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策略简谈论文_李怡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策略简谈论文_李怡

李怡(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江苏 泰兴 225400)

摘要:美术体验教学,就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注重美术新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实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个性,重视学生学习活动过程,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新课改教学理念。

关键词:小学美术;体验教学;教学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12-200-01

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体验即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策略一:激发兴趣,以情感促体验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无论是情感氛围的营造,还是学生情感投入的调动,都能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奠定基础。

如《画感觉》一课,教师先播放节日礼花绽放的声音让学生来猜吸引学生,接着请几位同学上台演示小焰火棒燃烧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火花四溅的情景,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明白,感受到的事物可以借助视觉听觉再现出来。然后启发学生将感受最深的事物创作出来。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获得喜悦和成功的体验。

像表演、游戏、竞赛等方式都能给学生营造轻松的体验环境,使之愉悦地投入到情感的体验。

策略二:探究方法,以感官促体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到:“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观察是充分的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感知事物,认识事物,获取知识,获得感官体验。其中,视觉因素在美术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静止、运动;平面、立体;真实、虚构的视觉感受能带来丰富与多样的综合体验。《美术课程标准》也强调:“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组织带领学生通过尝试闻一闻、听一听、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

如在《美丽的印纹》教学中,让学生先将课前收集到的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品拿出来在把玩、触摸的过程中,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物品凹凸不平的特点,再进行尝试敲印,找到出现纹理效果的原因――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然后启发学生对印出的纹样进行合理的联想,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添加,完成作品的创作。

策略三:综合运用,以合作促体验

学习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封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客体成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教材活起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性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

在教学《叶贴画》一课时,通过摸摸、看看、闻闻,体验对叶子的感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对树叶的积极情感;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树叶像什么,教师制作出有趣的画面(用形状各异的叶子做成金鱼、青蛙、渔夫等),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师提图片的启发下,用小豆和牙签、火柴梗等辅助物品摆出火车、小鸡、机器人等图形体验到想象和成功的乐趣;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将联想到的形象制作成图案,有的用圆圆的榆树叶作脸蛋、火红的枫叶作裙子、长长的柳树叶作身体,一个翩翩起舞的小女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还有的制作出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津津有味地吃着竹子、穿着蓑衣的渔人在江面上独自垂钓……一幅幅形态逼真、妙趣横生的图案便呈现出来。在自主表现、合作学习和集体活动的创作过程中,从直接经验提升至体验层次的知识与能力会得到综合表现,学生在创作中享受体验,感悟体验。

策略四:多元评价,以成功促体验

《美术课程标准》倡导“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因此成为不断进步的动力。

《叶贴画》一课在反馈评价环节,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教师设立兴趣奖、情感投入奖、学习习惯奖、合作学习奖、作品精美奖、最佳创意奖等众多奖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给予高度肯定。

策略五:拓展延伸,以积累促体验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一个感知、经验、感悟、内在和外在的过程。当学生们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后,学习并没有结束,课外延伸使学生体验进一步升华。将美术应用于生活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实践能力与探究创新能力。要培养儿童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新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儿童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例如:《世界地球日》一课,课后利用学生设计的剪贴画、海报、自编小报形象,组织一次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宣传活动,不但发展了学生的美术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演能力,更让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又如:《美丽的花边》,课后让学生用花边装饰墙报,装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美的陶冶,增强主人翁意识。这样一来,学生们的体验再次得到升华,实现了学生的有意识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终生学习、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体验教学,它改变了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美术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正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程明. 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宋小玲. 体验式教学激发美术高中生学语文兴趣的探讨[D].广州大学,2012.

[3]杨凤林. 高师教育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策略探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09:111-112.

论文作者:李怡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策略简谈论文_李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