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滨江学校
【摘要】近年来,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或由爷爷奶奶照顾,或由亲戚照顾,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乏,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表现出自卑、胆怯、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现状、现状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进行教育提出了我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教育对策
【正文】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众多的农村孩子因此与父母分离,留守在农村老家,继续学业,过着与祖辈相守的生活。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过着分开居住、生活的儿童。留守儿童的现象一般只在中国被提及,也是中国近年出现的一个严重社会现象。其出现是由于现代化的发展而导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留守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以维持生计,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能接孩子进城留在身边。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的分开而缺少必要的思想指导和观念的塑造,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当然外出务工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有一定的安排,通常有一下几种情况: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由父亲或者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照顾;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寄宿制学校或者民间托养照顾。这些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对错认知、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不利因素,最终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一、留守儿童现状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值得所有人的广泛关注,80%的留守儿童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还有一部分托付给亲戚、朋友照管,甚至还有一小部分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与监护等多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教育、心理健康、道德品行一系列问题。
1、教育问题: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给予孩子帮助和指导,留守儿童不良的学习习惯越来越多。具体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时间思想开小差,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懂又不问或无处问,学习情绪化,甚至逃学或辍学。
2、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长期低龄住宿学校,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亲情的缺失给学校教育造成不小的困难。也给孩子们的心理出现扭曲和变形。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性格内向、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斤斤计较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道德品行方面:“留守儿童”大多隔代带养或由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带养,他们缺乏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缺陷,由于老人的溺爱或亲戚朋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生活习惯不良,卫生习惯差,放学后长时间看电视,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还有的孩子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违反校纪校规、小偷小摸、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和一些社会上的问题青年混在一起抽烟、酗酒、抢劫等。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思考
1、社会支持。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社会重视,政府支持。在农村,各乡、村级政府部门可以定期进学校,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妇联、团委等部门组织一些关爱活动,给予学校经济上的支持,给予孩子们生活学习上的关爱,来弥补他们感情上的缺失。如定期安排司法干警走进校园,宣讲法制故事。文化部门可以每学期到学校播放学生适宜的影片,进行亲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2、各学校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各中小学要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帮助解决教育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每月定期召开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座谈会,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对一些行为表现特殊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发现问题学生,不能讽刺挖苦,老师要结合家庭情况综合分析原因。对学校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成立“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对应的帮扶老师具体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制订帮助计划,明确帮助时间、内容、阶段性效果。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手牵手”活动。各班要求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一起成长。让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留守儿童”真诚的帮助,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让他们体会到不是兄妹胜似兄妹的同学情,感受到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亲情。
4、建立亲子沟通的渠道。父母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经常了解孩子的信息,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外出务工的父母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节假日,回家探亲。父母若不能回家,可以在节假日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与父母同住,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5、重视感恩教育。
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就应该对他们关心、爷爷奶奶就应该疼爱他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理解父母的辛酸,尊重老年人。学校可以分班举行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说说爸爸妈妈的工作,回忆他们对自己的爱以及应该怎样报答他们。
总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现实中亲情的部分缺失有着重要的关系,只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覆盖性,在网络的帮助下,拉近“留守儿童”与亲人的空间距离,弥补现实的部分缺失,让留守儿童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文为2016年度陇南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网络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的应用研究》(LN[2016]48)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苟平芳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儿童论文; 父母论文; 孩子论文; 学校论文; 农村论文; 学生论文; 亲情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