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对于大数据的研究是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延伸,同时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能够更好地发现数据中的潜在知识,更好地反馈于行业建设,提高行业管理水平,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投资效益。面对大数据的冲击,面对加入WTO后国内越来越开放的建设市场,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加快行业发展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建设工程行业管理水平的差距,增强自身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工程造价;管理
1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今社会,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各个行业和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各式数据中,快速有效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与现有的其他信息技术相比,大数据具有“廉价、迅速、优化”的优势,各方面综合成本最优。真正的大数据价值就体现在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应用方面,大批量原本毫无交集的数据,经过融合碰撞,可催生出全新的应用。随着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不断创新,海量的原本很难收集和使用的数据开始容易被利用起来了,通过各行各业的不断应用创新,大数据会逐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大数据对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技术层面,它为我们处理分析事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决策行为将逐渐由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而不是像以往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
2数据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
2.1能够提高建设单位投资控制水平
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质量、进度与造价管理中富有重要的责任。在管理中要通过招投标选择合适供应商,其中供应商报价是招标评标的重要因素,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工程的各项组成的成本造价,确保不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投资。
2.2有效控制施工企业成本
建筑工程项目往往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参与人员多等特征,施工单位能够通过数据挖掘能够发现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数据。及时将现场各项消耗量和价格水平通过数据系统传输至施工单位数据库的信息,提供给相关职能部门作成本管理参考,通过海量数据对比分析,对成本控制提供参考数据和依据,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促进企业定额的编制
大数据下各项建设成本相对透明,施工企业要立足于市场,必须通过加强自身管理水平和装备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施工企业要加强自身成本核算和同时大数据能够促进施工企业针对本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市场数据,形成企业定额,提升企业价格竞争水平。
2.4促进造价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领域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造价从业人员还在依靠人的经验积累。造价成果数据存储、数据分析重复劳动、效率低下,数据存储问题多漏洞大,材料市场价格信息获取不完整、不及时,各项数据不能够及时更新,“三超”现象非常普遍,造价成果数据得不到灵活运用。
3大数据时代的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3.1 建立统一的工程数据标准,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大数据的研究要求收集的数据统一规范,从而为后期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提供便利。我国目前虽然对工程计量实行统一的清单计价标准,但在计价环节大多数企业参照的仍是各地的工程定额中规定的方法。而各地工程定额在一些分项工程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和适用性上各有不同,造成收录的数据通用性较差,不便于整理和分析。打破这种区域差别,建立统一的元数据标准是大数据收集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这将有利于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大大降低数据处理的时间和费用。同时大数据研究要求允许并对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录入进行对其录入规则进行相应的规范,例如对材料的说明,不再只有文字说明,可以配有相应的图片,对工序流程可以配有相关的视频,但图片和视频等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
3.2 建立分布式数据库进行数据保存
目前数据存储的主要模式是非关系型(NoSQL)数据库。这种数据库将海量数据存储在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服务器中,通过服务器之间的快速信息交换,获取用户需求信息。近来又发展出兼有SQL和NoSQL优点的NewSQL型数据库。对于大型建设工程企业来说,由于所承包工程较多,自身资源较为丰富,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建设自己的分布式数据库,但是对于更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则无力独立进行庞大的数据库建设。这更多地需要政府造价主管部门统一建设工程造价数据仓库。目前,我国建设主管部门已经进行了初步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具备建立数据库的基本条件。通过政府造价部门搭建统一的数据库平台,让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入进来,不仅加强了数据监管,节约了社会成本,还可能发掘出更多的潜在价值,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3树立大数据思维,提高人才培养力度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紧跟时代潮流,多关注与大数据有关的技术,如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 工程造价人员要充分理解大数据的对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从低端造价向高端造价提升,造价管理亟须培养适应当今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人才队伍,通过产学结合,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
3.4构建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的造价数据管控平台
从造价管理战略层面建立国家造价信息库,定期发布造价变化趋势和指标,提高项目投资决策和过程管控能力,合理公平开展市场竞争,避免暗箱操作,同时应在企业层面建立企业造价信息库,动态反映企业成本变化趋势,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总体说来,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程度仍然有待进一步发展,需要借助国家政府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推动数据信息的标准化,造价管理要充分依托大数据技术管理优势,进一步做好基础性的造价信息数据采集录入、归纳分析、使数据实现可交换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工程造价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卜祝雄.大数据背景下的工程造价电算体系优化研究[J].新经济,2015,14:40-41.
[2]陆佩娟.浅谈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J].中国集体经济,2015,27:137-138.
[3]黄伟.浅谈大数据分析在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5,3429:25-27.
[4]贾岩.大数据时代下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思考[J].通讯世界,2015,23:255-256.
论文作者:解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数据论文; 造价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企业论文; 数据库论文; 成本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