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电能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这直接促使电力安全生产因素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果电力安全生产技术没有得到相应的强化,那么便会直接导致用电安全受到极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生产安全技术的相应措施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加强;电力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1电力企业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1.1电力安全生产是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对电力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城市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电力设施建设己经成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电力在居民以及工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比重。若在生产过程中电力供应不能够持续、稳定,则将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的正常生产、金融市场的操作、公共交通的运作等,甚至可能引发设备、生产事故。所以,从社会的正常运作角度来看,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促进用电环境的更新及改善尤为必要。
1.2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保证
电力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还是电力企业经济发展、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资本。电力生产同时还关系到电力企业自身的利益,是企业外在形象的体现。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电力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水平,并逐步融合成为电力企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形成对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保障。
2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安全意识
在进行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大量电力人员自身所具有的安全意识极为薄弱,尤其是对于安全生产的以及企业经济发展、效率、业绩等多个方面没有透彻的认识,而生产作业人员自身在这一过程中的保护能力也较差,极易导致违规操作的情况出现,最终引发安全事故。在生产现场进行施工、维护的过程中,对于生产现场没有一个明显的认识,而安全装备也使用错误,操作流程违规,这两现象的大量存在,直接对于生产人员的伤亡事故、电力电网事故带来直接的影响。
2.2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其指的是在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或者是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这里一般包括违章操作,指挥以及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习惯性违章多发生在一些临时性工作中,尤其是在配电检修工作中,经常发生无票作业的现象,比如配电检修人员,没有填写工作票的情况下就进行检修工作,或者是需要停电进行的作业,在没有断电和验电的情况下就进行作业,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2.3供电系统安全管理的问题
一方面,电力供需矛盾在短时期内日益突出,电力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多元化,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难度加大,安全管理关系更加复杂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电力安全;另一方面,由于电力负荷增长快,电源和网架结构跟不上发展要求,电源紧张,网架薄弱是近几年电力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是电力行业必须着手研究和解决的燃眉之急。因此,电力企业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政治任务来抓,要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安全第一,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电力生产技术安全性的措施
3.1要善于辨识风险
辨识风险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基础,建立有效的生产作业过程风险评估准则,实现有效的风险源辨识,逐步改善人机料法环,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进而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流程、标准,是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点。应开展作业风险辨识。以防控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误操作等典型事故风险为重点,组织开展输电、变电、配电和调度等专业领域典型作业项目的危险因素方式,建立静态风险数据库、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和编制标准化监督检查表,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3.2要善于对风险源评估
电力生产作业具有显著的多专业、多工种特点,决定了风险因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电力生产风险分类:其一,通过对电力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接触的直接风险因子进行排列集合,危害类别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等九个类型。其二,电力企业生产作业对上述九个类型的风险接触,在特定条件下引起暴露就会触发安全生产事故或事件,依电力企业事故事件的分类可将风险源划分为电力企业的五类风险,分别为人身风险、电网风险、设备风险、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社会影响风险。
3.3完善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领导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直属部门领导要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健全本部门安全管理组织,同时要使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量化、细化、具体化,要明确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实现一岗一责,形成健全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层层落实,把基层的工作现场当成抓安全工作的落脚点,并且要有计划地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意识,使各岗位职工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把安全生产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来。
3.4完善电力生产设备的更新及维护制度
电力设备是电力企业生产的基础,随着电力生产技术的日益更新,高新技术开始引入到电力企业的生产当中,企业必须通过合理增加投资的方式来引入高效能的设备,并将老化设备逐步淘汰。同时,电力生产设备的技术维护人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需求,在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做好设备的维修以及改造维护工作,将既有设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这种技术措施还能够避免设备出现带病运行以及故障运行的现象,减少由此而带来的安全风险与损失。
3.5做好安全风险辨识培训工作
风险辨识是做好电力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及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日常的安全培训以及生产作业技术培训工作中要将生产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源辨识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培训,并将之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一整套针对人、机、料、法、环的风险辨识体系,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从而达到风险预控的目的。在风险辨识培训工作中,应该将人身触电控制、高空坠落控制、机械损伤、误操作等作为典型的风险事故源进行重点控制,综合输电、变电、配电以及调度等相关作业环节,做好电力生产安全控制工作,建立静态的风险数据库,在作业过程中进行实时比对,保证安全生产技术得以实施。员工的责任意识在于自身的自觉性。但是管理者要将责任意识转换为有形的制度。要积极利用安全性评价这一手段,从基层班组人员开始,逐一建立安全评价体系,建立风险管理理念。最终达到增强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城市自身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进行扩建、规划,大量的成熟科技技术在这期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直接使得电力的需求在持续不断的增加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发展,同时也使得电力生产安全问题变得更加重要,而电力生产安全方面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浅析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意识[J].赵炳程.山东工业技术.2018(03)
[2]浅议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赵大刚.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6)
[3]浅析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J].夏海龙.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3)
[4]试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J].李海利.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3)
论文作者:李锦,张惠娟,薛世东,孟立军,马立成,冯志明,冯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电力论文; 风险论文; 作业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论文;