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决定论的内涵_决定论论文

历史决定论的内涵_决定论论文

历史决定论的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决定论论文,内涵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哲学的决定论是“规律决定论”,历史决定论从不否认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历史决定论的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这种历史是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历史决定论在承认客观存在的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又对规律作辩证的全面理解,在着重历史规律的前提下,又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争论,是历史哲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如何确定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和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重大的哲学理论问题。因此,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正确地回答这一争论,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批判资产阶级历史相对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理论任务。但是,回顾这些年来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我深切地感到:尽管双方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和有意义的见解,但在“历史决定论”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则或模糊不清,或首尾不一,致使形成长久的“空对空”式的盲目争论。有鉴于此,我认为,如果不尽快廓清对这一基本问题的混乱理解,往后的争论势必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什么是“决定论”?

《辞海》(哲学分册)“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条指出:决定论是承认一切事物有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哲学学说,而非决定论强调“意志自由”,否认事物有任何规律。我认为,这种解释是混乱不清甚至是错误的。

首先,我们不能将规律性与必然性、因果制约性相提并论。

先来看规律性与必然性。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必然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一种决定性联系。必然不等同于规律,规律也不等同于必然,恩格斯指出:“在历史的发展中,偶然性起着自己的作用,而它在辩证的思维中,就象在胚胎的发展中一样包括在必然性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5页)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逻辑,它通过偶然性为自己的实现开辟道路。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本身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个规律。可见,规律性和必然性并不是同一层次的哲学范畴。在社会历史领域,必然是历史过程的深层本质,偶然是历史过程的表层特征。在历史的表面,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无一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偶然事件,只有通过分析概括才能发现这些事件背后蕴藏着的历史必然性,才不会把人类历史看作是由偶然事件构成的乱七八糟的一堆。

再来看规律性与因果制约性。因果观念是以割裂事物的普遍联系,孤立地研究二体关系为前提的。“原因和结果这两个观念,只有在应用于个别场合时才有其本来的意义;可是只要我们把这种个别场合放在它和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来考察,这两个观念就汇合在一起,融化在普遍相互作用的观念中。”(同上书,第419页)在把握事物、历史发展的某一个环节、某一个细节时,我们从它们的特殊的原因和结果方面来进行研究,将原因和结果放在固定的相互对立的位置上,这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必要的,可是这种研究“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同上书,第61页)列宁更明确地指出:“原因和结果只是各种事件的世界性的相互依存、(普遍)联系和相互联结的环节,只是物质发展这一链条上的一环。”因而“因果性只是片面地、断续地、不完全地表现世界联系的全面性和包罗万象的性质”。(《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8页)可见,单纯的因果范畴是排斥普遍联系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的,换句话说,只有在“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图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0页)中进行考察分析,因果制约性才具有意义。所以,因果制约性并不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更不是其唯一规律。将规律与因果制约性相提并论是不恰当的。

《辞海》如此解释,是由于没有将物理学严格决定论与哲学决定论区分开来。实际上,“决定论”在不同的解释框架中有不同规定:在物理学中,它是一种以动力学为基础和核心,坚持严格的因果必然性和可预见性的理论。在物理学决定论看来,物质运动的规律就是因果制约性、因果必然性,没有任何偶然性,也没有其他的规律。因此这种决定论又叫做因果决定论。在哲学中决定论是一种承认规律起决定作用的理论,而规律既包括因果规律,也包括统计规律、系统规律,还包括辩证发展规律。哲学决定论是规律决定论。

其次,我们不能把是否强调“意志自由”作为区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标准。

如前所述,在物理学领域,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物理世界的必然性,是否承认严格的因果制约性。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认为,对于力学的运动方程式,只要给出初始条件,那么就允许无歧义地绝对地求出系统以后的运动。因而,在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由于严格的因果链锁关系,从过去到未来的全部发展可以完全确定地被推导出来。而以玻恩为代表的物理学非决定论者则认为,物理世界的发展只具有或然性。他认为,量子理论一般不能预言所有物理量的确定数值,而只能预言它们的几率律。从此,他们提出了“上帝掷骰子”的问题。可见,在关于物理世界的认识中,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区分并不在于是否强调“意志自由”。

“意志自由”显然是同社会—人相联系的。那么,是不是在社会历史领域,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区分在于是否强调“意志自由”呢?回答也是否定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历史决定论。黑格尔从他的一般宇宙观“绝对精神”出发,认为人类历史不过是绝对精神发展的产物,是观念在实现它自己时所经历的发展过程,即绝对精神不断自我外化又不断回到自身、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黑格尔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将意志自由与历史发展的规律统一起来。马克思正是吸收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在承认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历史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离开了人的自由意志,就没有真正的历史。而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意志的物质动因。

《辞海》的解释将强调意志自由与否定规律划等号,似乎强调意志自由就必然否定规律,而否定规律就必然只是由于强调意志自由,这是错误的。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人的意志自由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都是不以人们的意识、意志和愿望为转移的,反而决定着人们的意识、意志和愿望。但是,当人们的意识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的意志和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时,人们的意志自由就能够得到充分实现。这种建立在对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意志自由,对于历史的发展决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比如,不能因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就可以无所事事,坐等社会主义曙光的出现。历史决定论从来不否认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否则,人类在历史发展的铁的规律性面前就只能是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甚至顶礼膜拜,从而滑向唯心主义的历史宿命论。

什么是“历史”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即历史决定论之“历史”,是指什么呢?

首先,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对于马克思来说,历史并不是曾经发生过的所有事件,也不是社会生活的记录或年表。历史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它同一切别的自然过程的区别在于“它是人追求其目的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页)。显然,历史是与人的活动相联结的,它是指人类从猿进化而脱离开猿类以后,为了追求自身的种种目的而进行活动的过程。这样就将历史同物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区别开来了。前面我们是将哲学决定论与物理学决定论区分开来,这里我们通过对“历史”的界定进一步将历史决定论与自然决定论区分开来。所以有这种区分是因为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各有不同的特征。“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界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在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中,无论在外表上看得出的无数表面的偶然性中,或者在可以证实这些偶然性内部的规律性的最终结果中,都没有任何事情是作为预期的自觉的目的发生的。反之,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43页)机械决定论之所以把历史规律同自然规律等同起来,看不到历史规律相对于自然规律所具有的特殊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用考察自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来考察历史规律,机械地将自然科学成果移植到社会历史领域,机械地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将人归于自然。费尔巴哈就是这样,他把人自然化。在他看来,人如同动物一样,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产物,在此基础上。费尔巴哈认为两性关系是人的唯一本质关系,两性交往是人的唯一现实交往活动。这样,人的历史就同自然的历史相同一,实际上是历史的自然主义。本世纪20年代中期量子力学诞生后,一些科学哲学家从量子理论测不准原理出发,在指出物理学严格因果决定论的缺陷的同时,向哲学决定论、历史决定论提出挑战,否定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我们一些同志为了维护历史决定论的立场,死抱住因果决定论极力否认测不准原理,我认为这是徒劳无功的。因为这样做,就是将社会历史规律无条件地建立在自然规律特别是因果规律的基础上,甚至是将历史规律等同于因果规律。这样就退回到了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决定论时代,同时也正陷入了唯心主义历史非决定论的圈套。

其次,历史与自然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将“历史”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的基础上,我们又要辩证地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把握历史不能光在“人”、人的实践活动上兜圈子。马克思指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是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同上书,第21页)也就是说,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都是社会历史的内容,马克思正是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不断进行物质变换的实践中,找到了两者互相联结的纽带和相互统一的基础。马克思强调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的活动而发生变更出发。”(同上书,第24页)这些自然基础包括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即个人的肉体组织和各种自然条件,这就是人类自己创造历史的最主要的自然前提。可见,马克思决不是从精神、从自由意志出发,像黑格尔、卢卡奇、萨特那样,将历史看作非自然的纯精神过程,也不是从形而上学的、脱离开人的自然出发,像霍尔巴赫、费尔巴哈那样,把历史看作非历史的纯自然过程,而是站在人类实践高度,从社会有机体与自然界不断进行物质变换的角度,理解历史的自然性质以及自然对历史的全部意义。

历史决定论的基本点

通过确定“决定论”和“历史”,我们知道历史决定论是将哲学决定论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即承认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种历史哲学。

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创立之前,历史决定论大致可以分这三类。一是宗教决定论。上帝或神是天地的主宰,宇宙的一切,自然和社会都是上帝或神预先安排好的。严格说来,这并不是历史决定论,而是历史非决定论,因为上帝或神的意志是没有规律性可言的。二是人性决定论。17、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就是人性决定论者,他们从人的永恒的、普遍的自然本性如人的肉体感受性、情欲、爱等出发来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也不是历史决定论,因为人的肉体感受性、情欲和爱等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是无法得到确切说明的。三是黑格尔的理性决定论。认为历史是由“观念”决定的。是绝对精神逻辑发展的感性显现。这样,黑格尔就不是把历史规律看作是社会本身所固有的,而是抽象的“绝对精神”赋予社会的,因而这种历史决定论只是宗教决定论的精致化,同样不是科学的历史决定论。

马克思全面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并在此基础上对以往的历史观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这是辩证的唯物的历史决定的。那么,我们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呢?

第一,历史决定论不是社会预测论。卡尔.波普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导论”中写道:“我说的‘历史决定论’是探讨社会科学的一种方法,它假定历史预测是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并假定可以通过发现隐藏在历史演变下面的‘节律’或‘模式’,‘规律’或‘倾向’来达到这个目的。”这是波普对历史决定论的误解,而且是基于对历史决定论持批判态度而产生的误解,我们的一些同志也将“决定”与“预测”挂钩,认为历史决定论就是规律决定客观必然性,而只有承认客观必然性,才能坚持发展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见《上海学刊》1993年第3期)。我认为这种理解将坚持发展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作为历史观的基本原则,势必将规律规定为因果必然性,从而跳不出将决定论规定为因果决定论的窠臼。或许有人会争辩道:不仅因果规律显示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而且一切规律都是如此,因而规律决定论具有预测性能。果真如此吗?事实上,玻恩正是利用几率律来反驳具有预测功能的严格决定论的,而我们谁也不会否认几率律、统计规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在社会历史领域,不要说统计规律、系统规律以及辩证发展规律,即使因果规律的预测功能也是非常不确定的。因果预测需要十分复杂而准确的条件,这些条件又处在瞬息万变的状态,即使用最精密的计算机系统也无法收集和整理这些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因果规律的预测功能的可能性就受到了怀疑。

第二,历史决定论的最高规律是辩证发展规律。马克思努力探索一种考虑到历史的各个方面彼此交互影响的、会对整个过程提供一个总的解释的线索。他通过对社会历史大量现象的研究,首先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即人们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进而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描画出人类社会各形态的演进过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这样的辩证历史观绝不是依靠因果规律、统计规律、系统规律所能解释的,而只有承认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社会历史发展深层次的内在矛盾性才能获得。辩证发展规律是历史决定论的最高规律。辩证发展规律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规律,而是一个完整的严密的规律系列,它的基本原则是联系原则和发展原则,它的核心是对立面的统一,实际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第三,历史决定论是辩证决定论,而不是简单化的“双向决定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超越了机械决定论和唯心决定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决定论。有的同志不能正确地理解辩证决定,或者为了避免被人说成“线性决定论”,就把辩证决定说成是双向相互决定;比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决定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决定经济基础;等等,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恩格斯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7页)这里讲的是经济基础对历史进程在内容上起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对历史进程在形式上起决定作用,而决不意味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决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当然,人们的意识对社会存在也具有反作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是确定的、稳定的,如果借口“辩证”而否定决定的确定性意义,那么,我们在整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中就无法确定基本的、起主导作用的东西,就找不到理解历史发展的主线,从而也就陷入折衷主义、不可知论或诡辩论。

标签:;  ;  ;  ;  ;  ;  

历史决定论的内涵_决定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