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饮食传统的形成与文化价值论文_格桑旦增

中国宗教饮食传统的形成与文化价值论文_格桑旦增

格桑旦增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海淀 100081)

摘要:随着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当前学者们对于宗教饮食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文化价值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频繁。立足于饮食文化的研究现状,首先分析了佛教吃素的起源与相应的菜系特点,其次对道教饮食传统中的饮食信仰与内容进行了阐述,最后则结合伊斯兰教的饮食菜品禁忌以及节日饮食习俗等内容对其文化价值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中国宗教饮食;文化价值;形成

一、引言

宗教饮食文化实际上就是宗教仪式以及民族信仰条件下的饮食生活的惯例,这不但是中国先民时期人们饮食活动逐渐流传下来的珍贵宝藏,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历史民族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的关键之一,这对于丰富中国饮食文化传统更是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宗教饮食传统的形成与价值特征,笔者试着从佛教、道教以及伊斯兰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二、佛教饮食传统的形成与文化价值

1.佛教吃素的起源

一谈到佛教的饮食文化,大家往往会联想到素菜。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流派,素菜菜系也是十分受国民欢迎的菜系之一。从起源上来看,中国素菜的起源要比佛教早,所以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有了大量的素菜。但是,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素菜在佛寺中得以发扬光大,其菜谱变得越来越丰富,制作水平也不断提升,为素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佛寺素菜的特点

素菜在佛寺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关键就在于佛寺素材的各种特点具体表现上。首先,佛寺素菜具有清闲淡雅的特点,从制作材料上看,三菇六耳、豆制品、菌类花卉等等应有尽有,这些四季蔬果在给人清新清爽的感觉,而醇厚的芝麻香油也具有独特的风味;其次,工艺考究,以素托荤,尽管素菜的用料并不复杂,但是制作的工艺却十分的考究,所谓山珍海味中的人参、鸡翅、鲍鱼、熊掌等都可以用素料来进行仿制,比如说用发菜以及藕粉制成的素海参软糯而口感极佳,用豆油皮做成的素鸡更是肥嫩鲜美,冬瓜与白萝卜做成的燕窝更十分的逼真;最后,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佛寺素材的制作十分考究,其通过纯素向着仿荤的角度发展后,其中许多著名的菜系更是成为当今餐桌上人们所喜爱品尝的菜系,比如说半月沉江、金钱素里脊以及三鲜素海参等等都是著名的菜系,这些菜制作考究,用量更是十分地道,所以也为现代烹饪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道教饮食传统的形成与文化价值

从来源上看,佛教属于外来文化,而道教则是土生土长的文化,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为了分析道教的饮食传统特征,笔者也试着从饮食信仰与内容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剖析。

1.独特的饮食信仰

追求长生是道教的宗旨,所以其在饮食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信仰。首先,道教提倡少食,以此来达到辟谷的境地,所谓辟谷,实际上就是断绝食物的意思。汉代时期,精通辟谷之术的道人很多,他们仅仅依靠吃枣子就可以维持生命,另外,晋代时期方法也有很多,还传出了这个时期通过炼制丹药而“百日辟谷”的传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道教认为谷物当中有有害于人体的物质,但是其不食谷物却会选择一些替代谷物的食物,包括大枣、茯苓以及肉芝等等;其次,少食荤腥是道教另外一个信仰,其在饮食中主张素食优先,反对荤食与暴饮暴食,这对于现代饮食习惯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最后,道教的兴起与成熟阶段中饮食习惯更加具有针对性,其饮食与生活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最终形成了独具宗教特色的饮食文化。

2.科学的饮食内容

从饮食内容上来看,道教虽然主张少食荤食,但是其并不会完全杜绝荤食,再加上一些道教炼制的丹药当中确实有很多能够延年益寿的滋补品,所以从科学饮食的角度上来看,道教的饮食文化有很多可取之处。

四、伊斯兰教饮食传统的形成与文化价值

伊斯兰教的饮食传统独具特色,其以禁忌为主的文化价值体系更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菜品禁忌

菜品禁忌是清真菜区别于其他菜系的主要特征。伊斯兰教认为猪、驴、狗以及骡子等都属于不洁之物,所以饮食过程中不会选择这些食物。除此之外,在饮食时还要掌握好度,不可出现“过度”的情况,否则就不符合其饮食文化的要求。另外,在伊斯兰教徒当中,饮酒也是被明令禁止的。

2.清真菜风味

清真菜的主要食材来源于牛羊肉,所以清真菜的烹饪技巧也主要集中在牛羊肉的烹饪上。从口味上来看,清真菜系中各种烹饪方法一应俱全、煎烤烹炸都可以作为清真菜的做法,除了传统的口味偏重之外,还具有汁浓味厚以及嫩而不膻的特点,这都是清真菜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饮食文化。

3.节日饮食习俗

节日饮食习俗也是伊斯兰教的一大特色。一般来说,伊斯兰教每年有两个隆重的节日,一个是开斋节,另外一个是古尔邦节。其中,开斋节需要炸油香,而古尔邦节会以杀牲畜来祭奠先祖,这也是其独特的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伊斯兰教人十分关注节日习俗,在节日开始前的数日就会开始准备祭典所需要的食材,所以每年都异常热闹。

总结

综上所述,大多数的宗教饮食文化都来源于宗教仪式,包括祭祀、祭典以及其他的宗教活动等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许多宗教饮食传统得以保留,同时也与现代文化融合并形成了新的发展。研究宗教饮食传统文化,不但可以丰富宗教菜系,提升其文化价值与烹制水平,同时对于丰富中国饮食文化,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优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更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希望可以以本文促进相关领域的文化研究与交流,为研究宗教饮食传统文化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陈娇芸.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2):87-90.

[2]蒲丽娟,王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和”之意蕴及其当代价值[J].农业考古,2013(06):239-243.

[3]王伟.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和”之意蕴及其当代价值[A].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2013:7.

[4]姚伟钧.中国宗教饮食传统的形成与文化价值[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02):1-6+17.

作者简介:格桑旦增(1995年—),男,藏族,西藏拉萨人,学生,学历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为饮食文化,宗教饮食习惯。

论文作者:格桑旦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中国宗教饮食传统的形成与文化价值论文_格桑旦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