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岚昌 广西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寨上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023-02
何谓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我认为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表现在作文中,应该是“立异标新,个性突出”的能力。这就是要使他们写出新颖、独创、变通、富有创意的文章。诚然,小学生作文创新始终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许多人都在矢志不渝地研究这一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试图站在巨人们坚实的臂膀上,探求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方法,以鞭策自我,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多角度培养学生构思表达主题的能力。
第一,要多角度地把握写作对象,也就是多角度地进行构思,从不同角度表达主题。例如,我让学生实践《美丽的家乡》创新写作时,首先引导他们可按方位、时间顺序,也可以按点到面、面到点,还可以按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等方法来写,但作文的主题都要同时赞美家乡的美丽。其次是表达方式,即在主题一变的情况下,设计新的符合个性的表现形式,如变顺叙为倒叙、插叙,或改倒叙为顺叙,或改变人称,或改变体裁,甚至改变情节结构进行再创造。再次,要多角度编写作文提纲,就是要求学生对同一主题列出多种不同的作文提纲,从而训练学生多角度地构想,具体是“位序变换,调一调,减一减,加一加”等方法,变换出独特的更多的提纲来,还可以利用儿童容易感知的直观形象的图画来启发学生的形象想象,开拓思路,培养其创造精神。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够设计出适合个性的富有创意的构思表达方式来了。
二、多种形式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联想。
创造性思维和联想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造能力的水平。而作为创造能力的核心,常与创造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强烈的创作动机和外在启示的激发下,就会充分利用人脑的意识和下意识活动能力,借助于各种具体的思维,以渐进或突发的形式,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 再组合和再创造,从而产生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新产品等创造成果。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
(一)多向发散思维的训练,即引导学生进行正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这样就必然会出现许多交叉和转向,这就能使思维扩散并深化,从而使作文别出心裁,新奇独特,不同凡响。如教学学生写《我熟悉的人》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正向思维,让他们想到人物的品质、性格、外貌、语言、动作等都是多样性的,可以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但是只要抓住能突出人物个性的某一方面来写就足够了,不要在一篇文章中反映人物多种品质,也不要在一篇文章中运用许多表达方法去表现人物的个性,只要选取符合个性的一两种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就行了,以免出现不协调的漏洞来。其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主题,提出别人不同的奇特的观点,选取别人意想不到的材料。如有一位学生经引导,写他的同桌小李经常去偷家里的白米,有一次被父母亲发现,挨了一顿打,但他毫不示弱,跟父母一边厮打一边叫喊:“你们为什么不养爷爷?难道活活饿死他,你们还这样下去,你们老了,我也同样这样对待你们!”这样一喊,一切厮打咒骂立即停止,接着是小李的父母同时跌倒在他面前。文章就这样结束,这难道没有创意吗?毫无疑问,多向思维训练充分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
(二)多种形式进行联想训练,就是引导学生多方面联想,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认识。这对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充实学生写作的内容和写出新意的作文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训练学生的接近联想,就是因为时间、空间上的接近而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其次对比联想的训练,即通过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对比,从而挖掘新的主题。再次是因果联想,就是通过两事物或多事物之间存在的因与果的关系的联想,从而展示事物内有的联系与发展规律,深化主题。最后是自由联想的活动,就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驰骋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联想中以生创造思维的奇迹,寻求到最佳的作文创新立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写《教师节送花》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节”字联想到一般过节的情形,再引导学生与教师家中所看到的情形对比,把教师家中的摆设与自己家中陈设对比,再去“考察”自己家与教师摆设异同的因果关系,最后自由想象,为自己家与教师家设计未来的结局。通过这样引导,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在一位学生在他的作文中写到:我们教师的节日形同虚设,家里没有瓜果飘香,没有山珍海味的佳肴,只有一张书柜和现代化学习用具——一台打开着的电脑,而自己家中现代化家具应有尽有,只惟独不见一本书和现代化的学习用具,从而联想到简陋的家居,蕴藏着知识和智慧,将来一定前途光明,而豪华的布置掩盖不了精神的空虚,将来前途无光,这就使文章显得很有深度。
三、多种途径写中求异。
求异思维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培育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并从中获得与别人不同的新思想、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新理念等,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作文的创新综合素质。首先是选材中求异,就是在选材时引导学生选出异于别人的材料来表达主题。其次,是体裁和表达方式上求异,就是鼓励学生关于选择与别人不同的又符合个性特点的体裁和表达方式来表现主题。再次是立意上求异,就是允许学生在立意上异于别人,说自己的话,写出真情实感来。第四是结构上求异,即是引导学生在布局谋篇时可以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结构方式。第五是开头结尾中求异,即是激励学生作文开头结尾方式多样化,选择自己擅长并有特性的开头结尾方式。第六是要在遣词造句中求异,就是经常引导学生在描写同一事物时尽可能的运用异于旁人的陌生化词语和句式。如写《我的妈妈》时,我就是从以上列举的六种求异思维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结果他们的作文观点比较新颖,思想别致,选材丰富多彩并且个性突出。有一位学生在作文描写她妈妈虽然没有西施的美貌醉倒天下男人,却也是一村之花,爸爸追到妈妈真是牛屎上插鲜花。然后,笔锋突转,写她爸爸坚决要与妈妈离婚而终于离婚了,让人悬念横生。再追叙爸爸在外面打工挣钱的辛苦,而妈妈却在家整天整夜就知道打牌赌钱,毫不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还时常打骂子女,她恨她妈妈,支持爸爸与妈妈离婚。这样的文章既新奇又有现实意义,更富于个性化,不失为一篇成功之作。
四、优化作文教学过程。
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使学生能从写作教学中掌握基本的作文知识和作文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作文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优化作文教学的过程,立足于课内,面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因为作文材料来源于生活现实。 (一)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写作形式。首先鼓励学生放飞心灵,放飞个性,多写放胆作文,即让学生放开思路,自由行文,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其次,要让学生“先写后导,导评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他们就会自由发挥想象、自主地尝试行文,而“导”建立在学生“写”的基础上,既导向明确,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
(二)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力求思路创新。首先,就是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常规,多向思维找到具有独特个性的切入点,突破旧模式,以掘、发展作文创造力。其次是反弹琵琶,开阔思路,不拾人牙慧,不作平庸之谈,而是提出新颖而又深刻的见解,常中出新,平中显奇,以新取胜,以巧取胜,就会收到出其不意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三)创设良好的创新习作环境。首先要营造自由开放的作文教学氛围,就是立足课内,面向课外,面向生活开展丰富新颖的作文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的智力背景,扩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意识。其次要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就顺应了儿童的“活动”的天性,打破了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的桎梏,他们就会到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写作,从而激发他们创新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构思表达主题是基础,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是核心,用多种途径在写中求异是最佳的方法,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是达到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诚然,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条件、方法及途径还有许多,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论文作者:韦岚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个性论文; 主题论文; 求异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中国教师》2020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