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论文_刘晓丽,邓飞越,温艺新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论文_刘晓丽,邓飞越,温艺新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 广东广州 511300)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足月妊娠,2例早产,均有继发性切口疼痛,疼痛频率与月经有关,疼痛部位可触及有触痛结节或包块。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以及B超检查能够确诊。所有患者均采用病灶切除术,随访1年无发现复发者。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常见并发症,根据患者的体征、病史以及B超检查能够确诊,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需尽快手术治疗。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058-02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于剖宫产患者中。多数学者认为剖宫产时子宫游离的内膜碎片异位种植到切口是引发该病的主要机制[1]。随着剖宫率的不断提升,该病发生率也不断提升。该病会导致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引发疼痛甚至随着包块的增长引发大出血[2]。尽早发现和治疗该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要点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集2014年10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9~49岁,平均为(33.6±7.3)岁;孕次为1~3次,产次均为1次。所有患者术前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经B超确诊,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辅助诊断检查结果、用药治疗情况进行详细整理分析。

2.结果

2.1 临床表现

12例患者病程为13~46个月,平均为(23.6±2.6)个月,均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史、慢性盆腔炎和不孕症,无激素治疗史,除剖宫产外无其他手术史。10例为足月妊娠,仅2例早产。均有继发性切口疼痛,疼痛出现频率与月经有关,经期疼痛明显加重,经期过后疼痛减小。疼痛部位可触及结节或包块,结节与包块质地柔韧,与周围组织边界模糊,有明显的触痛,仅有2例为多发病灶,其余均为单发病灶。12例患者中有8例为横切口病灶,4例为纵切口病灶,病灶直径约为2.0~5.6cm,平均为(3.5±1.0)cm。

2.2 诊断与治疗

术前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以及B超检查能够确诊为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B超检查发现切口部位低回声,边界不规则,可观察到低回声结节或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患者内部有血流信号。术前有6例患者服用孕激素类药物治疗2~3个月,疼痛未缓解且包块无明显变化。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病灶切除术,切除均行病理检查证实本病,随访1年无发现复发者。

3.讨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学说包括淋巴播散学说、诱导学说、遗传学说、免疫调节学说等。其中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在临床中得到的支持率最高。剖宫产术中可能由于游离的子宫内膜碎片种植在腹部切口,成活之后在受到激素的影响下出现周期性疼痛,该病的出现与生物学活性、内膜碎片的遗传特制以及患者自身体质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学者认为高孕酮状况下子宫内膜种植存活率较低,而高雌激素状况下则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种植的成活率[3]。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我国剖宫产率的增加,使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不断提升[4]。

本文观察中12例患者均在剖宫产后出现,病程为13~46个月,平均为(23.6±2.6)个月,这可能是由于产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生长速度慢,随着产后卵巢功能的逐渐恢复,患者体内雌激素增长缓慢,不利于子宫内膜的生长,因此在术后较长时间才会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诊断是临床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便捷、经济实惠的效果,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较广。本次研究中患者在应用手术治疗后均获得了理想的疗效,证实手术治疗在该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随着剖宫率的不断提升,其发生率也不断提升,该病会导致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引发较大的疼痛,并且随着包块的增长引发大出血,因此需要尽早发现和治疗。根据患者的体征、病史以及B超检查能够确诊,且药物治疗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无明显效果,需要尽快采用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云龙.22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22(10):1310-1311.

[2]彭丽芳,王莉莉,唐晖等.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22(12):1646-1647.

[3]蔡冰,张正宇.两种剖宫产腹部切口选择对其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6(7):73-74.

[4]康美霞,游丽雅.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及治疗[J].河北医学,2015,17(3):326-328.

论文作者:刘晓丽,邓飞越,温艺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论文_刘晓丽,邓飞越,温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