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多发45岁以上人群[1]。大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会伴有失眠症状,临床表现为睡眠质量差、睡眠不稳等,采取西药治疗虽然效果较为理想,但是也会产生副作用,如头痛、嗜睡等,因此临床逐渐采用中医治疗方式,耳穴压豆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效果理想,所以被广泛应用[2]。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在耳穴压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中的应用效果,数据资料报告见下文。1研究资料与方法1.1研究资料本实验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根据随机分组软件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4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自50岁至67岁,中位数年龄(58.50±5.30)岁;40例患者为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自50岁至69岁,中位数年龄(59.50±5.33)岁。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客观性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为P>0.05。1.2方法1.2.1治疗方式均予以耳穴压豆治疗:患者的体位为坐位,选择的穴位有睡眠深沉穴、神门等。在治疗之前先检查患者耳廓是否有破损,并询问对胶布是否过敏,在确认之后对耳廓部位进行消毒,在正方形的小块胶布之间放中药王不留行籽,然后对准患者耳穴部位,同时稍微压力,直至有发热感,约2min。在敷贴之后指导患者自行进行按压,每贴保留的时间约3~7d,一个疗程为7d,共2个疗程。1.2.2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护理干预:①用药干预: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嘱予以患者解痉平喘、抗炎等药物,当患者病情加重时,可适当的使用激素类的药物,视患者病情决定是否吸氧。②呼吸功能干预:指导患者使用鼻子做深呼吸,在吸气的同时使腹部呈放松的状态,且将双手向上举,然后慢慢的呼气同时收紧腹部,与此同时将手放下,进行12次。③宣教干预: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措施、禁忌事项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向患者讲解良好心态的重要性,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牛奶、鱼等食物,禁止食用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叮嘱患者戒烟;保持充足的休息;适当的进行户外锻炼。④按摩干预:在患者临睡前对穴位进行按摩,选取的穴位有三阴交、神门、侧合谷等,每个穴位按压的时间为2min,应保证动作的轻柔。1.3观察项目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根据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评分,在此量表中包括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与睡眠障碍四个方面,每方面满分为3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睡眠质量较好。1.4统计学分析法使用计量资料表示睡眠质量评分单位,采用t检验模式对各数据差异进行比对,一旦P为小于0.05时可证实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的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19.0。2结果通过对比可知,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表1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的比较(

论文作者:俞月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患者论文; 耳穴论文; 疾病论文; 实验组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睡眠质量论文; 睡眠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