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实现梦想的天堂论文_冷维琴

让课堂成为学生实现梦想的天堂论文_冷维琴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冷维琴 山东省莱西市实验中学 266600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多媒体激发兴趣。在学习有关“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措施”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依据教材进行讲解,学生很快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方言在课堂上播放出来。学生对这些新奇、陌生的语言一窍不通,教师让学生尝试进行翻译后,再将方言所表达的内容公布出来,学生在对比“各式各样”的“翻译”后哄堂大笑,不仅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

2.模拟导游激发兴趣。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后,为了让学生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导游”,并在活动开始前讲明“游戏的规则”:(1)了解并掌握导游的基本常识;(2)每个学习小组都针对某一长征路上的重要地点撰写导游词和安排旅游路线;(3)每个小组的表现时间在5~8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此项游戏,不仅锻炼了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在活动中建立了合作的意识,提高了合作能力。学生不仅对历史学习产生了兴趣,也加深了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体会和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艰难曲折的认知。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创新,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为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生参与激发兴趣。历史知识由于其比较久远并且与现代的生活方式有所差别,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就可以搜集一些影像资料或者是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开国大典之时我国人民的激动与兴奋,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历史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是从表面到深层、从感性到理性的,而只有学生具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保证这一过程的有效实现。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许多历史事件是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学生自然会对它们感到陌生、有距离感;而我们一旦将学生的兴趣点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模式,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的情绪反过来又会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如可从我国运河名城丛书之一的《运河名称——苏州》的出版助推了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新闻情境入手,结合图文向学生展示京杭大运河的前身是隋朝大运河,以激发学生探究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历史。这样的方式角度新颖,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了运河的历史作用,探究出了人们对运河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的措施。再如12月13日南京鸣响防空警报、1980年版人民币上人物像的民族名称、美国国旗的变化等,当教师把这些生活中易被忽视的细节背后所蕴涵的历史背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有眼前一亮之感,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这些生活细节背后更多的历史。教师要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构建趣味课堂,让学生带着梦想走进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实现梦想的天堂,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编织梦想、培养历史思维。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历史是发生在过去某一时段的客观事实,其所反映的是人类以往的社会生活,不可复生和再现。面对没有情感的文字描述,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何而言不得而知。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巧设情境,“再现”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

2.唤起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由于初中生年龄小、阅历少,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之不同年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因而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知历史人物的“何为”确属不易,出现困惑在所难免。就历史学科而言,教师如何让不谙世事的初中生去理解、认同某些历史现象的正能量?如何从历史学习中得到大如世界观小至做人品格的教育?作为历史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索,允许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3.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以果探因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行为进行原因分析,推断出其成败原因的一种心理过程,其得出的归因结果如何直接影响其能否进行自主学习的行为和态度。对学习成败的原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将其归为自身的能力、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任务的难度、运气的好坏等四种情况。对于学习成绩处于劣势的初中学生来说,其将失败归因于历史课学业难度过大、自身的学习能力不足,会出现焦虑、信心不足的倾向,产生学习无助感。而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极有可能将学习成绩不理想归因于运气的好坏,认为一次考试成绩说明不了什么,因而出现不重视、盲目乐观的态度。这样的归因结果极可能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状态,抑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历史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归因谬误,帮助学生确定具有挑战性而且能力可及的历史学习目标,指导其运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目标任务,克服历史学习中的消极行为,增强其学习历史的自信心,进而引导学生客观地对学习成败进行归因。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成绩的取得不能光靠运气的好坏,每一次的点滴进步都与其学习的付出程度分不开,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的潜能。

论文作者:冷维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让课堂成为学生实现梦想的天堂论文_冷维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