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访中山大学郑永亭教授_现代社会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访中山大学郑永亭教授_现代社会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访中山大学郑永廷教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山大学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哲学论文,教授论文,郑永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我们在报刊上看了您发表的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记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您为什么要强调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呢?

●发展是一个哲学概念。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发展这个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有人认为“进化”、“进步”就是发展;有人把“实现内在潜能的过程”称作为发展;有人把“周期轮回”看作发展;也有人把“变化”、“演进”说为发展;还有的人认为,发展就是超越原有的状态,进到更高水平或阶段。总之,发展这个概念运用的领域越来越扩大,其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以致到了现代社会,有学者把“发展”作为一个独立研究对象,建立了“现代发展学”学科,在哲学领域,则形成了“发展哲学”的新分支。

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主题,是时代的特征。发展这个概念,是当代运用最多的概念之一,它几乎被引入到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发展作为解放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既然发展概念已经广泛引入各个领域,那么,我们也可以把发展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由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了必要性,又由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所创造的条件提供了可能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应当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

引入发展概念,是为了从哲学层面上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研究和实践,增强科学性,克服经验性;增强创新性,克服滞后性;增强系统性,克服分散性;增强有效性,克服一般化。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发展概念,目的就是从理论上,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关系上,探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把发展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很有必要,意义十分深远。但思想政治发展涉及到许多问题,您能否从本质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作一个概括呢?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就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并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改革、转变,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发展过程,这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是一个渐进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是按照全社会逐步改革开放的进程进行的。由于经济领域改革发展很快,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思想政治教育受其特点影响,相对比较滞后加上要改革长期形成的、体系十分完备而在过去时代发挥过巨大作用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新体系,在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都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因而,改革旧体系,建构新体系只能是一个渐进发展过程。二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深化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渐进整合、系统完善的过程,是伴随社会现代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协调和深化。所以,我们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本质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它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应是同一概念。

▲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的概括,使我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方向、内涵。这一发展方向、内涵,就我的理解,应当是非常丰富的、深刻的。那么,我想请教,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认识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呢?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有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的实践基础,也有指导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现代理论,发展实践与发展理论相结合,是我们认识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

首先,和平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特征。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他强调“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正因为和平与发展“关系全局”,具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所以和平与发展构成了时代特征,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邓小平把它概括为当今时代的发展理论。我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不仅必然带动上层建筑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发展的上层建筑为其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是影响甚至决定上层建筑性质与方向的因素,对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有直接作用。是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经济,还是以现代思想政治为指导发展经济,这是一个时代性问题、政治性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局面,必须积极主动发展自身,必须保持一定超前的优势,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发展,或者发展慢了,只会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理论内容、环境内容、目标要求、方法途径等都不同于过去时代,具有开放性、现代性、发展性的鲜明特征。这一特征,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一种变革的发展,即改革过时的、旧的体系,建立现代的、新的体系。

其次,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改革开放理论是我国新时期最重要的发展理论,改革开放实践是我国新时期最伟大的实践。我国的改革是整个社会全方位的改革。改革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这些变化也必须进行改革。同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体制的改革,也必然要求并带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发展动力,而且直接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基础。同时,邓小平强调:“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对外开放的本质就是发展,而且是面向世界的快速、协调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就是开放发展的理论。开放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狭隘领域和教育层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三个面向”的广阔发展舞台,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广泛时空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以其高度社会化、现代化面貌,融入现代社会。同时,开放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封闭、单一的文化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信息环境、竞争环境,面临着各种理论、思潮、信息的激荡、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进化比较、鉴别、选择。“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和斗争才能发展”。“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

再次,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指导、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既符合现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几代人的需要”的情况下,获得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关键因素是人。人既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即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现代人和未来人的长远利益;人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即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生态平衡归根到底是由人决定的。所以,可持续发展,实际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经济、环境、生态方面所出现的严重问题,如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的现象,决不仅仅是科学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很大程度上是人不全面、不协调发展的反映和表现。正因为如此,所以环境伦理、生态伦理、科技伦理以及信仰伦理才尖锐而突出地摆在现代化的面前。现代人如果不从思想政治上警醒,不从可持续发展上找到自身发展的方位与路径,特别是找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伦理支持,现代人就会遇到生存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由思想道德危机而导致的生存环境危机。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仅仅只关照人自身的思想道德,就像经济学家不能只顾发展经济而不顾环境状况,生态学家只研究自然生态而忽视社会状况的道理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探索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同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以全面、协调的观念研究经济、环境、生态中人的思想政治情结,发展经济伦理、环境伦理、生态伦理内容,用以协调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保持人的发展与社会、自然界发展的平衡。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确立“面向未来”的观念,即长远发展观念,预防人们的短期行为与片面发展,引导人们始终站在社会发展的前面,进行全面发展的引导。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指导解释社会活动、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有利于规范人们相互之间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之间的各种行为,并提供文化修养、激励机制以及价值观念等一整套观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长远发展指导。

第四,人才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发展。人才资源开发理论,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对人才资源合理利用、对人的潜能深度发掘的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人才资源开发的实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焦点。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依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这一逻辑关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共识。为此,人才培养与人才竞争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所以,邓小平反复强调,要靠教育发挥我国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要提高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要在党内和全社会造成一种风气:尊重人才。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到了全社会的面前,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

人才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艰巨的任,指明了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要担当人才资源开发的重任务,必须努力改变中国深层文化结构,为培养和选拔人才创造有利环境,克服重人文,轻科技;重官位,轻事业;力求平稳,不敢冒险;知足常乐,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惯于均衡,抑制冒尖等倾向,“使拔尖人才能脱颖而出。”为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创造条件。

同时,要增强思想教育的创造性,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具有特色的各种人才服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就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已经向教育提出了培养人们创造精神和实际能力的迫切要求。创造,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最强有力手段。创造,是人的主体性的最充分的发挥,是人的内在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创造,不仅包括创造能力,而且包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比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层次的精神,它既要有远大的目标、执着的追求,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也要有顽强的意志、勇敢的拼搏精神去克服困难和阻力;还要有不怕挫折的冒险精神、不怕失败的牺牲精神去面对创造的风险。因此,培养这种创造精神,不是一般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能担当的,需要研究人的内在潜能开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功能。

▲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基础、基本途径的论述,使我明确了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这其中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发展和本质属性、功能属性的发展,这是一种多层面、多途径的发展。那么,我还想请教的一个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点是什么呢?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包括上面涉及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发展、观念发展、目的发展,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展、功能发展、价值发展,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式、方法、载体等方面的发展。对以上有关发展的内容,在今年的《新华文摘》、《教学与研究》、《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中,我先后发表了多篇文章,阐述了我的看法,在此,我不再重复。

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已经不能再局限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局部改革发展,也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而必然把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联系起来、整合起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系统性、规律性,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

研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就要研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要关系,即重要矛盾,找到了重要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就找到了解决矛盾的规律。

首先,在开放的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教育,面临着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或矛盾问题,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全球化发展与民族化发展是当代社会互动发展的两种趋势,这两种趋势反映在主观层面,就是全球观念与民族观念的关系。全球化发展与民族化发展,表现在经济、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这两个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辩证关系,既揭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也警示着当代社会发展的危险性。

全球化发展是不可改变的客观发展趋势,民族化发展是全球化发展的基点;全球化发展只能依赖民族化发展,民族化发展也必须融入全球化发展;只强调全球化发展,忽视民族化发展,就会淡漠民族、国家界限,陷于西方所宣扬的全球化就是“西方化”、“美国化”,危及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相反,只强调民族化发展,忽视全球化发展,社会形成自我封闭,陷于现代狭隘民族主义、地域主义,丧失民族国家的发展机遇。因此,全球化与民族化的辩证统一发展观念,是开放条件下,每一个人都应当确立的新的发展观,并且要按照这种发展观念进行主旋律教育。实际上就是要站在国际舞台上,在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竞争的过程中,在时空界限相对模糊条件下进行政治教育,教育的条件、内容、目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说解放前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决;解放后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为了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当今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面向全球发展,立足于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因而,当前的主旋律教育,应当合理地把它引导到民族竞争、发展的层面,按照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即“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际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因为只有国家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我们才能走向世界,只有强大的民族竞争力、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因为只有国家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我们才能走向世界,只有强大的民族竞争力、凝聚力,才能推动我们走向世界,才能在实现全球化进程中有所作为。

其次,在社会生活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主导性与多样性辩证法的发展状况,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既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坚持的新原则。我国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意识形态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多种社会组织、多种生活方式并存的发展,必须继承过去,借鉴西方,吸收世界范围内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样必定形成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多样化发展局面。

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实际上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一致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集合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向来主张要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原则,而资本主义则主张相对主义、个人主义,并由个人主义发展到享乐主义、金钱主义。因此,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强调社会主义的方向性,集体主义原则性,本质上是一致的。

当前,社会上实际上存在两种影响人们的倾向:一种是理论形态,即否定集体主义原则性、指导思想的统一性和奋斗目标的一致性,而主张个人主义和指导思想多元化,也就是从理论上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二是实际形态的,即为求得发展而忽视必要的遵循,甚至越轨犯规,在信仰领域的多元取向突出,这在实际上背离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这种用多样化取代、淹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倾向,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

主导性与多样性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基本样态,它们只能辩证统一。我们既要吸取过去时代只讲主导性,排斥多样性的教训,也要警惕一些人只讲多样性,忽视主导性的倾向。我们只能在坚持主导性的指导下发展多样性,在发展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主导性。

再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面临着自主性与社会化辩证的发展要求,并由此引申出竞争性与合作性、自由性与规范性的关系,这既是每个人所面临的发展选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把握的准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的依赖性,增强了人的自主性与竞争性,这是人发展的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只看到了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自主性与竞争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另一面——社会化与合作性的一面,以为自主性就是个人完全独立,就是孤立的自我奋斗,是一种新的封闭观念。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化程度很高的一种经济形态,正因为如此,所以它能推进生产、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反映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化要求,而且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所强调的整体性、全局性,已经包含着社会化的深刻内涵。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既要发展自主性、独立性、竞争性,又要发展提高社会化、合作性、集体性。

在社会生活,一些人只注重市场经济的自主性、竞争性,强调个体性,忽视社会化、合作性,由此,走向了个人本位、个人中心、个人主义。这种情况,说明我们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有待深化。为此,我们要强化自主性、竞争性教育,以此增强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素质和品位;同时,也要强化社会化、合作性教育,以此发挥人的社会作用。这是新形势下人的全面发展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割裂、对立这两个方面,不是走向个体主义和自我封闭,就是走向整体主义和依赖倾向。

标签:;  ;  ;  ;  ;  ;  ;  ;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访中山大学郑永亭教授_现代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