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中国特色流通体系及其战略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二五论文,体系论文,特色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0)04-0001-07
新中国建立60年来,随着流通产业的形成,流通理论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经历了无流通论——流通论——流通产业论——流通先导产业论——流通基础产业论——流通战略产业论——流通产业集群论——流通产业结构论——流通产业联盟论——流通体系战略论等,流通理论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流通体系战略论是我国“十二五”流通体系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具体地说,流通体系战略论由以下几个方面理论构成。
一、流通业之一般理论
(一)现代商品及其流通的概念
长期以来,我们讲商品仅仅局限于实物商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商品不仅包括实物商品,也包括服务商品,同时也包括一系列的商业活动(如图1)。具体到一个商店就是“卖实物商品、卖服务商品、卖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对于一个商品交易市场而言,不仅仅交易实物商品,也交易服务商品,同时还提供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以促进商品交易、信息发布、价格形成等多种功能发挥。餐饮业是实物商品与服务商品的结合,许多商业服务和居民服务如洗染、美容美发美体、沐浴沐足、照相等商业性服务是需要服务者与消费者直接参与,并相互配合,否则不能够完成其商品过程。
图1 流通经济示意图
随着现代商品不仅仅指实物商品,商品流通也不能仅仅指实物商品的空间转移,也包括服务商品的空间转移,甚至在网上商店或者网上批发交易市场,许多商人在网络上不仅交换实物商品,而且也交换服务商品,甚至许多服务产品直接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商品载体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图1)。而过去我们所讲的商品的载体主要是指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理五大载体,而在现代新经济条件下,出现了互联网这一崭新的“通道”。
(二)流通产业的概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流通产业包括:(1)批发与零售业;(2)住宿与餐饮业;(3)租赁与商业服务业;(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此外,商品的物流分别包括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包括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因此,许多学者将现阶段的流通产业产值仅仅指批发、零售业增加值,是不完全流通产业增加值,其演算结果不仅不能够反映流通产业的运营效果,而且大大小于其实际效果。
(三)流通产业的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
从商品交换到流通的形成、商业的产生,由商业到流通产业的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一系列的贸易交换活动构成流通,其载体为流通产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营商业转变为社会商业;“政企合一”的粮食经济部门还原为粮食企业;集体、个体、私营、外商等多种经济成分的贸易组织参与流通领域,共同完成实物商品和服务商品的社会实现。
(四)流通产业形成的四个条件
流通产业是交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先有交换行为,并形成交易组织,然后交易组织形成行业群,被称之为商业行业,这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生产领域脱离出来后形成,至今具有几千年历史,但是,从行业发展为产业需要具有四个方面的条件:(1)存在使用相同资源生产相同产品和服务的社会组织;(2)这些社会组织的活动主要是生产和经营等经济活动;(3)这些组织要形成一定的群体,组织的经济活动形成一定规模;(4)这些群体的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有所贡献。
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行业,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产业(图2)。
图2 组织-行业-产业演变
(五)流通产业是商品流通的组织载体
流通产业是商品流通的组织载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组织,是一切实物贸易和商业服务贸易活动的组织群体,分为实物商品、服务商品、一系列贸易活动的组织,包括商品批发零售餐饮业、住宿业、物流配送业、电子商务业(电子商务是21世纪贸易的发展方向)、租赁业、拍卖业、典当业、旧货业、商业服务(理发及美容保健、摄影扩印、洗染、家政)、会展业、商业信息业、商业咨询业,包括各类生产企业的分销渠道组织。当前我国流通产业正处于由传统流通产业向现代流通产业的过渡阶段。
(六)流通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引导
流通产业集群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引导。流通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流通产业集群以流通产业为龙头的相似或相关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大量聚集,并在流通产业集群信息的引导下,企业之间形成完整的内部分工体系,为区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引导。
(七)我国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基础产业
据统计资料,流通产业可以搜集到的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租赁与商务服务、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来看,我国流通产业占GDP的比例在13%左右,2007年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租赁与商业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合计为32182.7亿元,占GDP的比例为12.9%(表1)。从总体而言,我国流通产业已经形成为新兴的基础性产业。
二、现代流通体系
现代流通体系由纵向六大流通体系和横向七大流通体系构成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六大纵向流通体系
从纵向来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流通体系框架,包括商品流通组织体系、商品渠道体系、商品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流通法律体系和流通管理体系,从而加速实现商品流通现代化、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图3)。
图3 纵向流通体系
1.商品流通组织体系。即流通经济组织(直接流通组织、间接流通组织)、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NGO)、政府行政管理组织三大板块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农产品流通组织体系、生产资料流通组织体系、日用工业品流通组织体系、再生资源流通体系、商业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这里除了一般快速消费品(FCP)外,还包括粮食、棉花、油脂、食盐、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大宗产品的流通体系,同时也包括图书、文化、医药、医疗器械等商品,完整的商品流通体系及其组织网络体系。从组织体系的角度而言,包括国有流通企业、城乡集体流通企业、个体私营流通企业、外资流通企业等组织。
2.商品渠道体系。即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销,包括六种间接流通渠道:(1)生产者——商人(批发商或零售商)——消费者(生产消费者或个人消费者);(2)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个人消费者;(3)生产者——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个人消费者;(4)生产者——产地批发商——中转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个人消费者;(5)生产者——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生产消费者;(6)生产者——产地批发商(代理商)——中转批发商(代理商)——销地批发商(代理商)——生产消费者。
3.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包括期货市场、批发市场(中央批发市场、区域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菜市场、零售市场等(图4)。
图4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体系
4.商品流通宏观调控体系。即国家对流通宏观管理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具体来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流通政策、消费政策、就业政策等。
5.商品流通法律体系。即包括流通业市场主体、行为方面、市场秩序、市场监管、流通产业作用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及其体系。
6.商品流通管理体系。即包括商务部、发改委、质监总局、工商行政总局、卫生部、药监局、文化部、农业部、工业与信息产业部、交通部等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协同管理,统一管理、分工协作。
(二)七大横向流通体系
从横向来看,现代流通体系包括农产品流通体系、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商业服务业体系、商务服务体系、再生资源流通体系、商业信息服务业体系七大体系(图5)。这些不同的流通体系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图5 横向流通体系
1.农产品流通体系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流通大国、消费大国。2004~2009年我国粮食连续六年丰收,许多大宗农产品产量持续增产。据统计,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烤烟、茶叶、肉类、牛奶、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的总产量(不含木材)2008年为15.84亿吨,2009年总产量达到16.68亿吨,如此巨大的农产品产量。同时中国13亿多人口,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每年我国还出口大量的农产品,据统计,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9年我国农产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921.3亿美元,其中,出口395.9亿美元,进口525.5亿美元。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基本形成以民间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企业自主经营、政府适度调节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为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确保市场供应等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已初步形成产地市场、销地市场、集散市场统筹发展,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互补互进,以大中城市为核心、遍布城乡、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流通格局。
农产品的产地分布较广,农产品消费群体较多,产销不平衡表现为:产地与销地在空间上的不均衡,需要空间的流动性来满足需求;产地与销地在时间上的不平衡,如生产的季节性和消费全年性,或者全年性生产和季节性的消费决定了没有农产品运输和储藏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以调节市场的供求状态。而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相对滞后,城乡物流“二元结构”相当严重,其所占的比例较少,不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物流的社会需求。据统计2009年在社会物流中,农产品物流量较小,远远低于社会发展要求。2009年,全国农产品物流总额19439亿元,同比增长4.3%,但是前两年增长在17%以上,增幅明显下降,这表现出与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大国不相适应(表2)。
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呈逐年递增趋势,2009年再创新高,突破1.9万亿元。但农产品物流占全部物流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在下降,2009年仅为2.01%。当前农产品流通体系面临的问题是:(1)小生产走向大市场难;(2)生产主体发育难;(3)农产品进入超市难;(4)农产品物流及冷链体系打造难;(5)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难。
2.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
我国是工业消费品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流通大国,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大,2009年突破12.54万亿元大关(图6),其中农村消费超过4万亿元,但是在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较大的前提下,社会消费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目前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式、少环节的流通体系已经形成,各类日用工业品商品交易市场、零售业态、网上与网下商店、直销等多种流通体系已经形成。
图6 2001~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我国是一个生产资料生产大国、消费大国、流通大国,每年的生产资料流通额较大,2009年达到27.7万亿元。生产资料流通主要采取各类有形和无形批发市场、专卖店、专业店等渠道进行销售,其中厂家直销、网上网下交易多种形式形成了初步的体系框架。
4.商务服务体系
流通业商务服务业体系,如租赁业、拍卖业、典当业、旧货业、会展业、商业信息业、商业培训咨询业等。流通业商务服务业中许多是新兴服务行业,与生产、流通活动相关联,如租赁、拍卖、典当是一种经营方式,从组织角度看又是一种经营的组织形态,旧货业、会展业、商业信息业、商业培训咨询业是新兴行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5.商业服务业体系
流通业商业生活服务业体系是指利用一定设备、工具为消费者提供一定服务性劳动或少量商品的企业和单位的系统,商业生活服务是社区商业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两类:一是通过营业设备或劳动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旅馆、洗浴、理发及美容美发美体保健、沐浴沐足、摄影扩印、洗染、家政等服务;二是主要利用一些原材料,通过技术加工、制作、修理为消费者服务,如照相、洗染、(干洗烫)、织补、修理等。
6.再生资源流通体系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是工业化进入中期之后逐步发育成长的新兴商业形态,是现代流通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资料和居民生活用品开始进入报废、淘汰、废弃处理阶段,而随着这些生产与生活领域的废旧废弃物的不断增加,从源头收购到集中交易的各个流通环节,一方面产生着大量的商机,另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体系的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我国目前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可由四个方面构成。
(1)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在居民区建立以社区回收亭、流动回收车为基层收购点,以个体回收站为分拣、转运中心,向专业回收企业或直接利废企业集中的生活性再生资源(主要包括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旧金属、塑料、纸张、棉麻、毛、骨、玻璃、橡胶等废旧物资等)回收网络体系。
(2)生产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生产性再生资源主要通过专业的回收公司来收购、拆解和转卖,也可进入集散市场进行交易,或者直接流向利废企业。
(3)集散交易市场网络体系。分散在各个社区和居民区的再生资源经过回收后,有必要进入相对集中的再生资源集散专业市场或综合市场,有利于供求双方的信息沟通、交易达成、打包分拣、物流运输等。
(4)综合利用处理网络体系。通过专业设备和工艺流程,对集中后的相关再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升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商业价值。
7.商业信息服务业体系
(1)我国商业信息业服务体系由基础信息业设施、专业信息业服务构成,如先后经历了ISP、ICP、ASP三个阶段,目前正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
(2)从具体电子商务模式而言,由B2B、B2C、C2C、B2F(家庭)、C2B、G2B、G2C、B2G、B282C,以及企业内部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租赁、托管、外包、战略性联合等模式。
(3)互联网、电信网、电视网“三网合一”的体系成为发展的趋势,共同形成为城乡居民服务的体系框架。
三、确立“十二五”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战略
(一)流通业发展战略
流通业发展战略是指流通业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化的运动变化过程的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流通业发展全局的方略。
(二)关于“十二五”流通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思考
1.我国“十二五”流通体系战略的指导思想
流通体系战略指一定时期流通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流通体系发展战略规定流通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十二五”时期流通产业政策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强国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大力推进商品市场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市场监控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提高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水平。
2.流通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其先导性和基础性功能
流通产业是先导性产业、基础性产业、战略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流通力是行业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它包括流通规模、流通结构、服务功能和营销能力。它既表现为生产力,也表现为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和充分利用资本的能力。
——发挥其促进生产和引导消费的功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既决定生产,又决定消费。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通过流通制约生产,“订单生产”、“精准作业”是现代流通引导生产的目标模式。
——发挥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功能
目前流通领域仍存在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缺陷,迫切需要我们在流通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大市场,发展强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推进内外贸和贸工农一体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发挥其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功能
我国正处于60年来第四次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是本次转型的主要内容,这必然要反映到流通领域。同时,流通业发展也会导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主要体现于加快流通经济运转、减少库存、降低物耗水平。
——对商品交易市场实施规模控制、结构调整、交易创新、管理升级
流通产业在市场体系中发挥作用,现代流通产业要求现代市场体系与之相适应,流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促进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规模控制、结构调整、交易创新、管理升级。
——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施两个市场联动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虚拟土地发展战略”需要流通业与之适应。
3.流通产业发展目标
流通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的市场体系,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流通现代化。具体指标或目标如下。
(1)流通产业增加值指标:“十二五”期间不完全流通增加值(批发与零售、住宿与餐饮业增加值)将突破10%,完全流通产业增加值(批发与零售、住宿与餐饮、租赁与商务服务、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超过20%。
(2)流通从业人员指标:国内贸易就业人员2010年达到85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2%,占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7%到8%,至2015年末从业人数超过9000万人。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增长的指标:到2010年将超过13万亿元,2020年将达到20万亿元。
(4)商业服务业发展指标:2010年餐饮业零售额预计可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17%;2010年住宿业预计实现零售额5000亿元,年均增长10%;美容、沐浴业收入预计超过6000亿元,年均增长17%;培育100家餐饮企业、100个名牌展览会和50家跨区域住宿业连锁集团;创建1万家“绿色饭店”;规范旧货市场,旧货业交易额预计可超过2500亿元。
(5)连锁经营指标:近年连锁经营销售额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至2010年连锁经营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将达到25%,2015年将达到30%。
(6)现代物流与配送的指标:到2015年我国物流成本力争降低至10%左右。
(7)农产品批发市场指标:现有的400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近70%的农产品流通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力求用三年发展2000家标准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使农产品批发市场得到升级。
(8)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指标:到2015年,力求培育70万个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节点的农村商业网络。
(9)电子商务交易额指标:初步预计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15万亿元,网民将超过4亿人,2015年网上购物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5%。
(10)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建设指标:到2015年,我们力求培育出30多家拥有着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流通集团;有50个商品交易市场营业额超过200亿元,并各具特色和吸引力。
(11)社区商业指标:我们力求用3~5年时间,在人口过百万的160多个城市完成社区商业的建设,形成满足基础需求的社区商业体系。
(12)政府调控目标:力求达到粮食、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储备科学、结构合理,预警有效。
(13)法律体系建设目标: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以财产等基本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市场交易行为法律制度、市场秩序法律制度、市场监督调控与管理法律制度、信用法律制度,并相应完善各项制度。
收稿日期:201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