具体的麻醉效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当药物在机体代谢后,患者的意识与感觉会逐渐恢复[5]。目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硬膜外复合麻醉是临床较常用的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主要是通过对大脑皮质边缘系统以及透射系统的抑制产生效果,而术中刺激性操作可能传递至中枢神经,使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产生兴奋性,促进儿茶酚胺的分泌,可能影响到麻醉效果。硬膜外复合麻醉能对交感神经的传导作用进行良好的抑制,有利于维持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麻醉效果较好。
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虽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但在建立CO2气腹时,可能对机体呼吸、循环功能造成影响,引发高碳酸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6]。而麻醉方式的选择与该反应密切相关。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临床中也逐渐意识到合理的麻醉方法是决定手术疗效、疾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次研究两组分别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和硬膜外复合麻醉,结果显示,T1时,两组MAP、H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T2、T3时,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行硬膜外复合麻醉不会影响机体呼吸功能,且麻醉起效速度较快。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硬膜外复合麻醉能有效缓解因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肺功能减退,减轻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应激反应。在对麻醉深度合理控制的情况下,硬膜外复合麻醉的安全性也略高于气管插管全麻,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7]。本次研究还发现硬膜外复合麻醉和气管插管全麻相比,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硬膜外复合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相比,不仅能对大脑皮层皮质边缘系统或下丘脑透射系统进行抑制,减少机体中儿茶酚胺的分泌,抑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含量,同时还能够缓解支配区域传导的刺激性反应,阻滞脊神经传导,从而减轻患者麻醉后的疼痛感[8]。
综上所述,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效果良好,能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短时间内恢复患者自主呼吸能力,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娟. 妇科手术中腹腔镜的应用与优势[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6, 3(15):128-128.
[2] 胡文洁.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手术室护理要点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22):102-102.
[3] 唐润林, 郑紫磊. 硬膜外复合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0(2):338-340.
[4] 张凯, 徐安安, 胡海. 腹部腹腔镜手术空间建立方法的进展[J].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 9(3):183.
[5] 李峰. 麻醉用药的不同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7, 23(4):21-22.
[6] 蒋嘉, 岳云. 肺保护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 37(4).
[7] 谢琰.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 2015(B06):25-26.
[8] 马岁谋.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15(13):2845-2846
论文作者:赵枝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患者论文; 腹腔镜论文; 全麻论文; 手术论文; 子宫论文; 硬膜外论文; 术后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