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主要零售业态的发展_超市管理论文

浅析我国主要零售业态的发展_超市管理论文

浅析我国主要零售业态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业态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零售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迅速发展,组织结构、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经营观念、经营场所等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原有的格局已被打破,目前已形成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态、跨地区、跨范围的立体化竞争格局。不同的业态,满足了不同的目标市场和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我国的零售业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历史阶段,既存在发展的机会,又面临新的挑战。

一、百货商店向大型化发展

百货商店是现代零售业机构的先驱,到目前为止,百货店仍是我国占主导的零售业态。但昔日大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独领风骚的格局逐渐被打破,人们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逐渐移至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等中档价格的地方;而对黄金珠宝、时装饰物的购买也不断移至各种精品店、专卖店。城市布局的变化,居民大规模向近郊迁移,新型购物中心的出现,更是对百货商店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型百货商店的生存空间在日趋缩小。

为适应市场的变化,百货店采取了向大型化、豪华化发展的策略,强调综合性、多功能。许多百货店扩大营业面积,增加商品品种,营业设施、营业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中央空调、滚动楼梯、电子计算机系统、电视摄像机控制等先进技术装备和手段,在不少企业已经普遍使用,在硬件方面,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在服务方面,许多百货店致力于建立新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提供系列化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对丰富的产品和优良服务的需求,树立企业信誉,建立了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组织形式。

但是,大型百货店在自身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①发展失控,效益下降。近年来,许多老商场纷纷投资改造,社会各部门也竟相投资,大型百货店的数量急剧增加,规模扩大,档次提高。由于缺乏长远的整体规划,大型百货商店已出现投资回报和单位经营效益下降的趋势。②布局相似,定位趋同。许多百货商店经营内容相差无几,甚至连有些商品的陈列位置、商品的品牌也大同小异,造成千店一面。大部分百货店在经营品种和产品品牌的选择上,仍坚持“大而全”的方针,各类商品无所不包,缺乏鲜明的特色。90年代初,为了争取高收入消费群体,大百货店纷纷塑造起“精品百货店”的形象,其中以北京的燕莎、赛特商场为代表。近两年,经历了“精品店”的失败后,百货店又都定位于中高档,面向工薪阶层。相似的格局,相似的定位,容易使百货店在同一层次上展开竞争,竞争激烈而效益不尽理想,对消费者来说,多方面需求难以得到全面的满足。因此,对于百货店来说,开展特色经营,明确市场定位,选择适合商店的规模扩张方式,提高规模效益至关重要。

二、超级市场再度兴起

我国超级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超级市场相比,无论在产生条件、起步的基础,还是在经营方式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国超市出现于80年代中期,但超市的真正发展是在90年代初。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提倡商业现代化时,首先把超市引进中国,开始在糖烟酒副食品上搞超市,开架售货,电子结算,顾客自助服务。第一家超市于1981年4月出现在广州友谊商店。表面上看,商店附设的小型超市同国外的超级市场有类似之处,但实际上它们与国外的超级市场有着根本的不同,既没有与生产部门建立起有机联系,又没有靠大量进货、大量销售及现代化管理而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相反,这些位于豪华商业区的“超级市场”,由于设施改造,对部分商品的重新包装和加工以及大量监视力量的投入,增加了销售成本,价格无法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因而没有能在市场上站住脚。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超市又重新兴起,政府也大力扶持超市的发展,并一开始便同连锁经营相结合,把原来的国有副食品、食品店改造成超市和连锁超市,吸收和发展了原有副食店、菜市场的功能,借鉴了发达国家零售革命的经验,使超市成为适应市场要求的新型业态,超市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全国现有超市1500家,包括独立超市、连锁超市和百货店内设的超市。目前,中国的超市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人们习惯上把自选方式销售的商店都叫超级市场。上海市政府对超市连锁店制定的标准为:①营业面积500M[2]以上;②开架销售;③3000种以上商品;④食品和日用品为主;⑤低价格。这个标准对全国正产生示范的作用。目前超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大中城市,其中上海发展速度较快。但超市在近期中不可能取代百货商店而成为零售业的主要形式。

超市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资金短缺,开发网点困难,连锁规模效益不能尽快实现。至今,尚未出现遍布全国、影响力大的连锁超市分店。(2)超市的发展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交通运输拥挤,影响按时配货。近期,多数地区的消费水平和购买习惯还达不到超市阶段,集贸市场在大城市还是生鲜食品的主体,我国还不具备发展大型超级市场的条件,更谈不上发展象法国那样的特级超市。(3)配送中心建设跟不上,不能真正实现统一进货、统一标准、统一定位、统一广告,以薄利多销形成竞争优势。(4)缺乏规范、科学化的内部管理,如超市经营中推行POS电脑联网技术的企业不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超市未能实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三、专业店、便利店连锁化

专业店以专门经营同一种类型或牌号的产品为主,因而具有规格齐全、款式多样等优点,专业店所提供的服务是向商品的深度发展。专业店在我国早已有之,但改革前的专业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商品的管理水平上都无法与现在相比。目前,我国专业店的发展速度在加快,其中尤以服装专卖店发展为最快,服装专卖店多为连锁经营,其他专卖店大多还是孤立经营。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经营稳定是目前专业店的主要特点。我国还没有出现象法国著名服装连锁店C&A、电器专业店DARTY那样经营规模巨大、品种齐全、售后服务良好、品牌突出的大型专业连锁店,但与传统的小型专业店相比,我国专业店在选址和经营方式上也有所创新,如占地面积大的家具专业店往往设在城郊,大部分专业店多采用自选购物方式等等。

便利店在中国也叫“便民店”,主要经营各类小包装食品和日用品。近年来,小型便利店开始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中发展起来,政府把一批国有粮店、食品店等改造成小型综合超级商店,实行连锁经营。中国的便利店同发达国家相比,远未达到标准的水平,与国际上的"7-11"便利店相比,营业时间短,价格限制低,缺少集中配送,实行计算机化管理的仍是少数。与便利店并存的是大量夫妻杂货店。但便利店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要,选址方便,开店成功率高。进行连锁经营,寻找规模优势,也将是专业店、便利店发展的主要方向。

四、仓储式商店超前发展

仓储式商店自60年代产生以来,在国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1993年美国仓储式商店的销售额达300多亿元,成为销售业的生力军。仓储式商店的主要特点是:仓库与商店合一,装修简单,所有商品直接来自厂家,实行开放式自选销售,销售包装大。仓储式商店以少量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向顾客推销大量的商品,国外多以购物俱乐部的形式出现,实行会员制,凭会员卡购物。随着1993年广州“广客隆”商场的开业,仓储式商店这种零售业态便在中国诞生并发展起来,目前,全国已有这种类型商店1000家左右。与大百货商店和购物中心相比,仓储式商店的商品品种丰富,价格低廉,购物环境宽松,满足了消费者求廉的心理,适合大众消费水平,因而得以较快地发展。

但是,从国外仓储式经营产生及发展的条件来看,除了消费需求的“求廉心理”外,还依赖于个人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家庭商品的储藏条件,商品质量可靠程度,消费者购物周期化、批量化习惯的形成等因素。而这些条件在我国却未充分具备。在国外,仓储式商场大多选择在城乡结合部,营业面积在2万平方米左右,并附设有大型停车场。而在我国,地处偏僻地带的仓储式商店,在吸引顾客方面还不够理想,开业初期虽有大量的客流,但往往只是顾客一时的新奇而形成,久之,顾客会因为路途太远而减少光临次数;受交通工具的限制,顾客一次购买量也不会太多,仅以个人手提携带量为限,限制了购物量,而且,消费者大都有随用随买,对于食品追求新鲜的习惯,虽然有批量购买的意向,但购买品类范围较小。国内仓储式商店产生、发展的基础条件还不完备,因此,仓储式商店还不能过快发展。

五、购物中心崭露头角

最早的购物中心于本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购物中心在西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日臻完善,成为都市人的“生活乐园”,其特点是在同一建筑物中集中了各种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零售机构。零售店是其基本的组成部分,一般以一家或几家百货商店、超市或特级市场为核心,辅之以服装店、珠宝店等各种专卖店。购物中心除了商店外,还设有银行、邮局、咖啡厅、餐厅等,配有一些娱乐设施、文化设施,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大型购物中心总营业面积达10-15万平方米,一般设在城市郊区或者市中心商业区以及交通便利的居民区,拥有方便的停车场和加油站。我国购物中心发展始于80年代末,但大多名不符实,有不少是把一个普通百货商店或者集贸市场的招牌一变,就冠之以“购物中心”的名称。这些购物中心很不规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新居民区的出现,休闲与购物相结合的消费需求迅速增加。近几年来,现代购物中心在上海、广州、北京、深圳等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大中城市中一些有实力有眼光的大房地产商在介入商业物业管理的同时,也在注意引入购物中心的管理模式。在国外,购物中心的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分离,一般由房地产开发商或大零售商负责融资与商业物业开发,然后委托专业商业发展商负责整个物业的统一规划、管理,以招商形式向零售商出租场地,零售商在专业管理商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下独立营运。购物中心的管理模式已在世界各地经济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

目前我国购物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比较混乱,尚没有专业性的管理公司出现,缺乏对承租经营商的有效管理,对市场定位,商品和服务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商品质量高低不一。②购物中心还受消费层次、消费需求、商业区向郊区扩展的可能性、城市交通便利程度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与购物中心并存的是:聚集着相当数量的商店、相互间存在着松散联系的城市商业街道或城市中心商业区,如广州的上下九路、北京路,上海的南京路等等。毫无疑问,购物中心的出现将直接动摇百货商店存在的根基,纵观世界零售业的发展,百货商店的衰败无不与购物中心的崛起直接相关。

标签:;  ;  

浅析我国主要零售业态的发展_超市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