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分娩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现状论文_曹松美

产妇分娩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现状论文_曹松美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 225000

关键词:产后期;睡眠;护理

睡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可以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对于维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睡眠障碍或者和睡眠相关的疾病。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睡行症等,其中以失眠症最为常见。

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睡眠状况更是不容忽视,适应为人母角色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产后早期产妇的睡眠剥夺[1]其睡眠质量不仅影响产妇身体的恢复,还会影响产妇家庭生活,甚至是婴儿后天的发育。本文从产妇分娩后睡眠障碍的原因、表现、后果及护理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的干预提供依据。

1 产妇睡眠现状的研究

睡眠虽是无意识状态,但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睡眠可参与脑部温度调节,神经元解毒,能量保存,组织修复和免疫防御、学习记忆等。在对睡眠剥夺进行的大量研究中,发现睡眠剥夺可以引起个体反应迟钝、负性情绪增加、意志消沉、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等不良心理反应。良好的睡眠能促进机体康复和使人体生理功能更加旺盛,若患者睡眠减少可以造成部分免疫球蛋白、补体和部分T细胞亚群有下降趋势,睡眠差可致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感染发生率上升[2]另外,杨天阳等人对小鼠行完全与不完全睡眠剥夺,结果发现两者都可不同程度地引起实验小鼠CD8 +,T细胞数减少、体重减轻、特异性抗体分泌减少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格局的变化,进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3]。可见,睡眠对健康、疾病甚至疾病的康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产妇更不例外。

睡眠紊乱几乎是所有母亲都要面临的问题,国外有研究统计,57.7%的产妇在产后前3个月出现睡眠障碍[4]。卜秀青等[5]应用洪氏产褥期压力量表和母婴睡眠状况调查表,调查260例产后5—9 w产妇,发现产妇夜间睡眠时间<6 h占34.4%,夜间睡眠质量差占30.0%。结果说明,产妇产褥期间睡眠时间短、质量低。有研究者[6]对产后睡眠觉醒规律和快波睡眠与慢波睡眠的特征进行了研究。他用脑电图对lO名产后3—4d的产妇进行调查。发现产妇入睡时间增长,慢波睡眠的第4期、快速动眼期均缩短,比未孕妇女和妊娠妇女更容易有睡眠觉醒问题。

产妇睡眠模式(sleep pattern)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觉醒次数多、连续睡眠时间减少、白天睡眠增加、睡眠规律紊乱、睡眠的效率降低[7]。这些睡眠模式的改变不仅会影响产妇自身的恢复和对婴儿的照顾,也会影响产后情绪的变化。有研究者[8]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通过对116例产妇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价,58例产妇睡眠差,表现为入睡慢,自觉睡眠浅,总睡眠时间<7 h,醒后精神疲倦。叶丽萍[9]通过对378住院分娩产妇的调查发现产后第l周出现睡眠紊乱,夜间觉醒次数增多,觉醒时间增长,早上起床推迟,午睡时间增长,而这些症状到第3周有所改善。睡眠不足影响母亲的记忆、心理活动和工作技能。

有研究者[10]发现初产妇相对于经产妇更容易发生睡眠效率低的问题。

产后睡眠状况是产褥期抑郁症的另一个危险因素,存在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或噩梦[11]。

2 产妇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

导致产妇睡眠障碍的因素很多,有生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

2.1生理因素 产后伤口、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会阴的损伤和水肿、产后体液重新分布引起的多尿等都会影响产妇的睡眠质量。产后激素水平的变化也能会导致产妇睡眠紊乱。产妇分娩前体内雌激素水平教高,分娩后大幅度的下降,造成短时间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产妇的情绪烦躁,胎儿娩出的生理过程对产妇是一个极大的心身应激。由于孕激素及其代谢物有抗焦虑及镇静的作用,孕激素的撤退可能是导致产后初期产妇睡眠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12]。

2.2社会环境因素:产妇睡眠改变最常见的原因是照顾新生儿。在产后最初的48 h 内,产妇夜间醒来最多的原因就是要喂养新生儿。初产妇需要一段时期来适应母亲这个角色,学习如何照顾新生儿,她们的睡眠质量相对经产妇更差一些。治疗护理活动、环境噪声等对产妇睡眠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如对新生儿性别的满意程度、家庭的支持力度、经济状况等,这些会从不同程度上加大产妇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产妇的睡眠质量[13]。

2.3不良生活习惯:如睡前喝咖啡,观看惊悚影片等[14]。

3 产妇睡眠障碍的后果

睡眠剥夺会导致产妇幸福感降低、情绪抑郁、角色适应不良、人际关系不满意、疲劳等[15]。

3.1睡眠障碍影响产妇自身的恢复和对婴儿的照顾

产妇睡眠障碍可以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不仅影响产妇自身的恢复,同时还会因此使产妇感到疲劳,不能很好地照顾新生儿而给婴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的研究[16]发现,睡眠不足导致产妇体重增加,不利于产后体型的恢复。失眠会升高机体对于疼痛的敏感性。而充足的睡眠会降低疼痛敏感性[17]。另有研究[18]显示。产后1年内每天睡眠<5h的产妇相对于每天睡眠≥5h的产妇。血液中的白介素-6、C反应蛋白等炎性标记物,尤其是白介素.6的水平较高。睡眠剥夺会影响短时记忆、反应时间、动作技能等。由于产妇是婴儿的主要照顾者,但同时产褥期的产妇处在恢复期,身体虚弱,存在多种不适,心理上也亟需为适应新的家庭生活而进行调整,因此对于婴儿易醒常常感到疲于应对。夜间婴儿常因饥饿、尿湿衣物等不适而哭闹。此时,为了满足婴儿的需要,产妇需较长时间处于觉醒状态.导致夜间睡眠质量较差,长此以往进一步加大产褥期妇女的压力,而所有这些均会影响对婴儿的早期照顾。有明显睡眠障碍的儿童,其母亲的睡眠质量显著低于无睡眠障碍儿童的母亲。母亲的睡眠质量与孩子的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显著相关[19]。睡眠是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免疫系统发育、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成熟的重要保证。而婴幼儿睡眠障碍的存在可直接影响其体格、情绪、认知及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发育[20]。

3.2睡眠障碍可导致产后疲劳

妊娠分娩使产妇机体疲惫、情绪低落,从而使神经系统功能减退,

内分泌水平不稳定,进一步促进情绪的低落、疲劳,产后1个月疲劳与睡眠显著相关,初产妇比经产妇更容易疲劳,最终导致产后抑郁[21]3.3睡眠障碍是影响产后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

钱丽宏等报导[22]。缺乏睡眠是分娩早期发生躁狂症的潜在性危险因素,产后抑郁症是产后精神病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睡眠状况对抑郁状态影响最大。睡眠越差者心理应激强度越高产后抑郁症是产后精神病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周雄等[23]对产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 睡眠状况对抑郁状态影响最大,越容易发生产后抑郁。另有研究[24]也表明,产后睡眠状况是产后抑郁症的显著影响因子,产妇在午夜到凌晨6点如果睡眠不足4h,午睡时间少于lh,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4 护理干预

改善产妇的睡眠质量十分重要,临床研究也显示经护理干预的产妇产后睡眠质量都有所改善[25]。护理干预需从产前开始防患于未然,让妊娠期妇女从一开始就从身心各方面做好自己要成为一个母亲的准备,提供孕前、孕期、产后全面、全程的健康教育模式,满足家庭对于孕育生命的各方面的知识需求。具体措施有:

4.1孕期教育:组织孕妇参加孕期培训,接受系统的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根据孕妇的不同情况,如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孕周等采取相应心理咨询及指导,介绍有关妊娠、胎儿生长发育及分娩知识,说明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让她们熟悉分娩的每一个步骤,掌握分娩时的自我保健方法和要领,消除精神紧张和恐惧,使她们在分娩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与工作人员密切配合,顺利完成分娩[26]。

4.2产后护理: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产后会阴伤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切口痛、子宫收缩痛、乳汁不足、照顾婴儿无经验、尿潴留、便秘等均可使产妇情绪低落,所以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产妇,详细了解症结所在,主动帮助产妇处理新生儿和哺乳的相关问题[27]。诱导产妇宣泄情感,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向其传授育婴知识,指导如何进行母乳喂养。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产妇睡眠质量,还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8]。另外增加产妇产后早期锻炼的意识,不仅有利于产后身体各器官的恢复,而且可增强产妇的自尊心与自信感[29]。帮助母婴互动情感交流,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发挥支持系统的作用,让家人关心产妇,同时建议让产妇的丈夫全程陪产来安抚产妇,积极参与支持,帮助产妇进行婴儿的护理,经常陪伴她们,保证充足的睡眠,让产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消除其焦虑的情绪[30]。产妇通过抚触婴儿,自己的心情放松,使婴儿的哭泣少、入睡快,有助于产妇的休息,更促进其产后身体的恢复[31]

4.3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音乐疗法:关于音乐疗法的作用原理,人们普遍认为音乐可分散患者注意力。让患者听一些轻快舒缓的音乐,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尽快进入舒适的状态,唤起产妇愉快的思想联系和情感思维,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经历正性情感体验,远离焦虑等负性情绪的不良影响,优化心理状态。随着音乐,患者可有效减轻心理焦虑,进入自身熟悉而舒适的心境[32]。愉悦思维的应用:心理学认为愉悦是一种令人感觉良好的、令神经活跃的正面情绪,愉悦的心境会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科室的人性化服务举措,将为病人创设一种愉悦的住院环境,使她们在愉悦的心境下接受各种治疗和护理;其次,收集患者感兴趣,引以为豪的愉快往事,启发诱导对成功往事的回忆,如自身获得的成就等,营造互动的交往。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变产妇不正确的认知,减少产妇的负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33]。

5小结

护士应更多地关心产妇,爱护产妇,在护理操作时对产妇备加照顾,病房管理有序为产妇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使产妇睡眠质量得以提高,身体尽快康复。但产妇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应多元化,近代研究显示中医药在提高睡眠质量有着重要地位。罗秀梅等人发现中药足浴加穴位按摩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34],中药酸枣仁及茯神功能食品也有此功效[35]。余跃红认为产后多虚、多瘀,或过度忧愁思虑,根据病因辩证进行中药调护促进产妇睡眠[36]。这为今后临床改善产妇睡眠障碍提供了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Lee KA,Gay CL.Can Modifications to the bedroom enviromnent improve the sleep of new parents? Two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Res Nurs Health,20II,34(1):7-19.

[2]卿恩明.疼痛与治疗[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86-287.

[3]杨天阳,黄燕华,蔡昊旻,等.完全与不完全睡眠剥夺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细胞分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26(2):115-117.

[4]Dorheim SK,Bondevik GT,Eberhard-Gran M,et al.Sleep and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women[J].Sleep,2009,32(7):847-855.

[5]卜秀青,尤黎明,颜君.母婴睡眠对产褥期妇女压力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2):10-12

[6]Hunter LP,Rychnovsky JD,Yount SM.A selective review of maternal sleep characteristics in postpartum period [J].J 0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2009.38(I):60-68

[7]Bilszta JLc,Meyer D,Buist AE.Bipol_r affeotive disorder in the postnatal period: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sleep[J].Bipolar Disord,2010,12(5):568-578.

[8]呼红.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2010,26(6):68-69

[9]叶丽萍.高龄初产妇住院分娩期间主观睡眠质量指标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4):997

[10]侯永梅,胡佩诚.初产妇产褥期的生活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143-1145.

[11]颜娟,崔宇红.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J].甘肃中医,2009,22(9):41-42.

[12]马岚.产后抑郁症的产生原因与预防方法[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5):423.

[13]汪艳艳,王山米.产妇睡眠模式的改变及护理[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1(6)474-475.

[14]王玉真,赵晓红,刘平平.产妇睡眠障碍42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85.

[15]Marcus SM.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rates,and consequencesl-Motherisk Update 2008[J].Can J Clin Pharmacol.2009.16(1):e15-22.

[16]G0yal D,Gay C,lee K.Fragmented materternal sissp is more strongi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than infant temperament at three month,postpartum[J].Arch womens Health.2009.12(4):229-237.

[17]温煦,许世全.睡眠时间、身体活动水平与肥胖的关系初探[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28(4):367.371.

[18]Taveras EM。Rifas-Shiman SL,Rich-Edwards JW,et a1.Materanl short duration is associated associated with increasd levels of inflammatory makers at 3 years postpartum[J].Metabolism,201l.60(7):982-986.

[19]卜秀青,尤黎明,颜君.婴儿状况对产褥期妇女压力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2)48-50

[20]邓人武 0~2岁婴幼儿的睡眠状况调查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0,6(18):705-707。

[21]邓晓慧,金英淑, 倪艳玲.产后抑郁发生的病因及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8):105-106.

[22]钱丽宏,刘桂霞,成孝军等.200例产妇的自评抑郁量表(SDS)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4-45.

[23]周雄,徐吉达.南京市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江苏卫生保健,2009,11(4):41-42.

[24]赵淑新,刘琪.产褥期抑郁症发生事及危险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08,15(23):2060-2062.

[25]黄丽金.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情绪和睡眠质量影响观察[J].护理研究,2010,17(10):76-77.

[26]李彩云,史伟丽.孕期教育及产前培训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5):4436.

[27]王乃盈.褚庆霞产妇产后疼痛的护理,哈尔滨医药。2009,29,4,82.

[28]吴文雪,林小平,傅银敏.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63-64.

[29]任广欣,张桂芹,关美芹,等.护理干预在产妇睡眠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健康必读,2012,1(3):299.

[30]蒋林平,韩威婷.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49-50.

[31]张春杰.产妇抚触婴儿对母婴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0):59-60.

[32]索茜,崔利娜,杨乐.心理干预对初产妇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8):36-37.

[33]冷辉 ,王义芝.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睡眠情况及泌乳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73-74

[34]罗秀梅,袁玉萍,李莉.中药足浴加穴位按摩对提高血透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30-31.

[35]张雪,李和平,李更生.酸枣仁、茯神功能食品的制备及改善睡眠功效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2,37(1):99-100.

[36]余跃红.产后忧郁症的心理干预及中医调护[J].中医中药,2012,10(12):248-249.

作者简介:曹松美,本科,高级职称,副院长。

论文作者:曹松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产妇分娩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现状论文_曹松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