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极致——为下一世纪设计目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论文,下一论文,极致论文,目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本文从分析图书馆目录的历史、现状入手,探索今后图书馆目录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目录功能的方法。
[关键词]图书馆目录
1 铁路和目录
1902年,纽约中央与哈德逊河铁路当局推出了新型列车,命名为“20世纪的极致”(Twentieth Century Limited), 被认为是领先于世纪的产物和当时所有其它列车效法的标准。
就在“20世纪的极致”投入运行的前两年。国会图书馆开始实施“卡片分发计划”,该计划以最快速度为各图书馆提供书目卡片。第一年分发了近3万张卡片,到1926年一年就分发了850多万张。40年代,许多州图书馆为该计划提供编目卡片。到60年代后期,MARC创建。70年代,国家书目中心传送书目信息实现了自动化,而且允许各图书馆按自身的习惯生产书目卡片。此后几年,各图书馆为获得高质量的书目记录纷纷投巨资建立自动化系统。但非常不幸的是,投资大而收效微,耗巨资建立自动化系统,而未能向用户提供他们所感兴趣的大部分信息,图书馆一直在失去用户。回顾目录的产生、发展,分析现状,探索今后的发展方向实属必要。
2 现代目录的起源
为了理解目录在今天情报检索中的地位,有必要回顾图书馆目录初始的含义以及概念的演变过程:
(1)18世纪的思想
目录植根于18世纪西方繁荣的学术思想。那时数学、医学、地理学等学科迅猛发展,民主思想在欧洲和新大陆空前高涨。科学、经济、政治的发展增强了西方人全面认识世界的信念,这种信念体现在企图对知识进行控制和分类两个方面,导致了百科全书和目录的出现。
(2)百科全书
在这个“理性的时代”,最有影响的思想之一就是能对西方所有的知识索引和分类。《狄德罗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种思潮的产物,它们汇集了基于欧洲观点的关于科学、宗教、历史、医药、地理、生物、数学和工业的知识——百科全书,成为当时人们认识和控制世界的精神结晶。
(3)图书馆目录
当学者们编纂最初的百科全书的同时,人类知识正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增长,图书馆的藏书也大量增加,人们已不再满意靠记忆来搜寻所需要的资料。1723年,哈佛大学图书馆出版了美国第一本印本图书馆目录。早期目录的功能是一种馆藏清单。目录从清单到检索工具的转变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其在图书馆所充当的角色,当图书馆馆藏情报数量超出个人头脑的掌握时,目录被赋予检索情报的功能,清单功能退居其次。
图书馆目录功能的变化带来其格式上的变化。从目录的清单功能向索引功能转变的第一步就是目录按主题字顺组织。比哈佛大学的目录晚20年,耶鲁大学推出其包含23个大类的分类主题目录,藏书则分五大类排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今天成熟的分类主题目录。但目录的哲学基础和现代主题目录的雏形都可追溯到250年前。
18世纪也产生了第一部编目条例。其产生是为了控制图书馆庞大的藏书,并便于将馆藏向公众开放。1791年第一本比较标准的书目描述规则出版,该规则建议使用卡片目录代替书本目录;3年后,一套100万张款目的卡片目录完成。随着分类主题概念、目录内容及著录格式的确定,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目录诞生了。
目录出现时的含义与开始使用时的含义是不同的。现在当读者检索某一方面情报时,首先选择检索目录,而目录的精确性和有序性成为检索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某一主题未包含在目录里,关于该主题的情报将很难获取;如果某一方面资料未包括在目录中,该资料将失去世界。正如百科全书试图浓缩人类所有的知识,目录则索引了所有的知识。
3 18世纪的理想与20世纪的现实
18世纪的图书馆员试图组织和浓缩人类的知识并且几乎做到了这一点。法兰西大革命后的学者可以查阅《狄德罗百科全书》和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卡片目录,前者汇集了人类知识的精华,后者索引了世界已出版文献。19世纪,百科全书和目录的效用性和精确性受到了怀疑,其最大的问题是学术立场的差异,甚至对立。第一部百科全书问世100 年后,事实使学者们清楚地认识到,用单部著作囊括人类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而百科全书的功能和形式,直到今天仍如再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一样,依旧被视为英语中最伟大的学术著作之一。
19世纪和20世纪也可以看到作为世界知识总索引的目录的衰落。尽管其索引功能不断完善,这种衰落仍不可遏止。从1791年的编目规则作为完善目录的开端,《不列颠博物馆规则》、杰威特关于建设图书馆目录的报告、卡特字典式印本规则、美国图书馆协会编档规则等都是19世纪优化图书馆目录的成果。20世纪继续修订图书馆目录规则。ALA 编目规则的附则——国会图书馆编目规则产生,英美编目条例、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和MARC记录相继出现。同样,在法国、德国、西班牙、苏联和日本等国家也有类似的规则产生。所有这些努力的目标都是提高通过目录查检其馆藏中包含的信息的能力。
非常遗憾的是,文献的产量超过了过去200年的总和。1791年, 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不过100万卷,而今天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逾8000 万件,也远比世界文献的产量少。世界出版物数量的激增使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收全,而索引馆藏的图书馆目录仅反映本馆的藏书。这样,目录的情报含量越来越小。
伴随目录的衰退,大量情报的出版形式发生了变化。18世纪出现了学术期刊,到19世纪期刊成为重要情报源,在各个学术领域开始充当科学交流的关键角色。19世纪初叶,全世界科学期刊不到100种;到19 世纪末,数量上升到几千种。而今天,《世界科技期刊一览》收录的世界科技期刊有5万余种。期刊本身并没有给目录出难题,而且19 世纪许多图书馆的目录做到了期刊论文一级;所使用的编目规则、主题标引表与图书一样。用户检索文献不必考虑出版形式。不幸的是,期刊数量的剧增使图书馆面对洪水般涌来的期刊论文一筹莫展。而期刊如果包含10篇论文,则要著录10套款目,如果期刊是月刊,一卷期刊则需120 套款目。一个图书馆如果订购100种期刊,那么, 著录工作量相当于其年购书的著录量。此种劳动强度,迫使图书馆放弃了对期刊论文的索引。
4 索引服务的兴起
19世纪出版的《波尔期刊索引》(Poole's Index of Periodicals)给图书馆一次选择的机会,自行索引期刊论文或者购买商业期刊索引检索期刊论文。尽管一些图书馆仍在做一些期刊的分析著录工作,但大多数图书馆选择了购买期刊索引的道路。Poole's 为图书馆索引其馆藏开辟了新的天地,它的成功导致了大批索引和文摘机构的产生。Poole-'s的存在,明显地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作业方式。然而,这种索引方式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目录多头,使检索变得繁琐。其二,商业期刊索引与具体的馆藏无关。其三,主题标引、款目格式不统一。商业期刊索引确实减轻了图书馆员的劳动强度,但检索效率却大大下降。
Poole's或其它索引机构的难题是怎样选择要索引的期刊。Poole's索引的期刊由其编者选定,与具体图书馆馆藏无关。图书馆面临两个棘手的问题:用户检索到的期刊论文图书馆没有收藏;而图书馆没有索引的资料,任何索引机构都没有索引。而馆际互借和全文传送的发展是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问题。但第二个问题与选择要索引期刊的标准有关,更难解决。
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最重大的变化也许就是对目录控制能力的下降。选择了商业索引期刊后,图书馆不做期刊论文索引节省了开支,但带来了目录的支离破碎和读者的不便。图书馆接受了各种不同的主题标引和编目方法,但可节省时间用于专著的编目。因为依赖索引服务,图书馆将期刊的部分选订权和大部分编目过程交给了出版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不匹配的主题标识、奇特的标引方式和不完整的索引期刊覆盖面。因为依赖索引服务,图书馆的特藏永不会被揭示。再由于期刊在图书馆中占据的主导地位,所以图书馆馆藏的绝大多数控制权已由那些永不跨进图书馆大门的期刊索引编辑们掌握。
尽管图书馆具有完善的著录规则和分类体系,但能控制的文献不及全部馆藏的百分之二。尽管这百分之二被组织得很好,索引得很完善,但相对于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工作。而且随着卡片分发计划的实施,对这最后的百分之二文献的控制权也将失去。正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图书馆接受他人的编目成果及商业索引机构的索引。在情报量持续增长,图书馆控制的馆藏日渐缩小的环境下,图书馆被迫日益远离了18世纪目录的概念:全面索引社会所产生的信息。
5 21世纪的对策
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使目录的编排更科学,检索更快速和有效,然而目录中不包含用户寻找的大部分情报资料。几乎没有目录揭示期刊论文、政府报告、缩微制品和专著的章节,而这些资料恰恰是读者最需要的。正如铁路当局建设了舒适、快速的列车的同时失去了乘客,图书馆发展了高效、快捷的目录的同时,其读者逐渐在抛弃图书馆目录而去使用其它索引工具。图书馆已到了其发展历史的关键时刻,必须作出选择,是维持现状还是改变目录思想,使目录真正成为图书馆馆藏的索引。值得庆幸的是,现代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再次允许图书馆创建一种目录,这种目录能全面索引图书馆馆藏,前提是确信这种索引是重要的。
(1)回归期刊论文索引到目录
重建目录的第一步是回收那些被外界掌握的目录控制权。回收权力的方法很多,但最一般的方法是将期刊索引库加载到目录库中。许多图书馆已采取了这一方法,将外部数据库加载到其联机目录上,这些外部数据可和目录整合在一起进行检索,存储则相互独立。不管怎样,这些数据库必须包含在主文档内,以便创建一套真正索引馆藏的目录。这种多重数据库检索服务(Multiple Database Access Service)系统正由NOTIS公司研制, 该系统允许用户在同一时间检索多个数据库中的记录。
(2)连接目录和馆藏
连接目录信息和各个具体图书馆的馆藏是十分必要的,这将帮助图书馆夺回一些被商业索引机构占据的控制权。包括FOLSOM图书馆在内的许多图书馆已经将期刊索引和馆藏相连接,甚至一些CD—ROM 出版商正在准备将本地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嵌入应用程序中。尽管由于经济的原因,图书馆放弃了期刊索引,而选择购买索引机构的期刊索引,但使这些外部索引成为图书馆目录的一部分,附有馆藏地点和排架位置是可能的。对读者来说,检索确有馆藏的目录也成为可能。这样,读者因图书馆过分依赖商业数据库而产生的不满将减少。
(3)加强书目记录
当图书馆决定目录不再负责期刊论文和其它非书资料索引后,目录的格式不再统一。虽然包括《哥伦比亚大学AVERY 建筑学期刊索引》在内的一些索引机构继续遵循书目记录单元导引(GUIDELINE
OF
THEUNIT BIBLIOGTAPHIC RECORD)和主题标引的有关规则(如LCSH), 但大量的索引服务机构各有一套关于书目情报的记录格式和主题表。这种违背书目情报标准化的行为导致了主题标目、名称形式、数据格式的差异和冲突,这种差异随联机编目和联机查询的开展日益明显。当图书馆目录选择并向MARC标准格式集中时,索引出版商则背道而驰,甚至数据物理意义的表示也各不相同。当图书馆试图通过合并商业数据以重新获得对书目的控制权时,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出来。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合并商业数据成为可能,但仍不能确认查重记录或者将标目标准化。例如,关于一篇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博士论文的记录可能在OCLC 、 ERIC 、PsycLit和学位论文文摘中都存在, 提供给读者关于该论文四个令人难以想象的不同记录。我们仍须面对两种选择:要么外来文档与书目库并存,要么提供大量的潜在的重复记录。在发展完备目录的道路上,每种方法各有缺点。图书馆员用手工检索,理论上可以合并或消除重复记录,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原因依然是劳动强度和费用问题。
目录发展的下一步将是优化系统,实现在多重数据库间的查重。这种系统的原型已被BRS、DIALOG等联机供应商推出。 当更多的图书馆开始在多重数据库上工作时,供应商或图书馆应推出一个必要的协议以实现将来自多个数据库中的记录合并到唯一的主文档中。这样的系统也应允许图书馆将其数据本土化。
只要系统能读各种来源数据并能进行格式转换,它就能按读者要求显示数据。许多书目系统已有能力用MARC格式、卡片格式或其它格式显示数据,普遍实现只是时间问题。解决了记录从存储到显示间的转换,用户就能控制数据而不是被数据所左右。值得欣喜的进步之一是以前游离于传统的目录之外的商业索引记录包含有更详细的书目信息和主题标识。许多数据库扩展了书目数据,增加了主题词、作者注释以及原始论文的文摘,这些信息对评价原文质量是非常宝贵的。未来的目录必须吸收这些先进的思想和做法,使书目记录成为原文的缩影。一些图书馆已经开始通过增加专著的目次内容和主题词加强MARC记录。联机目录给图书馆一次机会加强书目数据,尽可能地扩展源记录使其包含更多的关于原文献的信息。未来的目录(和许多今天的目录)系统可检索记录任一字段,从这点看,加强书目记录的信息量非常必要。如果没有充分的书目信息,任何最有效的检索系统也会失灵。
(4)新的检索技术
1791年编目条例出版后,可以通过作者、题名和主题三种途径检索目录,后又增加了索取号;此后200年, 这四种检索途径成为标准模式,至今仍是主流。到21世纪,检索技术将日益成熟,目录将胜任更精确、更复杂的检索任务。许多联机目录已进行关键词和布尔逻辑检索,关键词检索可深入到记录的任一部分,而不仅记录字段的首词;布尔逻辑检索可综合两种以上的检索结果。这两种检索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目录的功能。下一步目录的发展仍将是完善检索技术,使读者创造性地用任一方式检索到文献。新的机制将使用户用自己的术语和思维过程检索,而不是被迫接受图书馆设定的单一检索模式。超文本、模糊逻辑、人工智能以及其它非传统检索技术的发展,将使目录检索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适应人类的检索习惯。这种目录也适用于不同思维风格和水平的用户。未来的目录将摆脱物理形态的束缚,其检索机制也将摆脱书目格式的制约。
(5)规范控制
目录蕴含的信息越多,规范文档在目录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规范控制将在两层水平上起作用,即保证记录的唯一性和连接不同来源的记录,与过去所起的作用一样,各个记录在某一标目下将被连接在一起以使读者从相关的名称和标目下查全所有的资料。规范控制更有意义的用途在于使来自不同数据库的记录标准化。19世纪图书馆放弃期刊论文索引后,便陷入不同索引商制订的各种书目格式的泥潭中。21世纪的规范系统应能辨别来自不同数据库的重复记录,并且创建一种标准格式或者为用户提供一种最接近其检索要求的书目格式。目录包含的数据库越多,规范控制越必要。图书馆要发展单一的综合性的多种资料数据库系统,必须有规范系统控制同一知识实体的不同记录。
(6)语言
与规范控制相关的领域就是未来的目录应能满足那些持非主流语言用户的检索要求。在美国,非英语人口迅速增长,尽管许多图书馆为他们辟有专藏,但这些馆藏的目录和主题标识采用英语和英语主题词表。未来的目录应该能用其它语言补偿检索表,诸如将LCSH译成其它常用语言并将其与英语形式相联结;具体的图书馆能增加其认为必要的非LCSH的主题词。帮助和提示也用其它语言显示,而且系统能识别用户输入的语言。但目前没有哪个图书馆系统能实现上述功能。对未来的用户,这些功能十分必要。
(7)互联系统
目录发展得愈复杂,其相互间的依赖愈强烈。过去几年最显著的进步之一就是远程检索的实现。随着国家通讯网(BITNET、INTERNET)的发展,只要是系统成员就可检索200多家联机目录, 图书馆用户检索几千里外的目录和检索当地的目录一样方便。网络为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和馆际合作开创了革命性的道路。网络系统也可实现异地的全文传送,所以,只要情报能及时传送给用户满足其需要,馆藏地点将变得不那么重要。
未来的网络系统将把大量的异构系统联结成一个整体。随着公用命令语言标准Z39.50的发展,不同供应商的目录间通讯得以实现。对用户来说,检索网络中任一目录都会轻车熟路。通讯软件应能实现远程连通、命令翻译和执行、格式转换的要求。用户可以选择宿主图书馆的检索模式,也可选择远程的检索模式。标准命令语言将使检索不再繁琐。
当更多的图书馆成为网络的成员,全文传送技术的日渐成熟,用户的地理位置不再构成使用图书馆的障碍,通过互联系统,用户坐在家里或办公室就可检索世界上任一图书馆的目录,而且只要是合法的借阅者,其检到资料的全文将传送到他手里。如果传真、电子邮件技术应用到全文传送,那么异地用户检索情报的速度就可与在宿主图书馆中检索一样快捷。
(8)文摘和索引功能的合并
当前目录的发展完成了一次循环。一些图书馆正在将目录和百科全书结合起来(如阿利桑那州图书馆);使用这种系统,用户能发现特定主题百科全书的论述,然后检索该领域的专著和期刊的书目。这种百科全书全文库为处理其它全文数据开辟了道路,而且这一实践也模糊了索引和原始论文间的界限。未来的目录可能不仅索引世界上各类信息,而且为用户提供这些信息的文摘。这种包含关于各种主题的全文著作、文摘和索引的目录将比单一的百科全书或索引优越得多。18世纪的学者应用两种工具了解世界,而21世纪的学者仅需要一种工具。
6 21世纪的目录
以上所列的任一做法都能帮助图书馆加强目录的功能,选择其一,将使目录部分地改进;全部采纳,将使目录产生质的飞跃,接近18世纪的目录思想。现有的技术和21世纪初的技术将使目录回归其原来的含义:全面地索引图书馆内所有的情报。18世纪的学者是无法想象这种技术的,他们认为,目录仅仅索引单个图书馆的情报,而今天的通讯网络可使目录成为所有图书馆馆藏的索引。
尽管没有哪个图书馆敢声称其图书馆藏有人类所有的知识,但集合所有图书馆的馆藏则接近了这一理想目标。未来的目录事实上是所有图书馆馆藏的索引。图书馆使用商业数据的同时输入本地数据到目录中将成为可能。到21世纪末,我们可能不再谈论各图书馆自己的目录,因为所有图书馆形成了网络,网络中只存在一种目录,该目录反映的文献至少有一个成员馆收藏。当用户查检目录时,系统将检索所有类型的情报而不受其馆藏地的限制。专家系统在目录中的应用将使检索更有针对性和简明性。这样的目录也能起到版权认证和分担使用费用的功能。尽管这样的目录离我们似乎还遥远,但实现这种目录系统的技术目前已经具备。
张建勇 晏章军 编译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收稿日期:199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