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论文_牛巧芝

浅议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论文_牛巧芝

摘要:在当前社会,绿色建筑可谓是建筑行业的一大主流趋势,而在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一共包括了六类指标,即:室外环境和节地、能源利用和节能、水资源利用和节水、材料资源利用和节材以及室内环境质量与运营管理。从这六大指标可以发现,水资源利用和节水对绿色建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若能在给排水系统上应用节能节水新技术,将会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绿色建筑得以发挥出其应有的节能环保功效。

关键词:节水技术;节能技术;建筑给排水

引言

在当前社会,绿色建筑可谓是建筑行业的一大主流趋势,而在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一共包括了六类指标,即:室外环境和节地、能源利用和节能、水资源利用和节水、材料资源利用和节材以及室内环境质量与运营管理。从这六大指标可以发现,水资源利用和节水对绿色建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若能在给排水系统上应用节能节水新技术,将会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绿色建筑得以发挥出其应有的节能环保功效。

1.建筑给排水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1用水的管理不到位

在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当中,由于施工时间较长且用水量也比较大,使得我们对用水的管理不能及时和到位。虽然在建筑施工中已经对水资源的节约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却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成效。这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片面的认识所造成的,一些施工人员依旧存在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误区,在实际的用水过程中不注意节约和保护,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1.2给排水设备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给排水系统中的设备中也有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一些设备由于使用时间长或者是维护不到位造成使用标准不达标或者是排水的管道等受到腐蚀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生活用水的水质,造成水污染等。用水价格也是水资源浪费与否的关键条件之一。在一些地区,用水价格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居民用水较为随意的情况,由于缺少节水意识,而且从思想上感觉用水很便宜,因此便会养成浪费水源的不良习惯。用水的低价虽然造福于人民群众,但是却助长了一些人浪费水的行为,这样不仅仅是单纯的水资源浪费行为,更是对社会效益提高的阻碍。

1.3给排水系统施工中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中,给排水系统应当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划分,可是在实际的应用情况中依旧存在一些由于卫生器具配置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另外,如果给排水系统中对于管道的设计不合理的话,还会由于水流和振动等引起管道破损甚至直接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等,其中所造成的渗水、漏水也是水资源浪费的“元凶”之一。

2.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

2.1合理设置供水压力

供水水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时调节,因此供水压力调节同样是节水节能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事实上,既往的绿色建筑中很少针对供水压力进行调节,因水压设置不当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是非常严重的。例如,人们在日常用水中存在着水压过大的问题,用水量随之增加,但是实际对水资源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所以导致水资源的明显浪费。针对这种情况,绿色建筑应为其给排水系统合理设置供水压力,在规划设置前应首先对居民的用水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同时需要计算建筑中各类人员对水的基本需求,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便可进行供水压力的正确设定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给排水系统为例,降低供水压力可以减缓水流速度,使水资源在排放使不会产生过大的造影,影响其他住户的日常生活;同时降低供水压力还能减轻水资源的浪费程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当然,就用水计划的制定而言,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除了分析整个区域,还需要对小区内部作细化性的分析,对于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则应给予重点考虑,加强计算分析能力,以使其发挥出应用的节水效果。

2.2高层建筑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头

高层建筑的给排水系统需要十分精密的设计,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复杂,所以对供水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给排水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如果管网中直接引入贮水池,就会损失了许多可用水头HO,如果贮水池被设计在了地下层,HO就变成了负压,这种设计非常不经济合理,所以必须充分的利用HO。比如目前有一种无负压的供水系统,取消了贮水池,通过管道和水泵直接连接市政管网和建筑内的管网。通过精密的压力检测和水泵控制技术接力压水,即充分利用了市政管网的压力,也不会对水泵前管段造成负压,还有一个非常明显和好处就是避免了供水的二次污染和节省了贮水池空间。但是在应用中各城市供水部门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的推广、有的试行、有的非常谨慎、有的明令禁止。笔者建议应由国家、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认证和实验得出比较权威的结论,不能再莫衷一是,在此基础上如果可行就应推广和引导,最起码不宜再压制。

2.3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雨水,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合理分配它,才能物尽其用。小区的雨水,大多数采用先收集到储存再到转换为生活用水,或者利用雨水的渗透,回灌等性质转换为地下水,进行新一轮的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行雨水收集,大多数将屋顶的雨水顺着瓦片流到蓄水容器中,在转换系统中,通过去除有机物和消解有毒物质成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所以,在建筑过程中,建议用于收集雨水的材料多采用渗透性能较好的,会更有利于收集雨水。一般,会将降雨2min的水通过设备去除,以避免灰尘及酸雨等因素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2.4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能源节约

能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想从根本上控制能源的浪费,就必须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运用节水节能技术的同时,加强新能源的合理开发。一方面,通过提升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能源的开源节流。另一方面,通过利用新能源,可以有助于城市环境保护。以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来说,能源是取之不尽的,也不会为生产能源而导致空气污染。所以,节能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是节能方式的重要选择。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处于北纬40°以北,日照时间较长,均适合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应采用不同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例如,对于住宅项目采用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系统,可在采光阳台外统一设置集热板,该系统紧凑,分户独立,不占用公共管井及公共屋面,便于安装维护。水箱与集热板分别独立设置,热媒与热水系统独立设置,即避免集热板的承压不稳地,同时也保证储水箱的水质。由于储水箱位于阳台角落高位立式安装,可根据需要调节储水箱的容积,使太阳能的热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真正实现节能。

2.5加强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超压出流的控制

在传统的给排水系统中,相关的给水配件额支管都是经过了最大压力的规定同时也做出了标准限制。但是对于排水的超压出流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使得建筑给排水的压力相对较低,无法形成超压出流的合理限制,最终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中应该进行超压出流的合理限制,通过缩小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压力范围,使压力能够达到一个合理的稳定水平,从而也就实现了水资源的节能控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需要得到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明确水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即提高节能节水的意识,并配合采用新型的节能节水技术,对给排水管道进行优化改造,使其能够满足正常的用水需求。同时,建筑给排水系统需要具备排放处理污水的能力,保证居民使用到健康无污染的水源。最终实现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终极目标,期待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能够日趋完善成熟,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文康.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9).

[2]邹新刚,温仁新.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应用[J].建设科技,2016(01).

[3]李佳.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应用探微[J].江西建材,2016(16).

论文作者:牛巧芝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浅议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论文_牛巧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