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煤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 鹤岗 154100
摘要:在土木工程中,许多常见的质量问题都是由混凝土的类型和结构造成的。为了改善建筑物的建筑质量,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改善混凝土的结构和质量,进而保障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简单介绍,重点分析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设计原理以及施工技术,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促进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土木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土木工程施工建筑领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若想提高土木工程建筑领域的施工质量,需要从施工中最常用的混凝土材料结构入手,有效解决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的问题,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质,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方式和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1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混凝土材料较差
在施工的过程中其混凝土的质量多掌握在其混凝土生产人员的手中,但是因其混凝土管理人员对于质量管理意识的缺乏,导致其混凝土不合格使用。因此,混凝土材料在施工的过程中,其配比合理与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与混凝土直接相关。
1.2进行施工的混凝土浇筑温差过大
在混凝土水化时,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气,当其得不到有效的散发时,就会导致其内部与外部的温差较大,使得其产生裂缝,当其产生约束时,由于其受冷热因素影响其体积形成涨缩,受其约束力的影响,其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的应力,其因为本身抗拉的强度较低,所以会产生较大的拉力,从而会产生裂缝。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另一原因是因其施工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其中太阳对其的暴晒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混凝土进行施工的体积较大,所以其在太阳暴晒下温度升高,导致其整全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这种裂缝的产生多是没有规率的,其内部的裂缝的走向无规率。在其梁板的混凝土施工中,因其整体尺寸大,而其上产生的裂缝多平时于短边,且深入并且贯空性较强,一般与其整体的短边相平时行,或是无限接近平行,其中间会产生较多。
1.3混凝土浇筑及养护不当
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主要受到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质量以及浇筑后混凝土养护的影响,在混凝土凝固硬化的过程中,其因为凝固产生的整体的体积变形而产生的裂缝,这种会有较大的宽度,有时会对整个内部结构产生影响,在施工阶段因水泥水化热及外部气温的作用引起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这些裂缝多与筋平行,处于变截面处,是规则的条状,没有相互间的交叉,它多产生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危害是比较大的,其露在空气中对其建筑结构影响较大,会产生严重后果。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原理
针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环节中混凝土的特征和特点,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考量施工组织合理性以及混凝土自身的收缩性质和温度应力,从而达到全面降低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对此,我国某地区的土木工程建设单位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时,重点加强对所选用混凝土材料质量的监管力度,提高验收标准。同时将ZY膨胀剂应用到施工基础材料当中,提高混凝土在使用环节应用的物理特性,确保施工结构稳定性得到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2.2.1增强对混凝土温度应力把控
增强对土木工程施工建筑环节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把控,首先需要控制好混凝土调制配比。因为水泥在水化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但由于受混凝土特性的影响,其热量不能完全释放出来,反而会集中在混凝土材料内部,导致混凝土由于受热出现相应的温度应力。因此在调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水泥的使用量。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土木工程施工单位采用了其他材料代替部分水泥,并且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该地区建筑施工单位还添加一定量的碱水剂,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此外,在调制混凝土时,提高搅拌技术,保证良好效果的搅拌,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全部释放出去。
2.2.2降低地基对混凝土约束
若混凝土内部结构温度应力持续增大,则混凝土原本的约束力也会相应变大,所以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达到降低混凝土内部约束力的目的。对此,我国某地区的土木工程建筑公司采用了暖棚法、覆盖法以及蓄水法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保温能力,以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此外,在浇筑混凝土时,若同时浇筑的面积过大,则会造成混凝土材料厚度过厚,因此容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基对混凝土材料的约束力。
2.2.3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质
根据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的技术水平,结合混凝土结构和性质可以通过一下几种方式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质,其中主要包括了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添加剂以及合理混凝土的配比等。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调制过程中,适当增加了一定比例的添加剂,对混凝土的收缩性质进行合理调整,并且添加比例严格按照标准的添加剂,将添加剂的使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控制
在施工阶段混凝土拉裂问题的出现几率相对较高,为了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应当先润湿模板结构,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拆模阶段需要防止较大的偏动发生,使整个拆模作业可以于坚实规整的平面中平稳进行。在完成拆模作业后,应当及时开展填土施工,从而避免混凝土结构发生应力松弛问题。在处理预应力管桩等各个构件时,应当使预留孔中心管腔保持在平直状态。若是需要运输各个建筑块,则应当使用垫木并对其进行固定处理。若模板需要进行吊装,则应当利用脚手架加以固定。并使用牵引绳来提升加固效果。最后需要将暗梁放在易裂的边缘区域,保证该区域的配筋率,以使得混凝土结构的极限拉伸得以提升。一般来说可通过以下手段来使已有混凝土裂缝得到处理:1、表面处理法。表面处理法可以分为表面涂抹法以及表面补贴法两种形式,其中,前者可以投入到较为细小且浅、同时浆材不能灌入的裂缝、不漏水的裂缝、发丝裂缝等;而对于不容易发现漏水位置、裂缝面积大、同时呈现出蜂窝麻面的问题的裂缝应当使用表面补贴法;2、填允法。也就是利用用修补材料自接填充裂缝,该方法适用于相对较宽的裂缝,成本低,施工难度小。对于宽度在0.3mm以内较浅的裂缝,以及存在填充物的裂缝,可以先凿出V型槽,然后进行填充处理;3、灌浆法。该技术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无论是细小裂缝还是大裂缝都能够使用,并且处理效果好,具体使用方法为通过压送装置使补缝浆液可以被注入到裂隙之中,以起到闭塞的作用。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应该优先得到保障。人们在多年的施工经验中,累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创造了先进的施工技术,这些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得到严格的利用。建筑工程不仅关系到施工单位和雇主的利益,更关注用户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文章从多年的施工经验中总结了几点用于改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希望对建筑工业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87~89.
[2]段富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2015(11):59~60.
[3]陈静茹,曲成平,田 砾.基于“绿色建造”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7(04):27~29.
[4]王晓明.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简述[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7,10(04):45~48.
论文作者:董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8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应力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