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减轻焦虑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的临床效果,得出结论:心理、社会支持等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变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个性化;焦虑;生活质量Abstract: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patients with anxiety and improving the clinical results,the conclusion:psychological,social support and other systems of personalized careinterventions can change the anxiety stat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personality;anxiety;quality of life【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107-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躯体健康,冠心病作为一种身心疾病,与情绪应激以及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焦虑等负性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预后也会造成不良影响[1]。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极其复杂,常合并焦虑、抑郁等情绪,其产生与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等相关[2],因此除身体治疗外,应用多种方式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院对冠心病患者运用心理、社会支持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 年8 月至2015 年9 月冠心病住院患者120例,其中男62 例,女58 例;年龄56-78 岁,平均年龄(64.5±8.6)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者20 例,高中及以上者100例;排除标准:心功能2 级以下、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有精神疾病史及认知障碍患者;病程1-18 年,平均(8.2±1.6)年。120 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等方面充分进行评估后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1)认知行为干预。讲解有关冠心病的疾病知识,告知患者负性情绪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治疗及预后均造成影响。利用各类宣传材料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对患者进行鼓励等。引导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饮食低盐低脂、少量多餐、勿过度饱餐等。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体育锻炼次数,协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经常与患者谈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倾听音乐、呼吸训练及渐进松弛法等。(2)社会支持干预。每天组织冠心病患者的座谈会,鼓励患者相互沟通,交流经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家属朋友经常探视,给予患者精神慰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躯体及心理状况进行评定,每题1-4 分,累计得分为总分,总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50 分为正常,50-60 分为轻度焦虑,61-70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为重度焦虑。(2)生活质量评定。
个性化护理干预3 个月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及SF-36 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SAQ 包括5 个大项19 个小项目,包括疾病认知程度、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及稳定情况、治疗满意度等,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机体状态及生活质量越好。SF-36 量表包括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等8 个方面,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14.0 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干预前后SAS 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 评分比较( x ±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P 值
观察组 60 53.89±8.76 44.37±8.23 <0.05
对照组 60 53.31±9.23 52.12±9.16 >0.05
P 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2 和表3。观察组在疾病认知程度、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及稳定情况和治疗满意度方面远远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以及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冠心病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强烈、持久的心理应激反应,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生活习惯均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严重者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致命性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随焦虑程度的增加而增加[3-4]。焦虑促使患者自主神经活动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5-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要求的增高,生活质量高低及心理状态将成为评价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7-8]。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干预前均具有明显的焦虑情绪,观察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焦虑状况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观察组在疾病认知程度、躯体受限程度、总体健康状况以及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远远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情绪。心理应激减轻,且运动锻炼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预后[9-11]。
综上所述,心理、社会支持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变冠心病患者的焦虑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乔军,麻玉秀,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疗效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8-9.[2]李琳,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B):4-5.[3]钟俊芳,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1,17(6):27-28.[4]LichtmanJH,BiggerJT,BlumenthalJA,et al.Depression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Circulation,2008,118:1768-1775.[5]伍婷婷,邹春莉,杜洪.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重庆医学,2011,10(3):308-309.[6]Roest AM,Martens EJ,JongePD,et al.Anxiety and riskof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mela-analysis.Journal of the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0,56,(1):38-46.[7]盛静波.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c):27-28.[8]赵云霞,刘正跃.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2,(05):105-106.[9].MilaniRV,LavieCJ,MehraMR,et al.Impact of exercisetraining and depression on survival in heart failure due to coronaryheart disea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1,107(1):64-68.[10]杨丹芬,白娟,林芳.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1,(09):1802.[11]汤鸿鹰,吴玲晓,曹雪.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03):211-213.Δ通讯作者:赵伟,lxf0506@163.com
论文作者:苏彩梅 赵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焦虑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社会支持论文; 心理论文; 两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