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效果比较论文_董桂平

董桂平 (响水县小尖中心卫生院 江苏 盐城 224600)

摘要: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临床效果,分析并研究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最优方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头皮静脉穿刺患儿620例,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组,就沿静脉平行入针穿刺组(对照组,n=310)与抬高针头下压针柄穿刺组(观察组,n=310)对穿刺成功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穿刺成功率,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至20°方位进针、抬高针头下压针柄入针穿刺能够提高一次性穿刺回血率与穿刺成功率。不仅减轻了患儿痛苦还降低了患儿家属心理压力,对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平行穿刺;抬高针头下压针柄穿刺;穿刺率

[中图分类号] R81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患儿通常会在数名家长陪同之下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这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为患儿实施静脉穿刺治疗的难度。为了寻求能够减轻患儿痛苦与患儿家属心理压力的静脉穿刺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620例接受头皮静脉穿刺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就平行入针方法与抬高针头下压针柄方法进行对比,想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头皮静脉穿刺患儿6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10例)与对照组(310例),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包括男性患儿194例,女性患儿116例,年龄4至20个月,平均(12.5±3.5)个月;对照组包括男性患儿189例,女性患儿121例,年龄3至22个月,平均(13.1±2.9)个月。所有患儿组间基线资料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穿刺方法

以75%浓度酒精擦拭患儿穿刺部位,为其消毒,采用合理方法固定患儿头部。给予对照组患儿15°至20°方位进针、沿静脉平行入针穿刺;给予观察组患儿15°至20°方位进针、抬高针头下压针柄入针穿刺。

1.3 观察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儿穿刺回血率与成功率。患儿穿刺部位无异常,无体液流出现象,输注过程顺畅为穿刺成功;患儿穿刺部位出现体液流出、回血现象,输出过程受阻为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涉及数据均在SPSS13.0中输入,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回血例数275例,回血率(88.7%),高于对照组患儿一次性穿刺回血例数251,回血率(81.0%);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穿刺成功率,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独生子女日益增多,更多的患儿家长为医护人员实施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治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1]。从出生到3岁这段时期内,小儿头皮静脉显示最为清晰。由于头部脂肪较少,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状态,头皮血液侧支循环回流为小儿采用头皮静脉穿刺提供了基础[2]。又由于小儿头部皮肤较薄,皮下血管分布很浅,血管管壁既薄且小,医护人员在进针时不容易产生突破感,为操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回血率达到88.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回血率81.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洁琼研究结果相符[3]。原因分析为:传统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当针头进入血管后较难见及时看见回血,这是由于小儿头皮静脉压力低于输液管压力,其回血速度过慢,个别小儿甚至不会出现回血现象。医护人员会误以为操作失败继续进针或退针,却往往在退针过程中出现回血,导致穿刺失败。穿刺成功后,医护人员需花费5s左右时间观察滴注通常情况,而这段时间内恰好是患儿哭闹最凶、配合性最差的时段。患儿挣扎动作过大会使针头刺穿血管,导致穿刺失败。观察组所采用抬高针头下压针柄方法能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患儿哭闹与挣扎频率,从而提高一次性穿刺回血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91.0%)高于对照组患儿(8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穆会平等人研究结果相符[4]。由此结果可知,抬高针头下压针柄方法较平行入针法更符合人体学构造与力学原理。平行入针是在针头以15°至20°角刺入皮肤后立刻改为平行,操作手法要求较高,在此过程中针头一旦挑起,极易扎破患儿血管,导致穿刺失败。而抬高针头下压针柄方法操作简单,针头进入患儿头皮静脉后,固定较为方便。通常情况下仅需5条胶布即可:第一条固定针柄、第二条盖住针眼、第三条固定软管、第四条将软管盘曲后进行固定、第五条固定输液管与患儿小耳[5]。

综上所述,15°至20°方位进针、抬高针头下压针柄入针穿刺能够提高一次性穿刺回血率与穿刺成功率。不仅减轻了患儿痛苦还降低了患儿家属心理压力,对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802-803.

[2]胡时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5):1243-1245.

[3]刘洁琼.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4):107-109.

[4]穆会平,刘雪菊.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几点措施[J].医学信息,2014,9(5):228-228.

[5] 谢红.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5(17):587-588.

收稿日期:2015-10-23

论文作者:董桂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  ;  ;  ;  ;  ;  ;  ;  

两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效果比较论文_董桂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