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现代化建设绿色家园--“2007年中国现代化报告”综述(摘要)_生态环境论文

实施生态现代化建设绿色家园--“2007年中国现代化报告”综述(摘要)_生态环境论文

实施生态现代化,建设绿色新家园——《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新家园论文,摘要论文,生态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生态现代化的历史事实

世界生态现代化的6个历史经验

1、生态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必然。随着地球人口密度的增加,人类的物质需求和废物排放,都将逐步逼近自然环境可以承受的极限。人类生活模式和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转型,是必须的。随着全球化和发达国家生态现代化的进步,发展中国家将不可回避生态现代化的国际和国内压力,所以,生态现代化逐步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2、生态现代化不会一帆风顺。生态现代化,需要理性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随着经济波动和环境变化,人们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当经济衰退时,环境意识会受到挑战。当环境危机时,经济增长会受到质疑。

3、生态现代化需要创新和学习。生态现代化要求环境友好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要求生态合理的结构转变和模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观念的变化是关键。在生态现代化的先行国家,创新和观念变化是本质所在。在生态现代化的后行国家,学习和观念变化是重点,地域性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

4、生态现代化需要国内合作。生态现代化是一次生态革命,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管理和个人行为的生态合理的转变。人类文明史上的每一次革命,都引发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和激烈的社会冲突。政府、企业、社会、环境保护组织等,都面临生态革命的冲击。他们既是变革的力量,也是变革的对象;他们需要改变别人,也需要改变自己。冲突与合作,就在所难免。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保冲突在继续,但环保合作已经成为主流。环境议程的全民合作和民主参与,是生态现代化的一个典型特征。

5、生态现代化需要国际合作。太阳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大气循环、水循环、碳循环、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等,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它们跨越了国界,超越了民族。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空气污染扩散、废物污染转移、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都需要全球公民的通力合作。

6、生态现代化没有最佳模式。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现代化可以分为三大类型。首先,欧洲的生态现代化,比较具有“理想主义”的特征。他们首先提出生态现代化理论,推动欧盟的环境合作,并积极向世界其他国家传播生态现代化。其次,北美的生态现代化,比较具有“实用主义”的特征。他们首先提出工业生态学,推动环境立法和环境治理,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理论创新相对比较少。其三,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现代化,比较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发展中国家,多数结合本国国情,有选择地推进生态现代化,政府和科学界的作用比发达国家更为突出。其中,有些国家选择综合生态现代化,有些国家选择经典现代化的生态修正。

世界生态现代化的基本原理

欧洲的生态现代化理论

荷兰学者摩尔认为,最先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少数西欧国家如德国、荷兰和英国,首次提出生态现代化理论。这种理论追求经济有效、社会公正和环境友好的发展。这是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模式;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脱钩。生态现代化的核心是预防、创新和结构转变。它有六个要点:

1、现代工业社会需要持续的生态重构,建立生态现代性。这种生态重构,是生态和环境意识引发的社会实践和制度的转型和改革。尽管目前的生态转型过程还不能说是线性的和不可逆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永存的和很难倒退的。

2、在生态重构中,要发挥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的联合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是生态改革的核心机制,同时强调在生态改革中经济和市场动力的重要性,市场经济鼓励的、政府促进的工业创新能够促进环境保护。

3、正确对待环境挑战。不仅把环境挑战看成是危机,也看作是机会;把减少污染看成是加强经济竞争力的工具,而不是要求额外地增加和维持昂贵的末端处理技术;生态现代化可以看成是环境敏感技术的机会。

4、建立新的环境议程。通过建立新的环境议程,超越各种冲突和利益,形成环境议程联盟,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风险,解决经济增长和相应的环境管理的常规矛盾。

5、建立前瞻的和预防的环境政策。采用预防原理,促进环境改革,推动宏观经济结构、生产和消费模式、技术结构和环境政策等的长期结构变化。

6、采用工业生态学原理,建立参与式的战略环境管理。

广义生态现代化具有15个基本特征、10个基本原则和3条基本路径等

广义生态现代化的15个基本特征是:相对可预期的、全球的、长期的、复杂的、进步的、转型的、系统的、渐进的、不平衡的、很难逆转的世界趋势、非物化、绿色化、生态化、经济与环境双赢、人类与自然互利共生。

广义生态现代化的10个基本原则是:预防原则、创新原则、效率原则、不等价原则、非物化原则、绿色化原则、生态化原则、民主参与原则、污染付费原则、经济和环境双赢原则。此外,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综合学科的许多原则和原理,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也适用于生态现代化。

广义生态现代化的3条基本路径是:全面生态现代化路径、综合生态现代化路径和经典现代化的生态修正。生态现代化具有路径依赖性和起点依赖性,没有最佳模式。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世界生态现代化的起步时期,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快车道,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于是,工业现代化的环境压力、生态现代化的环保需要,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双重挑战。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条路,重复发达工业国家走过的老路,先污染、后治理、再转型;第二条路,直接采用发达工业国家目前的做法,全面实行生态现代化所要求的生态转型;第三条路,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绿色城市化和生态现代化。综合考虑国际和国内条件,我们认为,综合生态现代化是一条合理路径。依据这条路径可以预计,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将在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中等水平。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国际比较

首先,中国121个生态指标与世界水平的比较。2001年中国人均草地面积、环保投入比例等15个指标与发达国家大体相当;中国城市安全饮水比例等13个指标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2001年中国国土生产率和城市空气污染(SO[,2]浓度)等40个指标与发达国家水平的相对差距超过5倍,工业能耗密度和农村卫生设施普及率等26个指标与发达国家水平的相对差距超过了2倍,城市废物处理率等40个指标与发达国家水平的相对差距小于2倍。

其次,中国24个主要生态指标与主要国家的比较。目前,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最大相对差距,自然资源消耗比例等3个指标超过100倍,淡水生产率等5个指标超过50倍,工业废物密度等4个指标超过10倍,农业化肥密度等11个指标超过2倍。例如,2003年中国自然资源消耗比例,大约是日本、法国和韩国的100多倍,是德国、意大利和瑞典的30多倍,是美国和英国的2倍多;2002年中国工业废物密度大约是德国的20倍、意大利的18倍、韩国和英国的12倍、日本的11倍、法国和瑞典的4倍;2002年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大约是法国、加拿大和瑞典的7倍多,是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4倍多,是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和巴西的2倍多。中国农牧业造成的生态退化也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其三,中国生态现代化指数的国际比较。生态现代化指数是生态进步、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的30个生态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可以大致反映国家生态现代化的相对水平。2004年,中国处于生态现代化的起步期,中国生态现代化指数为42分,排世界98个主要国家的第84位,排全部118个国家的第100位。2004年中国生态现代化指数与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相比,绝对差距为57分。这与中国处于工业化的发展期有关。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10个挑战

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生态现代化将面临10个挑战:提高全民现代生态意识,加速从物质社会向生态社会转变;加速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转型,提高经济生态化水平;加速消费模式的生态转型,鼓励绿色消费;制定国家能源战略,防止能源危机的剧烈爆发;建立长效预防机制,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让现代化惠及全体国民;提高环境信用水平,建设环境责任制;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开发国际资源和市场;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加速西部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在未来50年,中国生态现代化,可以以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生态意识为三个突破口,以轻量化、绿色化、生态化、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的“三化一脱钩”为主攻方向,努力完成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转型,实现环境管理从“应急反应型”向“预防创新型”的战略转变。在21世纪前50年,我们建议采取如下10个措施,促进中国生态现代化建设。

1、组织研制和实施中国生态现代化和地区生态现代化的路径图。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路径图,是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运河路径的一种集成,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生态现代化的运河路径、战略目标、基本任务、监测指标、生态进步监测、生态经济监测、生态社会监测和战略措施等八个部分。

首先,中国生态现代化的运河路径:依据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生态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绿色城市化、知识化、轻量化、绿色化和生态化,先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绝对脱钩、经济与环境双赢,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生态现代化水平;在2050年达到生态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在21世纪末达到生态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

其次,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21世纪前50年达到生态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的绝对脱钩,基本实现生态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在21世纪后50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互利耦合,达到生态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全面生态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20名。

其三,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基本任务:在21世纪,我们需要完成三项基本任务。第一项: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国际水平要上三个台阶。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国际水平,在2020年左右从低等水平升级为初等水平,在2050年前升级为中等水平,在2100年前升级为世界先进水平。第二项: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要前进三个阶段。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2000年为生态现代化起步期,在2030年前后进入发展期,在2050年左右达到成熟期,在2080年左右达到生态现代化的稳定期。第三项: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的世界排名提高80位左右。中国生态现代化指数世界排名,21世纪前50年提高40位左右,后50年再提高40位。

其四,中国生态现代化的监测指标:生态进步、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监测的36个指标。中国社会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各有36个监测指标。中国现代化建设,共有108个监测指标。

其五,中国生态现代化的生态进步监测:包括环境质量和土地质量的12个指标,21世纪前50年的总目标、分阶段目标(2010~2020~2030~2040~2050)和任务。

其六,中国生态现代化的生态经济监测:包括生态效率和生态结构的12个指标,21世纪前50年的总目标、分阶段目标(2010~2020~2030~2040~2050)和任务。

其七,中国生态现代化的生态社会监测:包括绿色家园和绿色生活的12个指标,21世纪前50年的总目标、分阶段目标(2010~2020~2030~2040~2050)和任务。

其八,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包括三个突破: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生态意识;三个布局:领域布局、地理布局和科技布局;三个安全:资源安全、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等。

2、采用绿色发展道路,控制和降低新增的环境污染。

绿色发展道路的原则是:高效低耗、高品低密、高标低排、无毒无害、清洁健康等,实现绿色工业化、绿色城市化和环境保护的互利耦合,达到发展和环保双赢的目的。

首先,走绿色工业化道路。《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阐述了新型工业化的特点。简单地说,新型工业化是传统工业化的信息化、知识化、绿色化和生态化修正,是工业化、工业信息化、工业知识化、工业绿色化、工业生态化和全球化的系统整合。通过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走绿色工业化道路,降低新建工业的环境压力。绿色工业化有10项具体要求和措施。

其次,走绿色城市化道路。《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提出新型城市化战略,建议城市化、郊区化、城市信息化、城市知识化、城市绿色化、城市生态化和国际化的协调发展,建设城乡平衡的绿色家园。通过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走绿色城市化道路,降低和控制新增加的城市污染。绿色城市化有10项具体要求和措施。

其三,同时实施其他绿色工程,如绿色家园工程和绿色消费工程等。

3、继续实施污染治理和传统工业改造工程,清除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

继续实施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工程。首先,在传统工业和污染工业集中的地区和流域,实施污染治理工程,清除历史遗留环境污染,并控制和减少新的污染。其次,传统工业,特别是资源密集、能源密集和污染密集的传统工业,需要进行工业流程的环保再造,以控制和降低工业污染。其三,继续实施污染总量控制和排放许可证制度。其四,建立有毒物和污染物排放的企业档案和企业排行榜,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4、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定期开展全国生态系统评价。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等,提高森林覆盖率;在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左右,在2100年达到40%左右。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善“退耕还林”工程,保护天然草原,建设优质草地,推进生态脆弱地区的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

5、积极促进生态城市、生态城区、生态园区和生态农村建设。

生态城市建设有六个重点。第一,生态城市和生态城区规划。第二,生态城区改造和生态新城建设。第三,提高城市废物和废水处理能力,改善城市环境。第四,提高城市绿化率,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第五,鼓励城市居民采用轻量化、绿色化和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第六,鼓励城市采用环保模范城市、模范人居环境、环境优美乡镇等环境标准。

生态农村建设包括六个方面。第一,继续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计划”和农村沼气工程,发展清洁能源,推进乡村清洁工程。第二,继续推进“农村改水和改厕工程”,提高乡村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普及率。第三,继续完善“退耕还林”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提高乡村的生态质量。第四,改善乡村能源和交通结构,提高乡村生活质量。第五,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草地农业等,提高农民收入。第六,加快城市化进程,降低农村人口密度和农村环境压力等。

6、发展三个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

生态农业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鼓励农户、农场、牧场和农业企业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或草地农业等。第二,鼓励专业化的生态农业区或生态农业乡镇的发展。第三,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产业。第四,鼓励生态农业县的发展等。

环保产业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鼓励废物资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第二,鼓励环保技术开发、环保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的发展。第三,促进生产和提供环保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的发展。第四,鼓励环保工业园的发展。所有环保产业,需要提高自身的资源生产率、降低能耗物耗和废物排放。

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可以分四个方面。第一,鼓励企业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再制造和再循环。第二,鼓励废物收集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建立废物分类回收站点和废物回收网。第三,鼓励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的发展。第四,鼓励循环经济园和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等。

7、建立三个生态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关键岗位环境责任制和关键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制度。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中国生态系统特点,划分中国的生态系统功能服务区。研究制定《国家地区开发法》,使区域开发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加强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的比例。在中央、省和市级财政建立三级生态补偿基金,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确保各级保护区的当地居民,能够达到国家或所在省市的平均生活水平;而且生活水平能够与国家平均水平或所在省市的平均水平基本同步提高。同时要预防依赖心理的发生。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岗位不同,责任有别。建议适时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法》,建立关键岗位环境责任制。关键岗位,上岗签订关键岗位环境责任书,离岗签署关键岗位环境审计书,关键岗位环境责任20年内有效。

建立关键项目环境风险等级评价制度。基本内容包括:第一,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识别出具有较大环境风险的关键项目(包括具有较大规模的项目);第二,定期对关键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评价周期可以考虑为5年到10年(特别关键项目每5年评估一次);第三,关键项目的关键岗位,采用关键岗位环境责任制。

8、实施三项生态工程:绿色家园工程、绿色服务工程和绿色消费工程。

在现有城区和乡镇人口密集区,实施绿色家园工程,普及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提高生活废水和废物处理率,提高人均绿化面积,提高清洁能源比例,逐步达到安全饮水、卫生设施、废水处理和废物处理率的100%,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彻底改善人居环境。

实施绿色服务工程,鼓励现代绿色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轻量化、绿色化和生态化。基本内容包括:第一,加快绿色服务业的发展;第二,降低服务业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第三,提高服务业的劳动和资源生产率;第四,改善和提高服务业的工作环境质量;第五,控制和降低服务业的废物和有毒有害物的排放;第六,促进服务业废物的循环利用等。

实施绿色消费工程,鼓励企业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如有机食品等)和绿色服务,鼓励有经济能力和环保意识的居民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是扩大绿色市场的基础工程。绿色消费工程的关键是诚信。绿色生产者必须保证绿色产品质量,政府和市场必须形成防止“假冒绿色产品”的机制,绿色消费者才会愿意支付绿色消费的“绿色费用”。

9、制定三个生态战略:国家资源安全战略、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国家环境安全战略。

国家资源安全战略包括:世界自然资源定期评估,中国自然资源定期评估,中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级别评定,战略资源的保护和国家储备,国际资源合作战略,战略资源安全战略等。我们建议,降低关键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的进口关税,平均关税从2004年的10%下调到1%;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将一定比例的外汇储备从“货币储备”调整为“战略资源储备”;建立关键资源的消费和占用的累进税制,抑制资源浪费。

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包括:世界能源储备和能源市场的定期评估,中国能源资源和能源市场的定期评估,中国能源战略储备工程,中国能源供给平衡的调配方案,能源危机的应急预案,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计划,清洁能源和能源技术指南,能源国际合作战略等。

国家环境安全战略包括:世界环境状况和趋势定期评价,我国周边国家环境状况和趋势定期评价,国际环境贸易定期评价,中国环境状况和生态系统的定期评价,中国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环境质量定期评价;中国环境安全战略和中国环境国际合作战略;自然灾害的预警和救助预案,国际和国内环境危机的应急预案,重大环境治理行动计划等。

10、组建三个政府机构:国家环境部、国家能源部和国家地区开发署。

环境安全重要性日益上升,环境问题牵涉面比较广,环境污染的社会影响比较大,而且环境管理的政府责任非常重大。建议组建国家环境部,统筹国家的气候和大气环境、水环境、森林和生物环境、工业环境和人居环境等有关工作,制定和实施国家环境安全战略。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从经济现代化的角度,建议成立国家能源部。从生态现代化和能源安全战略的角度考虑,需要组建国家能源部,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从地区现代化的角度,建议成立国家地区开发署。从生态现代化的角度分析,需要组建国家地区开发署,指导和协调地区的生态现代化建设。

如果全面完成上述各项任务,2050年的中国生态现代化将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将完全脱钩,人居环境质量将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普及率、城市生活废水和废物处理率、工业废水和废物处理率基本达到100%,资源和物质生产率提高10到30倍,工业和经济废物密度下降90%左右,工业和经济能源密度下降80%左右;全国60%人口拥有环境幽雅的绿色家园,60%城市拥有国家一级标准的空气质量,典型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率和服务功能完全恢复;全国大约1/3的国土为森林覆盖(约35%),1/3的国土为农业用地(约36%),其他1/3的国土为建设用地和其他自然景观;其中建设用地约占国土面积的9%,其他自然景观占20%。

如果在2050年完成上述目标,那么,在21世纪末,中国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生态现代化的概率将达到约30%。如果全面实现生态现代化,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届时,中国的天是蓝色的天,中国的水是清澈的水,中国的山是自然的山,中国的人是健康的人;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国家之一。

世界现代化评价

世界生态现代化指数

本期报告完成世界131个国家1970~2004年的生态现代化评价。由于许多国家的环境统计数据非常有限,这种评价只有参考意义。2004年有118个国家获得评价结果。

2004年,生态现代化指数排名世界前10位的国家依次为:瑞士、瑞典、奥地利、丹麦、德国、法国、芬兰、英国、荷兰和意大利。

2004年,瑞士等15个国家处于生态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西班牙等37个国家处于世界中等水平,巴西等40个国家属于初等水平,中国等26个国家属于世界较低水平。中国排118个国家的第100位。

2004年,德国等58个国家进入生态现代化。其中,德国等10个国家进入生态现代化的发展期,约占国家样本数的8%;美国等48个国家进入起步期,约占国家样本数的41%。

在20世纪70年代,荷兰等7个国家先后进入生态现代化;在80年代,意大利等11个国家先后进入生态现代化;在90年代,韩国等40个国家先后进入生态现代化。在过去的34年里,大约有58个国家进入生态现代化,约占118个样本国家的49%。

2004年世界现代化指数

2004年,瑞典等24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约占国家样本总数的18%,与2003年的比例相同;有30个国家全面完成第一次现代化,41个国家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已经完成和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的国家约占国家样本数的54%,比2003年提高2个百分点。

2004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名世界前10名的国家是:瑞典、美国、丹麦、芬兰、日本、瑞士、澳大利亚、德国、比利时和英国。

2005年中国现代化指数

2005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87%。2004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为86%,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5位;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为39分,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1位;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为35分,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9位。

2005年,中国34个省级地区中,香港、澳门和台湾已经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北京等7个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超过90%,福建等14个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80%~89%。北京和上海有9个指标达到第一次现代化标准,天津和浙江有8个指标达标,江苏、辽宁和黑龙江有7个指标达标,广东、福建、山东、吉林和山西有6个指标达标。2005年和2004年相比,重庆等11个地区全国排名上升,湖北等9个地区全国排名下降。

如果京、津、沪、港、澳、台地区不参加排名,2005年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排名前10位的地区为:浙江、江苏、广东、辽宁、福建、重庆、山东、黑龙江、吉林和山西。

标签:;  ;  ;  ;  ;  ;  ;  ;  ;  ;  ;  ;  ;  ;  ;  ;  

实施生态现代化建设绿色家园--“2007年中国现代化报告”综述(摘要)_生态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