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乡村农业生态园建设的旅游开发对策研究论文

少数民族乡村农业生态园建设的旅游开发对策研究论文

少数民族乡村农业生态园建设的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马剑平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摘 要] 少数民族乡村农业生态园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农业科技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融合的新型绿色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标志。因此,从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优势与开发潜力入手分析,探讨民族乡村旅游开发的新范式,农业生态园旅游开发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旨为民族地区政府制定“三农”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和农业生态园+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少数民族;农业生态园;旅游开发

1 前 言

乡村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帯动了中国乡村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中国已悄然步入产业互促、群体互动、生活互融的乡村旅游时代。[1]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世代居住在西北部、山区和高原地区的少数民族确因交通的闭塞、各民族间交流困难,导致经济发展相当滞后,成为中国史上欠发达贫困落后地区。从2000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其目标就是要推动少数民族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此,国内学者对少数民族乡村资源开发和旅游精准扶贫进行热烈讨论,并提出许多对策性建议。

张倩、陈袁丁、薛占金、秦作栋等等学者认为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就必须充分利用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开发力度,促进养殖业、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从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实现贫困地区产业之间的融合,改善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从而达到促进民族地区社会文明、带动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生活条件的目的。王慧、方堃、左容、覃文静、王竹宇、张方、韦复生、成艳彬等诸多学者认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发旅游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2],实现从输血经济到造血经济的转变,增加就业机会,也有利于从“单一式”开发向“多元式”开发转型,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由“单兵独进”向“整体联动”转化。李烨、罗强月、尚清芳等学者们研究了家庭自主经营模式、服务接待经营模式、产品共生营销模式、“合作社+”运营模式、入股分红经营模式等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3]郭艳芳,陈景辉, 韦复生等诸多学者从旅游扶贫开发策略的角度,提出了建立有效的旅游职能部门、建立旅游开发制度保障、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建立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等建议。[4]

上述学者们不仅对旅游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行多视角分析,还重点研究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效应、旅游扶贫致富、经营模式等对策措施。也有不少学者从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和供给体系上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风景名胜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在全域旅游大发展的视域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到底开发什么样的农业生态园旅游景区;是否按现行风景名胜区的模式进行开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旅游开发如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否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乡村生态园旅游开发在精准扶贫战略下如何改变农村脱贫面貌;旅游开发如何精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乡村农业生态园与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如何融合等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为了深入探讨上述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优势与旅游开发的潜力,而进一步分析现有景区是否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范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乡村农业生态园旅游开发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2 少数民族乡村资源优势与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少数民族世居区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大多数乡村资源尚处于未开发状态,为农业生态园旅游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潜力巨大。西部大开发战略、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大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条件、人民科技文化素质,也为农业生态园+田园综合体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环境、交通和人文条件。现在问题是如何根据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条件开发出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带动乡村农业生态园旅游产业发展。

2.1 植物资源优势与旅游开发

少数民族世居的山区、高原和盆地是我国植被资源最多的区域。据统计,我国拥有种子植物300科,24600种。其中最古老植物占世界总属62%。在植物种中林木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500多种,淀粉植物300多种,油脂植物600多种,蔬菜植物80多种,成为世界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5]这些丰富的植物种类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各种类型的农业生态园提供了举世无双的自然资源条件。从农业产业化与旅游开发价值出发,根据不同民族地区的资源分布,可开发果品生产基地、蔬菜基地、药材基地和茶叶基地等农业生态园区;根据林业旅游产业开发价值,可大力开发生态森林景观区。与此同时,还可根据当地植物资源分布状况,从国民经济发展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上,有计划地规划综合植物发展基地,开发纤维植物生态园、油脂植物绿色生态园区等绿色生态园区。由此可见,从乡村供给侧改革的需求侧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各种以植物资源为主体的区域性生态旅游园区的潜力巨大。关键在于当地政府如何进行规划与布局。作为农业生态园区的旅游开发,要将农业产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单纯的旅游开发,将会将会丧失经济发展的基础。

田园综合体是商品生产基地向现代农业生态园的转化升级,它是以乡村复兴为最高目标,让城市与乡村各自都能发挥其独特禀赋,实现和谐发展,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游游升级的高端发展模式。[6]它不仅是以乡村居民、新住民和游客等人群为主形成新型社区模式,还涵盖农业生产种植销售、观光旅游、民宿等产业。从业态上来看,它是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是产业价值的“放大器”,从现代农业、加工体验、休闲旅游、宜居度假到以新型城镇化发展连带产业、人居环境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得到完美的统一;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出发,它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交响曲”,打破城市和乡村相互分隔的壁垒,让城市人流、信息流、物质流真正做到反哺乡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7]

2.2 原生态资源与旅游开发

我国是生态资源最多的国家,而且原生态资源类型齐全,原始森林、喀斯特地貌、湖泊、瀑布、溶洞、峡谷、河流、泉水、温泉、冰川、沙漠、草原、石林等应有尽有。对世居在山区和高原地区的少数民族,这些原生态资源更富有特色,而且大多处于未开发状态,又是大众旅游者游览、休闲、度假、探险、体验的最佳场所,具有十分庞大的客源群,因而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开发产业化、专业化、科技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商品生产基地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生产基地,而是科技化、专业化、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解决好产业化商品生产基地的开发,重点应在大农业条件下坚持农、林、牧、渔并举的原则,即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首先在农业种植产业开发中,应着重在蚕丝、茶叶、蔬菜、果品、药材和花卉等等产业中优先开发经济价值高、加工价值高和观赏价值高的商品生产基地,因为果品、蔬菜、茶叶、花卉是城市居民“四大消费”指数最高的产品,且具有“三高价值”特征,是农业生态园开发的主导产品。其次,在渔业与乡村水生资源开发上,应重点优先开发鱼虾养殖场、种蛙养殖场、螃蟹养殖场和甲鱼养殖场等养殖业,它既是农渔生态园开发的主导产品,又是水产业的支柱产业,也是“三高价值”产品中综合效益最高的产品。再次,在经济林资源开发中应侧重优先开发珍贵家具用材生产基地、园林景观生产基地、城市绿化苗圃生产基地、雕刻工艺品用材生产基地等,它们也是“三高价值”产品中加工价值最高的产品,也是农林生态园开发的主导产品,还是现代林业产业化程度最高的支柱产业。

2.3 民俗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开发

一铵市场观望氛围较浓,目前企业报价高位坚挺,厂家新单签订情况一般,主要发运前期预收,在磷复肥会议召开之前,一铵暂无下滑预期,维持平稳运行。湖北地区55%粉主流出厂价2350元/吨,58%粉2400元/吨,60%粉2500元/吨;河南地区55%粉出厂价2350元/吨,成本压力较大,企业报价高位盘整;云南主产区55%粉主流出厂价2300元/吨,58%粉主流出厂价2400元/吨,60%粉出厂报价2500元/吨;安徽地区55%粉主流出厂2300元/吨,供应紧张,新单成交缓慢;山东地区55%粉一铵到站价2550元/吨。

然而,从过去旅游开发的经验教训来看,任何单一的旅游区吸引力是很有限的。因此,当前或未来的旅游开发,可以将农业生态园区、自然景观区和文化遗产旅游区相融合,构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综合体,还可将各类型农业生态园区、田园旅游综合体形成旅游圈和旅游带,扩大和延长旅游园区的空间,从而使旅游活动更丰富多彩。

3 旅游景区是否成为乡村农业生态园开发的范式

除了上述原因外,更为重要的是风景名胜旅游区是在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基础上开发而成的。但农业生态园是基于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条件下,对动植物资源、原生态资源进行创造性开发,使其成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农业生态产业区,为人们提供观摩、体验,并购买新开发的产品,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的场所。由于风景名胜景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与农业生态园在性质、功能、作用等方面完全不同,因此,农业生态园旅游开发不能套用旅游风景区的范式,而应开辟新的路径和模式。

青花瓷装饰艺术特点在于青色与白色的对比,青花只有在洁白的瓷胎上才能承托其美妙的色彩。青色在古代一直是种吉祥的色彩,与自然相联系紧密,完美的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艺术追求。永宣年间出产的青花瓷多以白地蓝花为主,无论什么样的装饰性是,青色与白色都是最基本的构成色彩,在绘画的处理方面一定会追求和谐统一,一方面白地突显青花的蓝色,另一方面青色又能衬出白釉的瓷质之美。景德镇青花瓷善于留白,虚实相生的设计概念正好被青白关系处理的十分合理。青白的处理同时也随装饰的体裁、内容以及构图形式而变化,合理的安排青白比例,能够愈发使得画面生动丰富。

几年来,保加利亚公司在天津食品集团的指导下,秉承“勤劳、创新、共建、共享”的企业文化,积极履行中国国有境外企业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出台一系列旅游扶贫政策,但学者们对民族地区的旅游研究主要侧重于旅游扶贫开发、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生态资源和旅游景区开发等进行讨论。而现实情况是乡村旅游景区开发到底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模式,农业生态园是否按照旅游景区范式进行开发,成为本文探索解决的焦点问题。

4 农业生态园旅游开发的新路径及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农业进入了一个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农业生态园旅游开发,首先应依据当地乡村民俗文化遗产、动植物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开发产业化商品生产基地;然后在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与“生产、生态、文化、生活”融合角度开发各具特色的体验景区,再在体验景区的基础上开发各种服务项目,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最终形成“三园一体”农业旅游综合体。

4.1 现代农业生态园的开发

走进屋,我抬头瞥了一眼“黑板”。昨天我可以幸免格斗,今天是躲不过了。当我看见自己的名字时,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A级景区10340家,其中5A级250家、4A级303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家。这些A级景区,根据旅游资源禀赋可划分为三大类型,即自然遗产为特征的风景旅游区、文化遗产为特征的名胜旅游区、自然和文化遗产相结合的风景名胜旅游区。这三大类型旅游景区主要为古典园林景区、历史文化名楼名城名山古镇景区、宗教文化石窟景区、佛教文化寺庙景区、皇家宫殿景区、湖泊旅游景区、瀑布景区、池堰景区、山岳风景区、山水风景区、森林风景区、海滨风景区和革命纪念地景区等。可以看出这些A级景区,基本上属于观光游览型景区。如贵州和广西为例的黄果树瀑布、青岩古镇、镇远古镇、铜仁梵净山、荔波七小孔、石阡温泉群、织金洞、西江千家寨、遵义会址,德天瀑布、黄瑶古镇、百色起义、桂林漓江景区、北海银滩、三江侗寨风雨桥、五彩田园农业示范区和龙胜龙脊梯田景区等3A级以上景区。虽然也有农业类,但这些A级景区绝大多数属山水风景、田园风光型,只有少数为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休闲农业特色示范区,显然这些A级景区,从其功能属性上都不宜作为农业生态园旅游开发的范式。首先,从性质上,全国所有A级以上景区,大都为观光游览景区,而农业生态园系休闲体验园区;其次,全国A级以上旅游景区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知名度较高,而农业生态园是新开发的农业产业化园区,以民俗文化和动植物种养为特征;最后,A级旅游景区与其服务社区是分开的,景区不允许设立服务社区,以避免破坏风景名胜景观。而农业生态园是休闲体验的场所,生产和服务结合在一起。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文化财富,也是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成果,更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标识。它已成为各民族共同拥有的宝贵的旅游资源。少数民族世代传承的民族特色的戏曲、舞蹈、剪纸、壁画、石窟、雕塑、石刻工艺品等乡土工艺,建筑桥梁、寺庙、村寨、古镇、农具、传统文化节庆等民俗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既有物质文化遗产、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口头文化遗产。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还处于滞后状态,缺乏整体规划的连锁开发,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珍贵文化遗产尚未开发出来。因此,大力开发出各种具有民族特色民俗文化园,建造各种类型的历史博物馆、遗产展览馆、文化会馆等,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还可构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带和文化旅游圈,使之成为中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因而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可见,少数民族乡村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为开发各种类型乡村农业生态产业旅游园区提供了良好资源条件。

由此可见,产业化商品生产基地开发与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实现现代农业科技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林、牧、渔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型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唯一途径。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它是农业生态园开发的基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精准扶贫产业开发的成熟性标志,是大众旅游者进行乡村旅游的大本营和体验场所。

4.2 田园综合体的开发

这里的秦光仪是向孔尚任介绍弘光遗事之人,在《桃花扇》的创作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文献阙如,他与孔尚任的关系不得而知。那么“舅翁”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有以下三种说法。

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它是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到较为发达新阶段的产物。当前,在“农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随着休闲农业与乡村游升级发展,田园综合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成为新型生态绿色产品的摇篮,新型绿色产业的发源地,新型品种的孵化场,为乡村精准扶贫战略提供一个机制创新和融合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新模式。未来,农业链条的做深、做透,以及更进一步拓宽至科技、健康、物流等更多维度,“农业+园区”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将会大放异彩。[8]

4.3 农业生态园的旅游开发

农业生态园是集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化园区,因而前来参观、体验和接受教育的人们越来越多。为了给他们提供各种服务,旅游服务社区应运而生。农业生态园旅游服务社区,由生态园服务区、村寨服务区和乡镇服务区三级服务体系构成。从生态园服务区来看,主要由体验场所、科技实验馆、产品展览馆和购物中心所组成,是旅游者活动的中心;从村寨服务区来看,主要是住宿、餐饮和娱乐等服务所组成,形成“住在农家、吃在农家、乐在农家”的服务体系,是旅游者休闲娱乐活动的中心;从乡镇服务区来看,主要是酒店、商场、会馆和交通等旅游服务场所构成,它是各个农业生态园的中心服务区,起着旅游集散地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应当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学生每每提及写作课便怨声连连,害怕动笔,不知从何处着手。每每写到“学雷锋”,就是帮助老人过马路,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等等。引发这些现象的背后的原因,着实发人深省。

由此可见,农业生态园及其旅游服务社区,是集游乐、体验、休闲、学习和购物于一体的新型乡村旅游景区,也是新型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在未来一定成为中国特色旅游的主流市场。

4.4 加强农村科技专业化队伍开发

农业生态园是现代科技化、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商业生产基地,因此,科技专业队伍是农业生态园开发的核心力量。没有科技人员的加入和技术指导,农业生态园的开发是不可能成功的。因而, 少数民族地方要建立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新模式,建立“一帮一、一带多”传帮带机制,培养农业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其次,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顾问直接以技术入股进入农业合作社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应积极探索“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经营主体”农技推广新机制,施行“一帮一”形式,在以开办村民夜校形式培育一批农民企业家、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销能人,壮大农村新型实用性专业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与此同时,要成功开发农业生态园,各民族地区乡镇、村级基层组织,必须加大培训本地科技人员的力度,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提高村民的科技水平。要建立农村农业科技图书馆和农业科技展览馆,开办专门的科技培训班。少数民族地方政府要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基层党委联系服务专家范围,鼓励村“两委”干部与乡村实用人才开展结对共建;依托国家和本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采取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促进农业生态园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园开发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它是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因此,当地的各级政府要齐心协力,统筹兼顾,做好规划,搞好科技培训,疏通融资渠道,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农业生态园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必要条件。只有这样农业合作社才能有条不紊进行开发,才能真正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扎实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全新的农业生态园才能扎根农村,从根本上改变乡村落后的面貌,新农民、新农村和新农业才能真正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来,百花开发的新局面一定会到来。

参考文献:

[1]代晓松.聚焦乡村旅游:多重演化筑造梦想乡旅生活[EB/OL].[2016-09-28].http://www.davost.com/seo/detail/4300-689c22e7ea.html.

[2]构建湘西地区武陵蚩尤大峡谷文化旅游圈的调查与思考[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3(11):31-36.

[3]陈袁丁.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策略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39-40.

[4]李烨.中国乡村旅游业扶贫效率研究[J].农村经济,2017(5):72-78.

[5]赵松乔.我国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J].自然资源学报,1986(4):21-23.

[6]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乡村振兴”战略下 田园综合体未来5年有没有前景?[EB/OL].http://www.shsee.com/yj/tyzht/6839.html.

[7]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基本内涵及建设意义[EB/OL].[2017-11-29].https://www.sohu.com/a/207371810_99899493.

[8]一诺休闲农业规划.探讨:田园综合体到底是什么?国内有哪些样校项目?[EB/OL].[2017-07-16]. https://www.sohu.com/a/157590777_247689.

[9]郭艳芳.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4):53.

[10]王慧.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3):198-201.

[11]张倩.探析乡村农业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生态环境保护,2016(10):206.

[12]方堃,左容.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切入点、关键点与突破点[N].中国民族报,2018-04-06.

[13]张方.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4):170.

[14]韦复生.广西民族旅游开发与贫困缓解[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83-87.

[15]陈景辉,成艳彬.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比较分析及创新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98-100.

[16]新浪博客.一个好的农业生态园要有哪些好的功能和盈利项目[EB/OL].[2015-03-23].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95bc9b40102vi7y.html.

[17]搜狐网. 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方向[EB/OL].[2017-05-17].https:// www.sohu.com/a/141143826_247689.

[18]搜狐网.探讨:田园综合体到底是什么? [EB/OL].[2018-01-11].,http://www.sohu. com/a/ 216018503_99952138.

[19]卢贵敏: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EB/OL].[2018-01-31].http://nfb.mof.gov.cn/zhengwuxinxi/lingdaojianghua/201801/t20180131_2804093.html.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13.050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西商务职教集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实践研究-以电子商务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4JD3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马剑平(1975— ),男,湖南邵阳人,管理学博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广西扶风旅游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区域经济。

标签:;  ;  ;  ;  

少数民族乡村农业生态园建设的旅游开发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