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在ICU危重症患者的应用论文_胡渝姣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讨论ICU危重症患者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85例心外ICU患者进行研究,分两组进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外ICU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改善护理效果,更大的提升了护理满意度,临床中,可采纳使用。

【关键词】ICU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应用分析

通常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进入重症病房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要加强护理措施,患者因病情比较危重,心功能差,极为担心病症治疗的效果和手术后恢复的情况,会出现烦躁不安、郁闷、焦虑等各种情绪低落的症状,医护人员应在早期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方案,为患者在治愈后有较好的效果奠定基础[1]。本文为了研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进行了对比,以下为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采用2015年1月—12月院内医治的285例ICU患者,分两组进行分析,一组为观察小组143例,男性79例,女性64例,其中3个月-13岁儿童53例,平均年龄(5.31±1.16)岁,13岁-80岁患者为90例,平均年龄(45.27±4.26)岁,另一组为对照小组142例,男性80例,女性62例,其中3个月-13岁儿童52例,平均年龄(5.22±1.08)岁,13岁-80岁患者为90例,平均年龄(45.16±4.31)岁,两组患者的病症均是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复杂先心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疾病。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药物、心理、环境等。

1.2.2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为了更好的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在患者入院时应及时的与患者或家属讲解此疾病的注意事项,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2)加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各相关部门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定期举办培训,对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要邀请相关的医师进行解答,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定期组织护理质量考核,同时还应让护理人员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2]。(3)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由科主任、护士长组成监督小组,对护理制度的落实起到督促的作用。加强病房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护理人员应做到及时观察,消除风险隐患。实行弹性排班,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4)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对于危重、老年以及手术患者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加强管理,由于肝胆外科的换术后经常置留导管,所以护理人员应定时的进行查看。观察导管是否通畅,防止管道脱落、阻塞。记录好引流颜色以及引流量,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主动的配合治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会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沟通,加强对患者心理的疏导,指导其家属正确的陪伴患者,积极的鼓励患者以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患者的信心,达到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的目的[3]。(6)为患者建立个人风险档案,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情况与护理重点。每天值班的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风险档案的记录交接工作,争取不再细节上出现疏漏;保证患者入院后各阶段全面实施贯彻护理风险管理,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护理方案做出调整,避免发生风险事件。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判定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分为100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至84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 )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当 P <0.05 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安全事件情况的对比,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7.75%,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3.49%,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照组满意率为89.43%;观察组满意率为95.80%。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总结

临床研究发现,ICU患者大部分病情较为严重,且年龄分布较广,患者自身状况较差,加上长期的治疗,很容易出现风险事件,因此就需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该护理模式是将可能引起护理风险的因素提前做出预判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预案和实施策略,加强对护理风险因素的管理与监控,提升护理团队的协作性与高效性,力求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4]。

本文通过评估小组对风险事件的统计、评估,总结出下面几项常见风险因素:①护理过程,护理人员如缺乏责任意识,或在某一细节上出现疏忽,便会对护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会降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这一原因虽很少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却经常导致医护纠纷的发生。②ICU危重症患者往往身上需要安装各种导管,由于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导管脱落、拔除。一旦发生,会耽误对患者的救治。因此,非计划性拔管是引起风险事件的重要因素。③护理期间患者容易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如坠床、跌倒、烫伤、药物过敏等)造成意外伤害,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5]。

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理念,可以有效的保障患者治疗效果,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秋琴.舒适护理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13-14.

[2]张伟英,王万娟,陆冬妍,等.重症监护病房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1):67-68,76.

[3]李景华.综合护理干预在 ICU 重症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74-75.

[4]李洁琼,郭成,王学良,等.集束化护理策略在 ICU 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36-37.

[5]徐小雅,王水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33(5):906-908.

论文作者:胡渝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6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在ICU危重症患者的应用论文_胡渝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