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业的兴起与企业文化_中芯国际论文

IT企业的兴起与企业文化_中芯国际论文

IT企业的崛起与企业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界半导体业界,中芯国际的名字如日初升。

2000年成立于上海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SMIC),是以专业半导体代工厂的模式进行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的高科技企业。经过六年超常规快速发展,迄今已拥有位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十一家分厂。2003年,中芯国际(上海)一厂荣获半导体业界知名杂志《半导体国际>颁发的“2003年度最佳半导体厂”奖项,它标志着中芯国际在制造能力、产能提升、自动化程度、污染物控制以及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出色表现。中芯国际现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中国国内最大的芯片代工中心。其员工规模近一万人,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19个不同国家。

作为现代企业,中芯国际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增值服务,从设计、光掩膜制造、芯片制造到测试服务;技术能力包括逻辑电路、混合信号/射频电路、高压电路、系统级芯片等。中芯国际在上海的分厂在试产7个月内均以零缺陷率通过IS09001认证;中芯国际的环保措施也获得了IS014001认证:员工安全卫生体系获得了OHSAS18001认证:此外,还获得TL9000电信业产品品质及可靠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被授予上海先进制造业十大知名品牌。

一、理想与信念的感召

捧着赶超世界一流的报国之心,2000年春,张汝京从台湾来到上海,创建了中芯国际,由此开始了他艰难而光荣的创业之路。

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20多年的工作经历,带给张汝京的不仅是半导体产业的资深经验,还有德州仪器的企业文化精髓。挂在中芯会客室里的一副对联“中兴华夏半导体,芯系全球高科技”,道出了他心底的中国梦。

但梦想的实现远比想象中来的艰难。虽借助天时地利之便迅速扩张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但伴随其成长的,除了芯片每18个月升级换代一次的技术性压力,还有来自同行业者的激烈竞争。

面对竞争的严酷,张汝京引领他的团队在创业的艰难跋涉中勇往直前。

2005年初,美国进出口银行为了防止高新技术产业的设备外流,拒绝给中芯国际提供贷款。5月中芯国际却得到了11家国内银行的贷款。中芯第一次接受美国以外海外银行的贷款,这正是美国人所担心的——因为中芯是一个大客户,以往在美金资本支出中,有60%用于购买美国的设备,他们害怕中芯会转向日本或者欧洲购买设备。

在半导体这样的高科技行业,台湾和美国都不愿意看到中国大陆半导体业的振兴。

2005年年底,当中芯国际计划在海外上市时,台积电在美国连连起诉中芯三次。

在同行的一路围追堵截下,处在风口浪尖的中芯国际将如何自立于不败之地?中芯国际的成功在于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稳固的核心团队。

2000年春,张汝京带了自己的精锐部队到了上海。这批人到内地后刚开始的薪水平均只有原来在海外的四分之一,但是这支几百人的核心队伍一直坚守着最初的理想直到今天。

第一批回来的人,很少有离开的。创业最艰难的时候,减薪最多的工程师几乎只拿海外八分之一的薪水。公司虽有1100个海外员工,但没有一个人拿海外专家的津贴,都是按国内的薪水标准领取。

在中芯国际,许多员工都是冲着张汝京的理想而来的。前中芯国际投资人关系处处长具有美国会计师执照,原本在美国当地某大科技公司担任财务主管,几年前第一次出差来到上海,结果被张汝京的理想打动,自愿“降薪”加盟中芯国际。

张汝京独特的个人魅力,是来自于他执著的理想。当谈到他对中国半导体事业的使命感,以及通过创立事业来打造一个理想社会的理念,你就很难不被他打动。张汝京常对人说:中国不该在半导体产业缺席。他认为中国将是世界半导体的市场重心。现实印证了他的预言。

半导体行业的人才流动是很普遍的问题。中芯国际的人才许多是从海外归来,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一些国内企业慕名前来挖脚的事也时有发生,常用的手法是许以重金相邀,或许以更高的职位。对此,中芯国际不采取提高薪水的办法挽留人才,因为这将破坏行业标准,导致恶性竞争。中芯是依靠自身的企业文化来吸引和留住员工,同时加强培养新的人才,对曾经离开公司的员工,也随时欢迎他们回来。

在招聘数以千计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员工时,中芯国际首先关注的,是个人特质和品行,即是否正直、热情、踏实而富于理想。通过这一关的检测后,公司才会重点关注应聘者的学历和经验以及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

中芯国际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英语成了这里通用的语言。中芯国际正是倚重这种人才多元化的优势,迅速将各种背景的人才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在创业理想的感召下,实现了人才效应的最大化。

二、中西合璧的企业文化

大凡世界一流公司,都有其强大的企业文化以为支撑。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标准是:无论在怎样严酷的生存环境下,企业都能够适应并发展。张汝京将德州仪器的文化精髓融入中芯国际的实践,用中国人习惯的方式去运用,构建了中芯国际企业文化的要素:第一是目标,第二是使命,第三是远景,第四是价值观,第五是方法,第六是行为标准,第七是公司基本策略。

中芯国际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员工和企业一起成长。

中芯国际开设了很多语言课程,由公司内部员工为其他员工义务授课。久而久之,90%的人会受到这种奉献精神的影响,从而转向自觉帮助他人与人分享快乐。通过各种方式的义工活动,在企业内部,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就会渐渐树立并走向统一。

认真做事可以说是中芯国际企业文化的特点,而关爱则推动着企业文化的传播。对那些刚上岗的年轻员工,公司会组织“妈妈”级的员工来问寒问暖,并照顾这些离家的孩子,使他们感受到在“中芯”如同在家一样温暖。故此,中芯一线员工的流失率很低。中芯国际的企业文化理念还推崇孝敬父母,爱人如己,其公司为员工购买的保险中也包括员工父母的保险。这一点在国内其他企业实属罕见。

现代企业文化认为: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快乐员工才可能是一个高效的员工。中芯国际积极奉行这样的理念,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出发,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最能体现中芯国际对人才重视和关爱的,是它几乎无所不包的福利政策。2000年中芯国际刚成立,浦东张江高科技园还是一片荒芜。公司要想留住第一批海外归来的人才,必须兼顾他们的生活。在第一家上海分厂投产时,公司生活区的四栋高楼也很快竣工。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多,中芯国际的生活区也越建越大。

创业之初,中芯国际在盖厂的同时,还建造了一个社区——“中芯花园”。这是张汝京实践心中美好社会的实验田,也是他成长和居住经验中理想社区的移植。“中芯花园”占地约26万平方公尺。除了员工宿舍外,还包括内含游泳池、健身中心等设备的休闲中心。其外围则有超市、书店、牛排馆、面包坊等商家进驻,目前已有上千户员工家庭落户在这里。

谈到“中芯花园”,中芯人常引以为豪。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拉的很近。员工们彼此的关系也不再限于工作,而达到生活上的联结。今年已60岁的张汝京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手下有近万名员工,但他随口就能说出一个公司其他高层人员都不可能记得的名字。有时下班后,太太会跟他说:“你应该去看看某某,他遇到一些问题。”张汝京就会立刻拜访那位同事的家。在中芯,员工们的孩子是总裁公子的同学,员工们的太太也常和总裁太太聊天。虽有1100多位海外专家人才,但他们没有任何特权。

中芯国际鼓励夫妻同来公司做工。公司认为,把家落在一处公司的向心力就会增强。中芯的很多专家卖掉了在美国、新加坡的房子,报户口时把上海写作永久居住地,因为他们认为“回来就是扎根,不是说干两年就走。”

为解决外来员工的后顾之忧,中芯办厂又兴学,成立了中国外资企业里第一家得到国家特批的学校。开设从幼儿园到中学各年级课程,现已经有:1000多名学生。

中芯的企业文化认为,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资源,细心呵护他们是公司的责任。公司保证每位员工在一年内拿到14个月的薪水,除此之外,每个季度发放季度目标达成率奖金。公司还会从上个季度的盈利当中抽出一定的比例,及时反馈给员工。

中芯的员工还可以用成本价买到公司为他们建的房子,可以送他们的孩子到中芯国际自己开办的双语学校学习,公司还为他们补贴教育费用。公司在生活园区还配备了齐全的娱乐休闲设施:健身中心、室内游泳池、撞球室、乒乓球室及网球场等,使员工在工作之余能尽情享受生活。

在公司的小环境里,员工最为看重的依次是:成就感、学习规划、升迁机会、福利措施以及对老板的认同,中芯国际从这5个方面为员工创造条件,并不只是单纯用高薪给予满足。

中芯国际的企业文化还倡导克勤克俭的主人翁态度,杜绝铺张浪费。中芯除上海与北京分厂各有一辆别克外,其他公务用车均为桑塔纳,新添的车则是极为省油(排气量小)的家用小车——西耶那和华普。

无论在上海、北京还是天津,中芯国际筹备建厂时,都会盖上几座简单的铁皮屋,这些临时办公室可以省去大量租房费用,而在工厂建成后,它们又会成为仓库。在任何一件细小的开支上,中芯都精打细算,以至于许多新人难以接受。对于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的中芯国际而言,节约一些小钱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公司向员工灌输的却是节俭的理念。

伴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中芯国际也不忘在节能上下工夫。2004年第三季度中芯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回收雨水的工厂,次年夏天的两个月中就回收了4500吨水。另外,在超纯水回收上,做到了全世界最高的回收量,达到了80%,而台湾的加工厂一般只能回收65%—70%。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奉甚俭的总裁张汝京对建设内地希望小学却一掷千金。1996年,张汝京与友人在贵州捐助了第一个希望小学,自此一发而不可收,在与友人的共同努力下,已在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先后兴建了27所学校。在总裁的身教言教之下,扶贫助困成为许多中芯员工的自觉行动。

三、全员培训与终身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为此,中芯国际倡导积极的全员培训和终身教育。

中芯国际的培训主要分成三大类:

一,在职培训。公司每年开设500多门课程,规定所有员工一年至少选择40个学时的课程。包括操作技能、半导体制造技术、经营管理、文化、专业课程、道德操守等。如果员工没有上足课时,上司要受罚。这是德州仪器企业文化的一种做法,不把责任推给员工,由老板负全责。

二,继续教育计划。中芯国际鼓励员工通过在职进修以加强专业技术及管理水平。对在职深造员工,公司予以学费补贴。公司还同国内一流大学合作提供联合教育项目,包括工程硕士学位班、本科学位班、大专班等。中芯国际的一线操作员大多是高中生,干一天休息两天,公司鼓励他们业余进修大专或本科的学业,学费由公司支付。如果大学毕业后继续读硕士、博士,公司同样会为他们支付学费。

三,个人训练计划。在中芯国际,员工可以自主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培训项目,制订他们的个人训练计划,帮助其达成目前乃至将来职能发展的目标。

中芯国际还提供员工外出培训机会,让员工参加各种国内外研讨会,使对半导体行业的相关技术能够有更深刻的了解。中芯国际还在资深员工与新进员工之间实施导师制度,使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所有员工可以根据明确的上升通道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比如一般技术人员有一个明确的上升阶梯,由助理工程师——资深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资深工程师——主任工程师——科经理,一位在2000年进入中芯国际的本科生去年已成为科经理。

张汝京很注重培训,几乎对每一个新人都亲自做企业文化教育,差不多一两个小时,不管你是操作工、司机,还是副总裁。

中芯国际在打造成功企业的同时,也在致力打造着彼此关爱、克己奉公的理想社会。

据中芯国际预测:半导体这个产业在中国至少还能做30年。按照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规律,越是接近高精尖的核心技术,越不可能依靠合作渠道来获得,唯有依靠自身的技术创新。六年来,中芯国际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其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卓越的运营管理得益于来自北美、欧洲、亚洲的资深工程师以及全球领先的技术合作伙伴。目前,在中芯国际,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正在向65纳米的技术全面攻坚,甚至在为更尖端的45纳米技术的开发做前期准备。“我们与世界顶尖的‘台积电’在技术上的差距已经缩短到9~12个月。”一位中芯国际高管自豪地宣称。而老牌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和联电去年也才刚刚宣布推出65纳米样片,中芯国际对先进工艺的开发速度让业界震惊。

凭借强大的企业文化和坚定的信念,中芯国际的迅速崛起引领着中国半导体业走向世界的坚实步伐。

标签:;  ;  ;  ;  

IT企业的兴起与企业文化_中芯国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