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普妥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分析论文_杨芳裕,黄志纯,康俊龙,丰伟,魏锋,田新华

立普妥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分析论文_杨芳裕,黄志纯,康俊龙,丰伟,魏锋,田新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 福建厦门 361004

摘要:目的:观察在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患者中采用立普妥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将在我院就诊,近期(2015年09月-2017年09月时期)收治头部轻微外伤史,予门诊随访的56例患者,均采用立普妥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血肿逐步缩小后于2个月内完全消失达39例(69.64%),缩小但未完全吸收9例(16.07%),血肿继续增大8例(14.29%)。总有效率85.71%。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立普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立普妥;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

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因种原因发生血液集聚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出血,三周以后发生的慢性颅内血肿,则称之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多因轻微头外伤史,桥静脉发生撕裂出血[1]。在医学不断进步的今天,本病多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引流,少部分采用血肿切除术。这些手术虽然短期疗效显著,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易复发,且对手术患者要求较高,对于高龄、骨质疏松患者等麻醉、手术高风险患者亦存在一定的危险性[2]。本研究旨在分析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将在我院就诊,近期(2015年09月-2017年09月时期)收治头部轻微外伤史,予门诊随访的56例患者,均采用立普妥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头部轻微外伤史;CT检查发现硬膜下积液,随后积液密度升高、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完整;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血肿增大、肢体偏瘫、颅内压高而无法忍受症状者;CT显示血肿巨大,中线偏移1cm 以上者;符合手术引流血肿指征且身体可耐受手术者。将在我院就诊,近期(2015年09月-2017年09月时期)收治,经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确定患者56例,男性48例(85.71%),女性8例(14.29%),患病时间3-9个月,平均(4.6±1.1)个月,年龄47-89岁,平均(66.3±1.7)岁。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外伤后急诊CT检查,为第一次CT检查。一周后复查,为第二次CT检查。随后每两周复查一次。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而血肿尚小者、有手术指征而拒绝手术者,在血肿诊断后开始服药,立普妥(Pfizer lreland Pharmaceuticals)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20050,规格:20mg/片。20mg 1次/d口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评价标准[3]

3个月随访期结束,经放射线CT检查下,结合复诊结果,分为血肿逐步缩小后于2个月内完全消失为治愈;血肿缩小但未完全吸收为显效;血肿继续增大为无效,三种结果,其中总有效=(治愈+显效)/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采用百分比表现。

2结果

血肿逐步缩小后于2个月内完全消失达39例(69.64%),缩小但未完全吸收9例(16.07%),血肿继续增大8例(14.29%)。总有效率85.71%。

3讨论

CSDH多发老年人群,甚至发生于超高龄老年人群中。发生手术指征,即血肿壁增厚、钙化明显、多次复发,需性开颅手术清除,在临床手术中,常选取微创钻孔术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但因麻醉及手术对患者身体质量要求较高,而此病患者机体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衰退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致手术耐受性差,围手术期较易发生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并发症。因手顺仅对血肿进行引流及清除,而未对血肿发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因此CSDH后术后血肿复发率较高,每100名术后患者就有20名左右出现复发情况。立普妥,即阿托伐他汀钙片,不但具有降脂作用,同时有效抗氧化、抗炎作用,减轻因缺氧性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脑损伤,更具有多效性[4]。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3-羟-3-甲基辅酶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合成,通过抑制干预蛋白类异戊二烯化,发挥了多效性非脂质依赖性功能。另外,他汀类药物能结合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上的特殊部位,使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下降,附分子于内皮细胞黏表达下降,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下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表达下降,巨噬细胞增殖和迁移减弱,血小板活性下降,巨噬细胞表达组织因子下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下降,新生内膜厚度下降等而发挥抗炎、抗凝,逆转或延缓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随着天津总医院提出使用立普妥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以来,我科也开始尝试使用立普妥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立普妥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是立普妥使得血肿包膜内微小血管停止血球渗漏,促进血肿吸收。我科使用立普妥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取得良好的效果。对部分钻孔引流术后尚有血肿残余患者,给予口服立普妥后,基本都能达到完全吸收。该方法避免了手术痛苦,特别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年龄偏大,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多的特点,避免了手术风险,也避免了钻孔引流术后顽固性血肿内膜渗血而不得不扩大反复引流手术,甚至扩大成弃骨瓣减压手术的风险。基于经验尚且不足,作者尚有一些疑问:一,立普妥使用时机,是否越早越好,在积液密度有所升高(对比脑室内密度)时即开始服药,还是等出现血肿后才开始治疗。我们给部分未入选患者,即硬膜下积液密度较高,但尚未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经过口服立普妥,积液吸收缩小。二,立普妥作为降血脂药物,在药物手册中禁用于四岁以下儿童。然而,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见于四岁以下儿童患者,见于该药物的安全性,作者提议立普妥放宽儿童患者使用范围。研究中可见,血肿逐步缩小后于2个月内完全消失达39例(69.64%),缩小但未完全吸收9例(16.07%),血肿继续增大8例(14.29%)。总有效率85.71%。本组研究结果与孙宇,阚志生[5]等研究结果相近。综上所述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立普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成鑫,秦尚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9(8):507-509.

[2]肖爵贤,程世奇,邹轶群,等. 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5,(2):159-160.

[3]刘东华,吴亮,张庆华.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12):1123-1125.

[4]肖益安,罗湘辉,何佳宏,等.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150-151.

[5]孙宇,阚志生.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6):531-535.

论文作者:杨芳裕,黄志纯,康俊龙,丰伟,魏锋,田新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立普妥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分析论文_杨芳裕,黄志纯,康俊龙,丰伟,魏锋,田新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