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与美欧经济矛盾_科索沃战争论文

科索沃战争与美欧经济矛盾_科索沃战争论文

科索沃战争与美欧经济矛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索沃论文,矛盾论文,战争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9年3月24日开始, 北约在美国的操纵下打着解救科索沃阿族人的人道主义幌子对南斯拉夫联盟实施了历时78天的狂轰滥炸。这一侵略行径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肆意践踏国际法,美国的动机不能不发人深省,科索沃战争的影响不能不引人关注。本文拟就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经济动机及其对美欧经济关系的影响作一探讨。

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上,纷纷以区域经济集团化方式加强自身的竞争力。1994年1月1日美、加、墨自由贸易区成立,同时,西欧建立了欧洲联盟,亚太地区也在美欧的刺激下积极开展一体化活动。北美、东亚、西欧三大经济中心既合作又竞争的多极经济格局迅速发展。

然而,多极化趋势并不意味着各极的经济发展平行进行,多极经济格局的形成并非一帆风顺。在东亚,日本泡沫经济破裂,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东亚经济奇迹”烟消云散。欧盟为追求经货联盟的目标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致使经济发展迟缓,失业率居高不下。惟有美国经济一枝独秀,自1992年以来保持了持续的经济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3%,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膨胀率持续走低,1998 年消费物价指数仅微升1.6%,平均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基本实现充分就业。美国经济被誉为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的“经济奇迹”,美国进一步强化其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地位。这既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表现,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各经济中心激烈竞争的结果。相形之下,东亚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是一种松散的自发的渐进过程,具有开放性,又接连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并不对北美、西欧区域经济集团构成严重威胁。与之相反,欧元启动之后,欧元区11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如表1所示。(注:摘自《国际经济信息》1999年第1期;)

表1

美国 日本

人口(亿人,至1998年1月)

2.69 1.26

1997年GDP(万亿欧元)

6.8483.712

1997年经济增长率(%)3.8 0.9

失业率(%,欧元区为1998年10月,美日为11月) 4.4 4.4

占1997年全球出口比例(%)

16

10

1997年主要货币占外汇储备比例(%)575

1997年主要货币占对海外融资比例(%) 45

13

欧元区11国

人口(亿人,至1998年1月) 2.91

1997年GDP(万亿欧元) 5.546

1997年经济增长率(%) 2.5

失业率(%,欧元区为1998年10月,美日为11月)

10.8

占1997年全球出口比例(%) 20

1997年主要货币占外汇储备比例(%) 19

1997年主要货币占对海外融资比例(%)26

欧元区的诞生意味着自冷战结束迄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新轮廓正以美国与欧盟两强对峙的形象浮出水面。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权力结构由美国独霸的局面在下世纪似将转为美国、欧盟两极体制。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每次权力结构调整都会伴有激烈的经济冲突甚至战争。随着欧元的启用,世界经济权力结构将再次调整,因而美欧爆发经济冲突势所难避。科索沃战争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欧元启动之后对美元经济支配地位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随着欧元的启用将形成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双极化竞争格局。欧元诞生前,美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仅为18.3%,欧盟在世界贸易总额中(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占20.4%,然而,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所占份额竟高达50%左右。(注:Association for the Monetary Union of Europe,Parilbas June,1997; )这种不协调反映了战后美国世界霸权在国际金融界的延伸。欧元发行后,占欧盟成员国全部对外贸易60%的成员国之间贸易将全部采用欧元计价,正排队准备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也将逐步接受欧元结算。此外,将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地中海国家及拉丁美洲国家也将把欧元作为重要结算货币。以此推算,欧元问世后通过欧元实现贸易额将占世界贸易额的35%左右,国际投资的1/3也将用欧元计价,从而与美元的份额持平。而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美元约占60%的份额。但从中期发展看,估计将有5000亿至10000 亿美元的资产改以欧元存放,其中大部分由美元转化而来,这样,欧元将占世界金融资产的30%~40%,而美元则降至40%~50%。此外,包括债券、股票和银行存款在内的欧洲资本市场总价值达27万亿美元,而美国为23万亿美元,日本为16万亿美元。欧元启动之后欧盟各国联合起来将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这样,美国、欧盟两极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显现出争雄态势。

美国将因美元支配地位的丧失而使通过发行钞票为其持续不断的巨额赤字廉价融资的能力大大削弱。同时,面对欧元的挑战,美国为提高美元的吸引力不得不提高利率,但这样又会抑制国内投资。因此,对美国来说欧元是它的心腹大患。

第二,从短期看,欧元启动危及美国巨大的泡沫经济。90年代中期以来,外资的大量涌入一方面刺激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促使美国经济出现巨大泡沫。由于西欧国家为追求经货联盟目标,自1993年起纷纷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引起总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经济发展迟缓,加之法、德关于欧元领导权之争,使许多人对欧元前景心存疑虑。欧洲金融财富持有者为规避统一货币的风险,纷纷用美元保值,因而造成自1995年以来大量欧洲财富转入美元,据估计其数额大约有7—8万亿美元左右。(注:《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4期第32页;)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资本逃离亚洲,一枝独秀的美国经济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难所。据美国财政部的统计显示,自1997年7 月泰铢暴跌到1998年1月为止,流入美国股市的亚洲热钱较上年同期增加1.7倍,来自日本及欧洲的热钱亦增加1.6倍,来自南美的热钱更激增两倍。 正是这股资本涌入极度压低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利率,同时抬高了美国股市及其资产价值,成为美国经济和股市异常繁荣的推动力。据《时代周刊》报道,1994年以来步步升高的纽约股市为美国家庭创造了约10万亿美元的财富,从而刺激了美国民众的消费热情。投资、消费、股市相互推动使美国经济增长变成了所谓的“永动机”。但是美国股市的“非理性狂热”也促成了近年来美国巨大的经济泡沫。从1990年以来,道琼斯指数由3000点上升到1999年初的突破10000点大关,在这期间, 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3%,企业的盈利率为10%,股市则以17%的增长速度推进。 以此比例来看,股市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率和企业盈利率的增长率。同时,由于美元不断坚挺又使进口物价连年下跌,贸易赤字逐年上升,1998年贸易赤字高达2480亿美元,美国实物经济的竞争力因此不断受到削弱。美国经济的泡沫成分已是不争的事实。

既然源源不断的外资涌入促成了美国经济的巨大泡沫,那么一旦外资大量撤出必将引发美国经济泡沫的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而欧元金融市场得到统一,将使投资者获得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汇率风险消失,交易成本下降,使买卖差价缩小;二是由于市场容量极大,一两笔大额交易不致冲击金融市场整体价格;三是金融工具极其丰富,给投资者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在这种情况下,欧元启用之后,将会吸引大量美元财富转为欧元,如前文所述将有5000至10000亿美元财富转入欧元, 届时美国股市资金抽逃,泡沫破裂,美国经济将遭受沉重打击。因此,美国必须采取行动打击甚至瓦解欧元,为美国过热经济实现“软着陆”争取时间。即使从长期看,由于欧元对美国支配地位构成挑战,也有必要采取行动打击欧元。

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经济手段很难奏效,必须采取政治军事手段来达到经济目的,这也是美国一贯玩弄的手法。在科索沃发生的所谓人道主义危机为美国达到此目的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科索沃地处欧洲软肋,在这个地方挑起战争必然能够阻止国际金融资本因对战争的恐惧而暂停投资于欧元区和大量购买欧元,美国过热经济得以全身而退。事实上,科索沃战事一起,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就一路下跌,到战争结束时已从1欧元兑1.18美元跌到1欧元兑1.03美元的低价。而与此相反,战争期间美国股市不跌反升,自1999年3月16日道指突破10000点之后,到5月3日突破11000点大关,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因此, 欧元在启动之初给人留下了“软弱”的坏印象。

此外,科索沃战争对欧盟经济还产生了一系列其它不利的影响。一是战争对巴尔干地区经济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自空袭开始后,多瑙河上的桥梁很快被毁,陆路交通中断,4月1日开始河上航运彻底中断。这些设施的被毁,给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多瑙河流域国家的航运业造成严重损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由于战争对巴尔干地区国家(不包括南联盟)宏观经济的破坏,其国际收支逆差将为15亿美元左右。欧盟因此对该地区的出口也大幅下降。希腊损失尤其惨重,截止战争爆发后一个月,其在科索沃危机中的损失就高达13亿马克。二是战争造成的难民潮及科索沃重建给欧盟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据联合国高级难民署估计,自3月24日战争爆发至5月中旬,就造成至少80万难民,欧盟为此支付的人道主义援助已达1.8亿欧元, 却仍然是杯水车薪。欧盟委员会估计巴尔干地区的重建费用将为300亿美元左右。 三是战争引发严重的生态灾难。由于北约在轰炸中使用具有放射性物质的贫铀炸弹,以及对南各地的石油工业设施和化工厂进行了轰炸,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和化学有毒物质通过空气、河流渗透到土壤、水中,从而对巴尔干地区及周边地区动植物生存环境造成持久性的破坏。为恢复该地区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而付出的努力将是长期的和代价昂贵的。四是军费开支大增,威胁欧元区各国遵守的预算赤字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 %的标准。

因此,战争使西欧经济发展减缓。欧经会《1999年经济研究报告》指出,1998年西欧经济的增长率是2.7%,受科索沃战争的影响, 西欧向东南欧国家的出口减少,军费开支大增和消费者、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1999年西欧经济增长率将由预定的6%下调到2%,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也会降至2.2%以下。

虽然战争确实起到了弱化欧元、打击欧元区经济的作用,但正如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两面性一样,战争反过来也激化了美欧经济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竞争。

首先,科索沃战争促使美欧贸易战愈演愈烈。在欧元贬值的情况下,欧盟正好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推动对美出口,以此拉动经济增长。正如德国财长汉斯·艾歇尔所言,欧元疲软“有利于出口不是什么问题”。因此,1999年4月,为刺激经济增长,欧洲中央银行将核心利率从3%降到2.5%,进一步降低了欧元对美元的汇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急剧增加的贸易赤字为2480亿美元,预计1999年赤字将达3100亿美元,美国因赤字而欠其他国家商界及个人的债务净值将达2万亿美元。 (注:1999年5月17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单是1999年5月间,美国的贸易逆差就达创记录的213亿美元。《日本经济新闻》5月20日指出,由于美国的对外纯债务额已增至1.5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0 %,从美国继续负债的可能性来看,美国将不能继续充当“海外产品的最后买主”。也就是说美国必须削减贸易赤字,否则就有可能导致美元信用危机,使美元突然贬值,引发债券、股票的连锁性贬值。

为此,美联储于1999年6月12日把基准短期利率从4.75%提高到5%,以抑制经济过热,如此却进一步提高了美元对欧元的汇价,扩大了美国对欧盟的贸易逆美。不得已,美国只好一方面把希望寄托于日本及亚洲其它国家的经济复苏,带动美国出口增加;另一方面,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频频将欧盟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告上WTO,以减少进口。 最近美国针对欧盟禁止进口其牛肉制品一案状告于WTO, 并对除英国外的主要欧盟国家的畜产品出口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

美欧愈演愈烈的贸易战已引起业内有关人士的关注。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在一篇名为《美国和欧洲:巨人的崩溃?》的文章中警告,如果华盛顿不能通过建立伙伴关系结束它在贸易和财政政策上同欧洲的冲突,它自身的问题可能会像它膨胀的贸易赤字一样迅速失去控制。但美欧经济冲突似乎不但不会止息,反而愈演愈烈。

其次,科索沃战争加剧了美欧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争夺。这是因为,美国借助科索沃战争在打击欧元区经济的同时,推出了北约新战略,意在以北约统一欧洲,直至将北约扩张到一些前苏联国家,届时欧盟将变成北约控制下的一个地区组织。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欧盟就仅仅是一个大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民族利益的冲突下,它将变得毫无特色,从而美国得以将欧盟这个竞争对手销蚀于无形。因此,这一方面刺激欧盟加速启动政治一体化和建立欧洲独立防务的进程,另一方面则推动欧盟展开了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争夺。

就在南联盟上空的炮声刚刚沉寂的1999年6月28日, 欧盟与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4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从而进一步加强两大陆间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双方宣布为达成一项自由贸易协定将于1999年11月开始进行谈判。这实际上是欧盟对美国倡导的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挑战,是“欧盟与美国在拉美的雄心相抗衡”。在亚洲,欧盟继续推动亚欧经济合作,保持自1996年3 月建立的亚欧首脑会议磋商机制的活力,以对抗美国“新太平洋共同体”战略构想;在地中海则积极推进“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抵制美国主导下的北约框架的束缚。因此可以断言,科索沃战争并未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增强了美欧的联合,实际上是加剧了美欧的经济冲突。

标签:;  ;  ;  ;  ;  

科索沃战争与美欧经济矛盾_科索沃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